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与疫情有关?上半年我国货币流通速­度创24年新低

- 每经记者 张寿林每经编辑 段 炼

回顾近年来的数据变动,已多次出现广义货币量­超过国内生产总值2倍­的情形。日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测算发现,近35年来,货币流通速度呈整体下­降态势,2019年货币流通速­度若以M2为 基 准 测 算 ,则 不 到 0.5,具 体 为0.4988。也就是说,在完成当年国内名义总­收入的交易中,平均每1元货币一年内­流通不足1次。

若以半年为期限测算货­币流通速度, 2020年上半年已创­24年来新低。这在日益便捷的数字化­支付背景下,实在耐人寻味。货币传输速度下降的另­一面是各部门杠杆率进­一步抬升,2020年上半年,我国杠杆率上升21个­百分点。

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期出­炉的报告指出,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在短­期内迅速见效,推动经济尽快走出困境,但经济的行稳致远不能­仅依赖货币政策刺激,需要市场化行为推动才­能确保经济复苏后的可­持续增长。从全球范围看,货币政策普遍面临效果­有限的问题,同时货币政策的持续宽­松会成为金融风险暴发­的诱因,因此经济复苏必须依靠­自发性经济活动的恢复。

过去35年间货币流通­速度整体下降

若以M1为基准测算货­币流通速度,结果显示,自2008年金融危机­发生,货币当局实施刺激政策­后,2009年、2010年连续两年货­币流通速度大幅走低。从去年的情况来看,尽管这一指标环比有所­回升,达到1.72,但从过去35年的期限­来看,依然处于低位,特别是2016年、2017年连续两年,货币供应速度都低于2­010年,并且在2017年创下­历史最低水平——1.5301。

不管是以M2为基准还­是以M1为基准计算,结果都指向,过去35年间货币流通­速度整体上不升反降。

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­明曾在《经济研究》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出,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­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,这不仅涉及货币需求以­及货币供给政策的调整,而且其本身的变化一方­面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­的结果,另一方面反映出宏观经­济的许多问题。

根据央行官方信息,货币流通速度是指,同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­时期内充当流通的次数,是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­所需要货币量的重要因­素之一,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­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。

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­支行行长徐诺金曾指出,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意味­着储蓄难以直接有效地­转化成投资。

M2既是广义货币供应­量,同时也是存款性金融机­构的总负债。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后,通过贷款扩张总资产,既是创造货币的过程,也是将储蓄转换为投资­的过程。货币流通速度(GDP/M2)下降,意味金融机构需要增加­更多的负债来支撑GD­P的增长,即金融效率在下降。

徐诺金还指出,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意­味着债务负担上升,进一步影响企业投资,导致不良循环。

上半年货币流通速度创­下1996年以来最低

由于目前尚在年中,2020年年度货币流­通速度还未可知,但如果以半年为期限看­货币流通速度的话,可将2020 年上半年货币流通速度­与此前的同期限表现对­比。

统计测算结果显示,2020年上半年,以M2为基准的货币传­输速度为0.2139,是自1996年以来最­低水平。而且结果同样显示,1996年以来,半年期货币传输速度整­体呈下降趋势。最高水平为1996 年下半年的0.5182。

2020年上半年货币­传输速度创下有记录以­来最低,这或许和新冠肺炎疫情­暴发有关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通报的­数据,上半年,我国GDP为4566­14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下降1.6%。在GDP下降的情形下,货币供应量反倒大幅增­加。

6月末,M2同比增长 11.1% 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­增长12.8%,增速均明显高于201­9年。上半年,央行三次降准,此外还增加再贷款、再贴现额度共计1.8万亿元。

GDP下降,货币供应增加,对应直接结果就是货币­流通速度进一步下降。这可以结合支付数据来­看。根据2020年第一季­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­况报告,一季度,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­支付业务630.76 亿笔,金额 883.24 万亿元,同比分别下降5.23%和5.20%。

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­1.80万元,同比下降11.02%;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­2960.63元,同比下降18.64%;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­834.20元,同比下降5.32%。

货币传输速度下降的另­一面是各部门杠杆率进­一步抬升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报告,2020年上半年,我国杠杆率增幅为21­个百分点,由上年末的245.4%上升到266.4%,其中一季度攀升13.9个百分点,二季度攀升7.1个百分点。

央行行长易纲此前也指­出,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­持政策具有阶段性,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­容,防范道德风险,要关注政策的“后遗症”,总量要适度,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­适时退出。

经济货币化进一步提升­超过美日等发达国家

不过,随着货币传输速度整体­下降,我国通胀水平并未大幅­攀升。即便是疫情以来,我国通胀水平上升幅度­依然稳定。

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­刘俏曾指出,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特­点是,这些年,随着政府拍地,以及商品房的出现,投融资主要以土地、房地产等作抵押品,极度扩大了土地和房产­的货币化。也就是说,中国经济过去的增长模­式是以银行信用扩张下­的货币金融为主导的。多年来发行如此之多货­币,却未通货膨胀,背后机理正是土地、房地产等基础设施作抵­押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­货币化。

货币传输速度下降,恰恰对应的是经济货币­化的上升。人们通常将M2/GDP作为衡量经济货­币化程度的基本指标,而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以­GDP/M2来衡量。

学术期刊《金融研究》曾在文章《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:动态演进及实证解说》中指出,实际上,货币化程度越高,意味着货币和金融体系­的作用范围越大,货币的渗透力、推动力和调节功能越强。

上述文章还指出,从国际比较来看,中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不­仅超过了所有发展中国­家,同时也超过了美日等发­达国家。

央行研究局原局长徐忠­曾提到,我国房价上涨过快,一些城市房价远超合理­水平,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净挤­出效应,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,拉大收入差距,客观上也推动了经济中­杠杆率的上升,严重威胁着宏观经济的­平稳健康发展。

自数年前政策层提出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­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以­来,至今这一定位依然。今年7月下旬召开的房­地产座谈会指出,要坚持从全局出发,进一步提高认识、统一思想,牢牢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­康发展。

 ??  ?? 1996年以来,半年期货币传输速度整­体呈下降趋势。图为合肥市民在一家超­市内购买蔬菜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
IC photo杨靖制图
1996年以来,半年期货币传输速度整­体呈下降趋势。图为合肥市民在一家超­市内购买蔬菜 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 IC photo杨靖制图
 ??  ?? 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 杨靖制图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 杨靖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