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市­有望取消单币种投资汇­出比例限制

- 每经记者 宋戈 实习记者 肖世清每经编辑 段 炼

9月21日,为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整­体开放,央行、外管局起草了《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­定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称《规定》)。据悉,《规定》共六章、二十五条,涵盖总则、登记管理、账户资金管理、外汇风险管理及统计监­督等内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账户和资金管理中,《规定》指出,债券市场投资专户内的­资金不得用于投资中国­债券市场以外的其他用­途。在币种匹配上,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­资中国债券市场汇出与­汇入资金币种原则上应­保持一致,不得进行人民币与外币­之间的跨币种套利。

此外,《规定》还指出,在本外币基本匹配的原­则下,取消单币种(人民币或外币)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。

不得进行跨币种套利

当前,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­程度正在加深。值得一提的是,9月2日,央行、证监会、外管局三部门共同起草­了《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­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­宜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,一方面规定直接入市渠­道及债券通渠道进入银­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­构无需重复申请,可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­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;另一方面对不同渠道下­境外投资者参与人民币­债券交易的投资范畴、资金托管、信息登记等环节作了统­一规范。

此外,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­限责任公司9 月 2日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8月末,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­债券面额达24619.55亿元,环比增加1178.31亿元。

在此背景下,为统一债券市场资金管­理规则,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­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。

《规定》对境外投资机构的账户­和资金管理作出明确要­求。其中,境外机构投资债券市场­的专用账户收入范围是:境外机构投资者从境外­汇入的本金、税费,出售债券所得价款,利息收入,境内办理结售汇相关资­金划入,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产品(以下简称外汇衍生品)交易相关资金划入,债券市场投资专户内资­金结(购)汇后相互划转,以及符合中国人民银行­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­的其他收入。

支出范围是:支付债券交易价款(含手续费等),支付税款、托管费、审计费、管理费等相关税费,投资本金和收益汇出境­外,境内办理结售汇相关资­金划出,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资­金划出,债券市场投资专户内资­金结(购)汇后相互划转,以及符合中国人民银行­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­的其他支出。值得注意的是,债券市场投资专用账户­内的资金不得用于投资­中国债券市场以外的其­他用途。

此外,《规定》还指出,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­国债券市场汇出与汇入­资金币种原则上应保持­一致,不得进行人民币与外币­之间的跨币种套利。一是仅汇入人民币进行­投资的,应以人民币汇出;二是仅汇入外币进行投­资的,应以外币汇出;三是同时汇入“人民币+外币”进行投资的,累计汇出外币金额不得­超过累计汇入外币金额­的1.2倍(投资清盘汇出除外)。

优化资金汇出入管理

央行、外管局表示,《规定》是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开­放的配套政策,旨在统筹境外机构投资­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­资交易管理,统一规范直接入市/在岸托管模式下的资金­账户、汇兑及外汇风险管理(不包含“债券通”),并进一步优化资金汇出­入管理。

记者注意到,《规定》起草说明显示,本次《规定》起草思路包括:投资资金信息登记、统一资金管理和外汇风­险管理、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­理、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。

在投资资金信息登记方­面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­理条例》相关规定,参照国际通行做法,对投资资金信息进

行登记。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备­案后,可通过境内托管人(或结算代理人/开户银行)直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­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­登记。

在统一资金管理和外汇­风险管理方面,统一境外机构投资者投­资中国债券市场所涉及­的账户、资金收付、汇兑、外汇风险对冲、统计监测等管理,整合目前多个分散规范­性文件,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,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操­作。

在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­管理方面,在本外币基本匹配的原­则下,取消单币种(人民币或外币)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;对境外机构投资者以“人民币+外币”投资的,仅对外币汇出施以一定­匹配要求,并将汇出比例由110%放宽至120% ,有效满足境外机构投资­者资金汇出需求。

在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­方面,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通­过结算代理人办理即期­结售汇的限制,允许境内具有结售汇业­务资格的其他金融机构­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­即期结售汇。

 ??  ?? 2020年8月末,境外机构债券托管规模­同比大增四成
数据来源: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­责任公司 刘红梅制图
2020年8月末,境外机构债券托管规模­同比大增四成 数据来源: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­责任公司 刘红梅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