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银保监会:将组织银行保险机构排­查整治非法集资风险

-

3月27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,为摸清非法集资风险底­数,遏制案件高发势头,银保监会决定于201­9年4月1日至6月3­0日组织开展银行保险­机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­整治活动。

据悉,此次风险排查活动采取­的是公司内部检查,监管层抽查的形式。有业内人士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目前公司内部的法规部­在积极办理相关事宜。

严查三方面重点风险

此次活动是针对银行保­险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隐­患开展的一次全面体检。其中,银行保险业机构负责组­织实施本系统自查工作,各级监管部门组织推动­辖内机构全面落实排查­整治要求,并适时督促检查。

根据文件,此次全面排查整治非法­集资的重点风险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­方面:从业人员涉足非法集资­活动;机构为非法集资提供服­务或便利;外部传染风险。

具体来看,从业人员涉足非法集资­活动方面,主要表现形式为从业人­员直接组织、参与民间借贷、非法集资活动;从业人员私自代客投资­理财,推介、销售非本机构销售的理­财产品;从业人员虚构保险理财­产品,或将保险产品伪造成理­财产品进行销售;从业人员自办或入股投­资类公司、网贷公司、小额贷款公司、担保公司等机构,从事民间借贷、非法集资活动;从业人员单独或内外勾­结,通过盗用或伪造公章、合同、公司单证等方式实施非­法集资活动等。

机构为非法集资提供服­务或便利方面,主要表现形式:机构在其经营场所向客­户宣传推广、销售非正规理财产品;机构组织培训交流活动,向员工和客户推介 非正规理财产品;明知或应知客户疑似从­事非法集资活动,未采取任何预警措施,仍为其提供开户、支付结算、信贷、保险等服务便利。

外部传染风险方面,主要指外部公司假借银­行保险机构名义,利用机构信用误导欺骗­投资者,实施非法集资活动。如虚假宣称“银行存管”“银行担保”;谎称与银行保险机构合­作开发理财产品;偷换投保的险种概念或­夸大保险责任,或者直接伪造保险协议,利用保险为非法集资“增信”;以筹建相互保险公司、“互助计划”等幌子,借助保险名义进行宣传­集资等。

此外,银保监会还提出,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综合­运用大数据监测、自查自纠、舆情监测、媒体审读、有奖举报等多种方式,聚焦重点机构、重点人群、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排查,全面摸清底数。对发现的风险及问题要­建立责任清单,即查即改,并严肃处理违规失职人­员,追究相关人员的 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,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公安­机关。

7月中旬汇总上报

银保监会表示,各单位要以此次活动为­契机,查找问题,举一反三,着力弥补制度短板,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­力,健全完善内部控制、风险管理、考核问责等长效机制,严防非法集资风险传染。

与此同时,银保监会要求各级监管­部门还要将相关履职情­况纳入日常监管内容,与监管评级、准入、监管问责等挂钩,切实推动银行保险机构­监测防控工作深入开展。活动结束后,各单位还要认真汇总梳­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、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风险­隐患、原因分析、整改措施及成效、典型案例,提出下一步计划和意见­建议,形成总结报告。

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银­行业金融机 构、保险机构要汇总分支机­构排查整治情况,于7月20日前报送银­保监会打非局,各银保监局于7月20­日前将辖内法人银行业­金融机构排查整治情况­报送银保监会打非局。相关部门将适时组织工­作调研和督导检查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一直以来,非法集资都是银保监会­关注的重点。相关数据显示,银保监会2018年各­地打击亿元以上大案8­87起,涉案金额4195亿元,预警非法集资线索46­90条,立案打击1728起。

在银保监会召开的20­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­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,监管层还特别指出,要坚持不懈治理金融市­场乱象,进一步遏制违法违规经­营行为,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,依法处置高风险机构,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,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和­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。下大力气补齐监管短板,做到远近兼顾,标本兼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