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单车屡屡“被消失”背后:共建共治方能实现“真共享”

-

“消失”的单车

在重庆从事单车运营的­王志海还记得,就在十余天前,当他打开后台系统时,惊奇地发现,该区域一辆共享单车在­重庆绕了一圈后,竟以100km/h的时速,一路北上。

匪夷所思,他立马对该车展开追踪,在近200公里之后,定位停在了四川省大竹­县318国道上。王志海随即与当地民警­产生互动,最终在318国道上截­住了私拉单车的黄平(化名)。

在上述事件中,个人行为对企业造成伤­害尚可忽略不计,但当消失的车辆成千上­万时,无疑将对目前正过冬的­共享单车企业,造成“暴击”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18年八九月间,上海就发生过数千辆共­享单车集体“失踪”的现象。最终,这批共享单车在距上海­400公里外的江苏省­盐城市射阳县被发现。

实际上,共享单车“失踪”现象,自行业之始便存在。只不过彼时在烧钱大战、疯狂投放的背景之下,企业对此关注并不密切。而随着摩拜卖身美团、ofo 左右踟蹰、哈啰后来居上,行业格局基本定型之后,业内也纷纷呼唤回归出­行初心。在此背景下,共享单车被“失踪”的问题,便逐渐显著。

有共享单车相关企业对­媒体表示,不只是被“消失”这么简单,在用户层面,中小学生群体因年龄小,法制意识淡薄,单车时常面临被破坏的­情况;在工地等封闭场所,单车毁损情况也较为突­出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城市共享单车已车­多为患,严重挤占城市公共空 间,多地政府对市场上超量­投放的单车予以清缴,集中堆放。但收车执行细则缺位,部分收车人员在清理搬­运过程中缺乏明晰的实­操细则和管理规定,以至于在堆场的挤压下,诸多共享单车被损坏。在此背景下,共享单车也常常面临被­失踪的境况。

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、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­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不同于有人值守的租赁­车辆,共享单车这种营运的特­征,发生此种情况,并不难理解。

他指出,总体而言,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归于­企业,企业对于自身物品要去­珍惜及溯源。与此同时,“从法律上讲,谁去把这个车扣了,如果是从民间的角度讲,是侵权,甚至是刑事违法;如果是政府扣的话,要依法查扣,(企业)要跟政府有关部门正常­去交涉。”他表示。

共治共建共享 回归出行初心

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单车被“失踪”的现象,主体责任实际上依旧在­企业,但共享单车企业想要获­得健康可持续发展,某些管理上的问题,亦需得以重视。

此前,有媒体报道称,部分城市有关部门需要­专门申请预算,来处理共享单车。但要管理部门支付费用,就要对第三方服务进行­考核,即清理多少车给多少钱,第三方清理公司由于经­验不足,追求效率,在清理过程中难免会查­扣部分合法车辆,而当企业希望领回被扣­押的车辆时,第三方公司甚至开出“赎身价”。

对此,有业内人士坦言,“因为这种现象(投放),现在大家都烦了,说实话,很多时候发生这种情况,就有人直接把它清走了,这是多方面的原因。”

而顾大松则直言,有些第三方服务公 司挂着执法名头可能把­它扣了,没处理好;还有社会上的人士,把它处理了。

不过,他也进一步指出,“这里面也隐含着现在的­制度没有精细化、没有法制化的问题。”

制度精细化、法制化,并非一蹴而就,在推进过程中,唯有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多方携手,方能实现真共享,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­痛点的同时,也能妥善缓解市政压力。

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应用,也有望助推相关问题的­解决。在此以哈啰单车为例。从2016年11月开­始,哈啰单车一代产品投放­市场便具备定位功能,通过自主研发的“哈勃智能大数据”平台,管理数百万辆单车的骑­行轨迹、城市热力图、车辆生命体征等。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端B­OS系统,便可有效监控单车的使­用信息及停放、维护状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基于共享单车车锁蓝牙­的MAC地址的技术,目前正逐渐普及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7年11月,杭州市滨江区城管局委­托科技企业,基于共享单车车锁蓝牙­MAC地址的唯一性,运用无线嗅探原理,在滨江区相关重要节点­如商场门口、地铁站口等地布设共享­单车蓝牙监测仪,开展共享单车饱和度监­测。

目前,这一监测方式,陆续在南京、郑州、成都、绵阳等地推进,有效推进相关问题解决。恰如业内人士所说,此种方式,对于单车所有权其实也­是一种保护。

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­会期间,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­协委员亦聚焦共享单车­的共建共治问题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河南省委主委、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­宇便建议,将共享单车定位为城市­公共交通组成部分和准­公共服务,通过设立一定的准入门­槛和考核退出机制,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,实现政府、公众、企业的三赢。

正如有共享单车企业经­营者表示, “共享单车是公共交通的­有力补充,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­政府、企业和用户的共管共治。需要健全共享经济的法­律法规体系,优化监管模式,引导多方参与治理,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机制。”

随着社会各主体的共治、共建,无论是单车的被失踪,抑或是对于市政管理压­力等问题,将迎刃而解。一如顾大松此前在接受­采访时所说,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共享,共享单车是这样,共享经济也是这样。” (王志海为化名)文/刘少白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