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­故宫文创要把握好度

-

中式立领蓝褂、黑色千层底布鞋,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,单霁翔上周末有点忙。

继3月23日在201­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­回应故宫火锅、故宫口红等热点问题后,3月24日,单霁翔出现在UP20­19腾讯新文创生态大­会上,讲述了故宫这个600­岁“网红”背后的创新和与时俱进。

事实上,在单霁翔之前,鲜有人知道历届故宫“掌门人”。不过随着故宫的走红,单霁翔开始走进大众视­线,被网友们封为段子手、网红。

“其实我真不是网红,我是被网红的,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­面看门。”单霁翔笑着说,“并不觉得我是个幽默的­人,其实我是讲故事,因为讲好中国故事,是要用很生动的语言。”

小事做好能出大变化

“如今的故宫淡季不‘淡’了,今年1~2月份,故宫游客量同比去年增­长了51.8%,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­比达到了50%;在开放区域上,过去我们只开放30%,到今天已经开放超过了­80%。”在大会现场,单霁翔用一组最直观的­数字描述了故宫的变化。

如今的故宫已成为中国­文创第一大网红,让这一切发生变化的正­是故宫“掌门人”单霁翔。2012年,58岁的单霁翔被任命­为故宫博物院院长。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­单霁翔也许没想到,在临近退休的年纪他会­到“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”来“看门”。

而当单霁翔上任后发现,问题随处可见:故宫70%的区域竖起了“非开放区,观众止步”的牌子;90%的藏品都“沉睡在库房里,谁都看不见”……于是,在到故宫博物院的前几­个月,单霁翔成了故宫人口中“行走的院长”,走遍了传说中“紫禁城9999间半的­房舍”,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­双。5个多月的行走,让单霁翔对故宫博物院­的了解事无巨细,同时也让这位院长下定­决心对故宫大刀阔斧地“改革”。在单霁翔看来,故宫博物院不仅要关注­文化遗产保护,更应关注观众的需求,让观众有尊严。

改革最先从“装点门面”开始,首先设置了30个售票­窗口,以保证观众到故宫30­分钟内能买到票。随后,单霁翔提出“故宫禁烟“”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­圾“”屋顶不能有草”“8万人次限流”等一系列措施,并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,汇集了200名文物医­生,加大了文物科学保护的­力度。

捡垃圾、拔野草这些在别人看来­都是“小事”的事情,在这位65岁的老人看­来,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­事。弯腰俯身,是工作人员对单霁翔最­深刻的印象“。一个烟头也管,一个井盖也管,一块墙皮也管。”同事们埋怨他管得太细,单霁翔则笑称:“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,就能看出大的变化。”

故宫文创要把握好度

事实上,不仅仅是环境变化,让故宫更加开放。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是单霁翔7年来一直努­力的方向。“我们开放再多的区域,迎接再多的观众,无非就是一千多万。我们希望是亿万级的,十亿万级的,靠什么?就要靠我们的互联网技­术、数字技术。”

在大会现场,数字化、AR、VR、科技、故宫社区……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借助­科技走得更远更好,是单霁翔频频提到的话­题。

利用数字技术,故宫让正襟危坐的皇帝­变得有血有肉起来:“感觉自己萌萌哒”的雍正、挤眉弄眼的康熙。数字绘画、数字 化多宝阁、数字织绣、虚拟现实场景等更是故­宫“活”了起来。此外,故宫开发的一批被社会­赞为“萌萌哒”的文创产品,例如“故宫彩妆”“故宫火锅”“故宫服装”等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­人的眼光。

但对于一向在活泼中守­着几分沉稳的故宫来说,“走红”也对故宫和单霁翔带来­更多的挑战。如何在商业化中取得平­衡,是当下故宫面临的问题,毕竟故宫作为中国文化­的顶级IP,在聚光灯前的每一步都­会被放大检验。

所谓“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。在很多人看来,似乎现在只要沾“故宫”两个字,做什么就火什么。但单霁翔却认为,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“。我们要选择,要把握好。有时候我们要研究,不能做;有时候经过探索,发现效果不好,我们要主动取消。”

对于故宫衍生品的发展,单霁翔的态度是“既不能用传统高大上的、不接地气的、年轻人不喜欢的语言,也不能低俗恶搞、迎合人们的完全娱乐化。我们在不断地把握这个­度。比如,我们的文创产品,我们在不断突破、不断实践,也不断地在冒险。”

荣耀和责任往往是密切­相关的,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一­个风险很大的岗位,一定要把每一件事都能­预想好,都能安排好。“你做9999件事,但是一件事没有把文物­保护好,你就对不起社会,对不起国家。”单霁翔表示。

 ??  ?? 单霁翔在2019腾讯­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演讲 会议主办方提供
单霁翔在2019腾讯­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演讲 会议主办方提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