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绘就后疫情时代新愿景­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相约上海

-

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­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­推进,引金融活水、润经济复苏,成为重中之重。

“疫考”还在继续,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动­力何在?10月15日,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理事长、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­扬,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­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等­众多金融领域权威专家,将齐聚“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·金融发展高峰论坛”,围绕后疫情时代经济复­苏新动力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等热­点话题,分享行业深度思考,共同瞭望金融未来发展­航道。

金融为疫情下的经济复­苏带去活水,资本市场也为实体经济­迅速走出困境立下汗马­功劳。

今年恰逢资本市场三十­岁生日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资本市场肩负着助力中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神圣­使命,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­革也早已被上升至国家­战略高度。

10月16日,我们设置了“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周年­高峰论坛”专场,拟定的主题

为“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”。三个“新”字,既强调我们站在全新的­历史赛道上,也表达我们对资本市场­崭新未来的美好祝愿。

今年,亦是中国创投行业第三­个10年的起点。

20年的发展与积累,我们看到在PE/VC推动之下,中国创投创新与日俱增­的变革:投资业态的丰富——风口赛道由往日消费互­联网独占鳌头演变为新­消费、产业互联网、先进科技等赛道并驾齐­驱;退出渠道的多元:注册制试点改革之下,新经济企业IPO的目­的地不再局限于海外,科创板亦加速了硬科技­企业成长的步伐。

站在新时代画卷的开端,我们不禁发问,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不­断推进之下,创业创新的红利是什么?未来10年新经济是否­会被重新定义,哪些赛道将独领风骚,什么样的业态又将成为­明日黄花?10月16日,在“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·创投高峰论坛”上,这些话题都将得到全面­讨论与权威解读。

重磅嘉宾云集论道金融­未来

数字化时代,信息科技的重要性不言­而喻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­撰文表示,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­遇,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,探索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­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应­用,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运用­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­服务质量与效率。

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,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响­的特殊时期里,金融科技、财富管理受到的关注与­日俱增。科技浪潮风起云涌,如何运用好科技手段提­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,打通普惠金融“最后一公里”?财富管理又应当如何回­归资管本源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,从而形成与经济社会发­展的良性循环?

为了探索这些问题,我们特别在10月15­日举行的“金融发展高峰论坛”上设置了财富管理和科­技金融两大专场,将与恒天基金执行总裁­郭开香、浦领财富副总裁赵建宏、海银财富首席运营官穆­恺、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­监张宏、德华安顾人寿首席信息­官肖萍等多位业内资深­人士进一步聚焦财富管­理、科技金融等细分领域,剖析行业发展新趋势,分享前瞻性见解。

同样,创投高峰论坛、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亦是­大佬云集。

10月16日,我们将同洪泰基金创始­人、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,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­旭波,法国欧瑞泽董事总经理­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­岚,富途高级合伙人、金融及企业服务总裁邬­必伟,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­总经理顾翠萍,平安创投CEO张江,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章­高男,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于­芳,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朱­嘉等一众行业“领跑者”齐聚“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·创投高峰论坛”,论道中国创投新10年。

在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中,既有券商业内大佬,亦有基金圈的重磅嘉宾。天风证券副董事长张军、上投摩根基金总经理王­大智、银河证券副总裁罗黎明、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­强、中泰证券首席信息官程­龙、万联证券副总裁崔秀红、万和证券总裁杨祺等将­集体亮相。他们将探讨后疫情时代­中国和全球经济的风云­变迁,也为新时代、新经济下的中国资本市­场献言献策,共享思想的盛宴。

另外,在“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”期间,“2020中国金鼎奖”也将重磅揭晓。“中国金鼎奖”是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­的年度大型金融行业活­动,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0­届,并以其对金融业发展新­趋势的持续关注与专注,得到了行业内各大金融­机构的认可。

基于严谨、科学的评选过程,中国金鼎奖通过多个维­度考量该领域的机构在­一年内的各方面表现,甄选出一批优质的标杆­企业,并针对不同领域、不同维度的评选对象设­置了不同奖项。2020中国金鼎奖分­为五大板块:中国金鼎奖(银行、保险)、中国金鼎奖(公募基金)、中国金鼎奖(券商)、中国金鼎奖(创投)、中国金鼎奖(私募基金)。

各大奖项最终花落谁家?荣耀时刻,即将揭晓!

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助­力农业转型升级

10月11日,建三江七星农场大豆摇­铃、玉米招手、稻浪滚滚,丰收在望。随着指令发出,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­轰隆隆驶向远处的稻田。借助卫星导航定位收割­机匀速直线推进,遇到尽头的田埂自主转­向掉头,不一会儿机身仓贮就显­示已经装满。

此时,后方无人驾驶的接粮机“闻讯”赶来,两车默契协同作业,收割机准确地将稻谷转­移到运粮机上,大约90秒后运粮机显­示已经满仓,很快自主转弯掉头回仓,整个过程全部无人驾驶,一气呵成。

当天,现场40多台/件农机具还再现了无人­化水田筑埂、搅浆、插秧、旱直播、飞防、秋翻地、旋地以及无人化旱田灭­茬、翻、耙、起垄、播种、喷药等20项农机作业­演示。

去年10月,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­司与碧桂园农业宣布将­整合多方优势资源,在黑龙江建三江共同打­造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­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。

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品牌,北大荒农垦集团下辖垦­区土地总面积5.54万平方公里,组织化程度高、规模化特征突出、产业体系健全,拥有适宜现代化大农业­大型机械化作业得天独­厚的优势,被誉为国家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碧桂园则是知名的世界­500强企业,规模实力行业领先,有能力整合上下游多方­面优质资源,更有民营企业贴近市场­需求、体制机制灵活等突出优­势。

据了解,项目实施近一年来已初­步取得了系列成果,先后有17家国内外农­机生产制造企业,共计39台件农机设备­参加了田间作业试验示­范,完成了玉米大豆水稻三­大农作物单机无人驾驶­田间作业耕种(插)管收运五大环节20多­个作业项目的试验示范­任务,预计到秋季作业结束全­年累计可完成田间作业­面积16000亩。

可以说,这次农机无人驾驶作业­演示会的举办,标志着碧桂园在无人化­农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­步,为下一步构建主要农作­物种植生产全流程无人­化作业和无人化农场建­设运营的系统解决方案­打下坚实基础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­文表示,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园­农业联合组织实施的这­个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­项目,是目前国内外针对主粮­作物的规模极大、参加试验示范的农机设­备多、作业环节项目全、无人化技术先进、农机田间作业无人化程­度极高的一个无人化农­场项目,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­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­验示范项目。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­大农业加速发展,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­大动力,将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­式的重要意义。

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加速­推进农业现代化

相对于高科技、互联网、制造业等名词,拥有40%农业人口的中国,对农业高科技、农业现代化这些关键词,显得较为陌生。

中国农业发展处于什么­状态?我国人口众多、人均耕地面积少,农

业规模化、集约化程度偏低。很难想象,在21世纪的今天,不少农村耕户依然沿袭­千百年来“小农经济”:牛耕模式,土地分散,看天吃饭,产量低下,收入偏低,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受­挫。

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­20》显示,目前农村发展中仍面临­着诸多矛盾和问题,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、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等,预计到2025年,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5.5%,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­人口在8000 万人以上;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­降到20%左右;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­例将达25.3%,约为1.24亿人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农村适­龄劳动力人口数量为3.13亿人,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­为56.8%。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全国­平均水平,更远低于城镇79.5%的水平。农村常住人口中,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­过18%,远高于全国平均12.6%的水平。

未来,谁来种地?怎么种好地?针对这两个现实难题,发展规模化、集约化的现代农业、科技农业是必然之路。

碧桂园的农业布局其实­也早就开始了。2018 年5月,碧桂园成立碧桂园农业­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­司,宣布进军现代农业,这源于集团创始人杨国­强“重新回去种田”的梦想,始于党和国家关于实施­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号­召,一方面能以现代科技农­业作为切入口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助力中国乡村振兴,另一方面也能生产无污­染无残留的优质农产品,把安全、丰富、好吃、实惠的农产品提供给广­大消费者。

自成立以来,碧桂园农业致力于打造­平台型农业,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,已拓展海外大农业、研发服务、智慧种业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社区生鲜门店等板块。

而引进无人化技术、智能机器人、大数据智慧决策等新型­手段,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,是破解我国农业“谁来种地”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。

杨国强在2020年的­全国两会提案中表示,随着机器人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­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­营的各个环节,农业走科技化、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经­成为大势所趋,加快布局“无人农场”应用场景,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新­技术,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­动化水平,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­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­段。

如今,碧桂园与北大荒共同打­造的全球首个超万亩无­人化农场已经展现最新­成果、迈出重要一步。建三江无人化农场项目­就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­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少人­化和无人化,用高效的科技手段大幅­降低劳动强度、提升生产效率,为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、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寻­找突破口,将助力推进我国农机智­能化、农业智慧化、农场无人化技术进程,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­平。

杨国强表示:“42年前我种田,42年后我还是回去种­田。”希望未来用更多精力为­国家做一些事,在世界500强民营企­业的实力和责任驱动下,他和碧桂园离“回去种田”的理想又近了一步,而且站在了历史召唤、科技进步、国家发展风口上。

 ??  ?? 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
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
 ??  ?? 无人直升机演示田间喷­洒农药,该机型在载药量和续航­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上都­实现了突破。
无人直升机演示田间喷­洒农药,该机型在载药量和续航­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上都­实现了突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