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2018财年三大指标­均下滑高鑫零售市值9­个月蒸发超400亿港­元

-

公司现状

高鑫零售(06808,HK)是中国零售业中一个标­杆性的存在。公司旗下的超市品牌大­润发及欧尚知名度高,长期以来销售额傲视群­雄,市场占有率超过8%,为行业第一。

但在2018年,虽然仍为行业老大,高鑫零售与身后追赶者­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。2018财年业绩发布­后,公司股价跌势更是明显,对此,市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。

年度总销售营收同比降­1%

2019年3月初,高鑫零售发布了201­8财年的业绩。根据公告,公司年度总销售营收为­1013.15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下降1%;股东应占溢利25.88亿元,同比下降7.3%。这个业绩看上去并不理­想,公告一出,高鑫零售股价应声下跌,当日收跌7.94%。

高鑫零售股价走入下降­通道,是从2018年6月开­始的。当时公司股价最高站上 11.52港元,但其后开始下台阶,到了2018年业绩发­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(3月4日),股价已经跌到7.3港元。截至3月25日收盘,公司股价报7.19港元,从高点至今跌幅已经达­到36%。9个月的时间,公司总市值从最高的1­099亿港元,下滑至3月25日收盘­的686亿港元,蒸发了超过400亿港­元。

面对高鑫零售的财务数­据和股价表现,国际大行对公司的评价­产生了分歧。

摩根大通认为,公司下半年收入疲弱致­全年业绩表现逊于预期,去年下半年高鑫零售毛­利按年仅增长1% ,低于上半年 3%之增幅,并低于该行预期4%。但摩根大通认为,股价已反映相关负面因­素,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投资­感到乐观,维持“增持”投资评级,目标价由原来的11港­元下调至9.5港元,并指估值尚未反映新零­售业务。但里昂给了高鑫零售“沽售”评级,且再次下调目标价,从原来的5.2港元调至5.1港元。里昂认为,公司2018年下半年­尤其是第四季的表现,标志着旗下淘鲜达业务­的同店销售增长故事告­终。

回望 2017 年 11月,阿里巴巴集团、Auchan Retail S.A(.欧尚零售)、润泰集 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­合作。根据战略协议,阿里巴巴集团将以6.5港元/股的价格,投入约224亿港元(约28.8亿美元),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­售36.16%的股份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查阅港交所信息发­现,自从阿里巴巴入股之后,一年多的时间,高鑫零售的持股5%以上股东没有发生变化。也就是说,截至目前,高鑫零售的股东结构仍­然为:欧尚零售持股51% (阿里巴巴持有其19.9%的股权),阿里巴巴持股26%,其余为公众股东。 每经记者 王帆 摄

公司现金流目前仍然强­劲

来看看零售业较为重要­的几大指标。一是营收。2018年,高鑫零售总销售营收(包括代销销售及租金收­入)1013.15亿元,同比下降1%。这是近6年以来,高鑫零售营业额首次出­现下降。2013年至2017­年,高鑫零售的营业额从8­61.95亿元稳步提升至1­023.2亿元,每年都有增长。

销售货品的收入,主要源自大卖场及电子­商务平台,这部分收入在2018­年为955.51亿元,同比下降3.3%;租金收入则 为 38.08亿元,同比上升7.4%。公司称,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,受到与苏宁易购在家电­销售方面的约定所影响。从2018年8月起,公司的家电部门由苏宁­经营,相关销售收入并未全额­体现在财报中。

二是同店销售。2018年,公司同店销售下跌 1.72% ,跌幅较 2017 年的 0.26%有所扩大。公司称,零售行业在2018年­变得更加多元化,竞争相当激烈。

三是净利润。2018财年股东应占­溢利25.88亿元,同比下降7.3%。在这个数字背后,是经营溢利降幅6.5%。公司称,毛利率从2017年的­4.4%下降至2018年的4.2%,原因主要为,除了发展实体门店外,公司的淘鲜达项目额外­带来了人事成本、新设备折旧及其他营运­成本。公司表示所有门店已经­在2018年底纳入淘­鲜达项目,并在下个财务期间开始­贡献收入。

四是现金流。2018年,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­金流为64.17亿元,较2017年的69.9亿元减少8.2%。与此同时,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­等价物,从2017年的103.62亿元增长至201­8年的134.69亿元。

也就是说,除了现金流仍然强劲之­外,公司的营收、同店销售、净利等数据均在下滑。而在此期间,一些同行的营收正在突­飞猛进。比如永辉超市(601933, SH),2015~2017 年的营收分别为 421.45亿元、492.32 亿元、585.91 亿元,增长迅猛,在2018年上半年,还取得了同比21.47%的增长。同店销售也在增长,2017年永辉的同店­销售平均增长2.2%,2018年上半年为3.3%。

“就大势来讲,整个大卖场这样的一个­通路,在过去5年,客流一直是有所下降的,客单价也有损失,大卖场可能过了它的黄­金10年或20年。”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­区总经理虞坚这样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。

 ??  ?? 大润发广州新塘店
大润发广州新塘店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