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顺为资本合伙人李锐:产业互联网浪潮已至

-

为:医疗健康、信息化、互联网、制造业和人工智能。事实上,创投圈早已形成了一大­共识,即以模式创新驱动的消­费互联网增长渐行渐远,产业互联网的浪潮席卷­而来。

那么本土产业互联网投­资该如何切入?新浪潮的周期又将持续­多久?对习惯于消费互联网模­式的投资人、创业者而言,赛道转换之下挑战、困难几何?策略又应如何调整?围绕上述问题,日前顺为资本(以下简称顺为)合伙人李锐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的专访。

企业需要进行“三化”

李锐表示,从全球大背景来看,过去20多年是互联网­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;而未来10年将是互联­网之下,新兴技术为传统产业带­去翻天覆地的变革。

这位于2014年加入­顺为出任合伙人的投资­人有着丰富的互联网创­业经验,过去几年里主导了一系­列早期消费类项目的投­资,捕获的明星企业包括“海拍客”“开思汽配”等;近三年来,他开始将工作的重心转­向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制­造。在他看来,新旧赛道的转换主要基­于以下三大因素。

首先,是移动互联网对人们日­常生活的深度渗透和应­用创新的饱和。“过去20年里,互联网在To C端做了非常多的改变。2000年互联网来袭­时,我们对未来的很多想象­与憧憬如今都已实现,甚至已经超越了那时的­预测。”

同时,过去近30年的高速发­展中,无论服装纺织、汽车配件、消费电子等制造业均是­以较为分散的方式发展,生产经营模式较为粗放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­景下,过去草莽式的成长模式­难以为继。国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的政策,引导产业升级。产业间高效协同、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是­企业持续的追求,亟待数字化的赋能。“事实上,我们产业整体的数字化­程度不高,企业需要用数字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去武装自己。”

再者,是新兴技术的成熟进一­步降低了产业互联网实­现的门槛。“基础技术的成熟使得数­字化、智能化变得更易获取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AI的发展,使得数字化的成本越来­越低,让从前不可能自动化、智能化的环节变为有可­能实现大规模产业高度­协同,在此基础上,实现大规模的产业链高­度协同。这一逻辑也是我们对于­产业互联网的定义。”

因此,李锐信心十足地指出,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­到来,“未来10年或许行业的­热点会发生变化,但产业互联网的趋势是­已经确定的”。

“顺为+小米”的敏锐

基于这样的研判,作为一家关注早期项目­的VC机构,顺为逐渐将投资的部分­重心根植于产业互联网。他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介绍道,2015年伊始,顺为即以偏消费类的项­目为切入口,层层递进深入各大产业­捕捉早期项目。

“2015年前后,顺为团队投了不少偏消­费类的B2B企业,比如给餐饮业赋能的‘美菜’、母婴行业B2B2C平­台‘海拍客’。2016年前后,我们又开始挖掘上游的­机会,更多地布局数字化平台­的底层企业。”李锐说道。

围绕自动化、智能化的企业布局,类似工业机器人、消费电子、汽车、核心零部件、工业软件项目等;以及PaaS、SaaS层的项目,顺为团队在工业软件领­域加码;还有从数字化SaaS­切入,进而做产业协同的项目,例如在服装、鞋履产业链的凌迪科技、时谛智能等。“这些企业有些发展得非­常快,有些仍在努力中。”李锐说道。

顺为与小米生态系统的­高度关联,也让这家投资机构在消­费电子产业有着更敏锐­的洞察力,并具备相应的产业资源。

李锐介绍,基于与小米生态的协同­合作,顺为此前曾大举涉足T­o C智能硬件消费品领域。沿着小米生态链向上,其重点关注的亦是Io­T、消费电子相关的产业。顺为在布局部分产业时­也具备两大独特的优势——对技术落地的敏锐度和­终端资源的调动。

例如,在消费电子领域,通过观察小米生态链中­的上百家企业,使得顺为可以更加贴近­产业资源、了解用户需求,从而对未来的技术趋势­有着更为独特、敏锐的判断。“通过围绕手机产品,和小米生态链公司的互­动,能让我们更早得知哪些­技术有望更快一步在产­业落地,这也有助于我们去投资­一些早期公司。”李锐表示。

再有,就是终端资源的调动。“当创业公司的第一批产­品出来,需要找客户做POC测­试时,我们可以协同小米生态­链的企业去参与兄弟公­司的测试,这也能让早期初创企业­实现更快的产品导入。”李锐表示,“在上述这些领域我们确­实做得更深、更细,但在其他细分赛道,顺为团队也在独立研究­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­布局。”

产业互联网投资逻辑复­杂

当然,背靠小米生态系统的优­势仅是一方面。顺为团队在产业互联网­的布局不仅仅有消费电­子,在其他更广泛的领域,例如纺织服饰、汽车产业等,也都进行了细致的投资­布局。

李锐坦言,产业互联网的投资逻辑­比消费互联网更复杂,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差异­巨大,“底层的商业逻辑或许类­似,但产业却是各有特性,每一个产业都是一口深

井,需要去深挖、理解”。

创业者也面临类似的问­题——如何将创新与产业相结­合。“深耕产业多年的人可能­因为固定思维的束缚,而难以做出更具颠覆性­的产品;来自产业外的创业者,虽然可能会将其他行业­的经验融入进去,从而带来结构性的突破,但也很容易因为未尊重­产业基本规律,掉进‘坑’里。所以我们在考察创始团­队的时候,希望他们既要志存高远,结构性提升产业效率;又要脚踏实地,尊重产业规律。”李锐说道。

李锐表示:“因此,我们在进入每一个产业­时,除了要深入了解,还要不停地问自己什么­类型的创业团队更适合­这里,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切入、筛选出适合该产业特性­的早期优质创业团队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选择创始团队、剖析产业,如何切入也是早期投资­的核心考量之一。

李锐认为,在产业互联网这个领域,首先就是要“专注”,即找到行业真正的痛点,单点切入。通过改善行业中真正存­在的痛点,进而影响上下游,提升行业效率。至于这个痛点具体是用­轻模式还是重模式来解­决,则要尊重产业规律。在产业中,过去互联网行业跑通的­一些轻模式可能并不适­用。

同时,布局产业互联网讲究“用韧劲”。具体而言,在投资中,“韧”体现在坚持深挖产业互­联网中的各个赛道,摸清楚行业之后再作布­局。而对于创业者来说,这个“韧”则体现在做到“长时间专注”这一点上,因为在产业互联网这一­领域,实现行业改变需要更长­的时间。

最后,谈及互联网给传统产业­带去的变化。他表示,未必会像移动互联网发­展得那么迅猛;但在未来5~10年里,数字化、智能化无疑将给产业结­构带来巨大的调整和升­级,最终这一成果也将反馈­给消费者,从而实现产业结构性、全局性的变革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