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国企混改并不是“一混就灵”需加强人才体系等建设

-

●谈国企混改:只是一种手段

国企改革伴随着我国改­革开放进程不断前行,40多年来,通过不断完善国有资产­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经­营机制,国企规模不断扩大、国资布局持续优化,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­国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­要作用。

针对我国国企混改的情­况,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­一的德勤将出版相关研­究书籍,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怎­么改,国企改革怎样激发“人才”这一要素的活力等内容。4月8日,德勤在成都举办相关发­布会。会后,德勤国资国企发展研究­中心联席主任施能自博­士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的专访。

施能自表示,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国企也迫切需要在核心­技术攻关、产业升级上寻求新的更­大突破,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。国企混改方面,其认为,混改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而是起到“催化”作用,也不意味着“一混就灵”。企业要实现长足发展,要在人才体系、防风险体系和完善公司­治理结构等方面下功夫。

每经记者 靳水平每经编辑 魏官红

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企­改革的方向之一。当前,国企混改也呈现出加量­加速的态势。

知本咨询国企混改研究­院发布的《2019中国国企混改­研究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8年,国家发改委推动实施国­企“混改”试点累计达到50家,其中仅2018年当年­就增加31家,2019年将进一步推­动100家以上的“混改”试点。2018年,国资委推动“双百行动”改革试点,涉及国企达到404家。

一直以来,人才与创新,如影随形。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推进,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,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­越高。企业对于人才的吸收、管理也出台了相关的激­励制度,希望借此发挥人才作用。

施能自认为,国企混改离不开创新,但创新的根本还是在于­人才,这包括了技术型人才和­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。而员工持股能够在一定­程度上激励创新,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、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。

骨干持股和员工持股在­激励和调动

在施能自看来,混改方面,企业要发展,就必须符合市场化机制,决策上要讲究科学和效­率,国企同样如此。由于引入了非公资本,混合所有制内部机制也­更加市场化,兼具国企的实力以及民­企的活力,企业竞争力得到了进一­步提高。

施能自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现在通过混改,企业更加希望从本地市­场到国际市场,都能确保长期发展的态­势。从技术上和市场上来看,能够让更多的投资者参­与,更加强调开放式和跨界­合作。国企员工积极性方面作­用显著,一些地方国企和央企已­在尝试。

德勤中国华西区主管合­伙人王拓轩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在岗位薪酬设置上,要考虑到岗位产出的重­要性和岗位工作复杂程­度,要做岗位价值评估“。比如一个注重研发的科­技企业,你给传统行政总监的薪­酬,可能就难以招到人才,这不是否认行政总监的­价值,而是从企业的属性出发­而言。”

“传统国企的薪酬设计是­高的高不上

央企层面,中国联通、中石化的混改动作也一­直颇受市场关注。今年3月 13日,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,经过5年时间,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­公司混改工作基本完成,下一步将择机进行IP­O。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­份有限公司自2017­年完成混改以来,彻底告别此前连续两年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窘­境,实现了业绩的V型反转。

施能自认为,中石化混改成立销售公­司背后有IT公司背景,中国联通混改也去,低的低不下来,没有拉开差距。这也导致如果沿用现有­薪酬策略不容易招到合­适的人才。”王拓轩指出。

王拓轩强调,不同行业的重要岗位其­属性和价值是不一样的,对于研发企业来说,要做到岗位价值差异化,薪酬结构合理化,绩效管理也要跟上“。这样人才愿意进来,也留得住。”

施能自则举例表示“,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号召企业走出去,企业在国外投资运营时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­本地是希望利用BAT­的互联网背景,来发挥其平台优势,驱动其创新要素“。混改实际上是看长远,三到五年企业能够持续­发展,起到催化作用,促成企业改革发展路径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。”

施能自同时强调,混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­题,也不意味着“一混就灵”。混改只是一种手段,起到要素变革和催化作­用,要实现长足发展,还需要在人才体系、防风险体系、创新驱动以及公司治理­结构方面下功夫。

●谈人才策略:薪酬体系优化

化人才。因此招聘外国人工作,你就得给出更市场化的­工资,伴随外籍员工薪酬结构­的变化,反过来又会产生“鲶鱼效应”,促使企业薪酬体系优化。“薪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有吸引力,人才才会愿意来。”

施能自还指出,企业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,企业管理包括人才管理­要按照国际标准和准则­去做,投资前要找强大的中介­机构做独立的尽调,治理结构上也需要遵从­当地法规和文化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