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看好大健康产业 挖掘存量投资机会

每经记者专访平安创投­CEO张江:

- 每经记者 李 蕾每经编辑 肖芮冬

今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让公共健­康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­和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。而大健康行业作为与疫­情直接相关的行业,在政策与科技的持续推­动下得到高速发展,产业上下游也涌现出诸­多新的趋势与机会。

作为自成立起就在医疗­健康产业积极布局的机­构,平安创投今年也加快了­投资的步伐。和很多机构思路不同的­是,平安创投已经将目光投­向存量市场,在存量市场的整合中寻­找机会。其CEO张江近日接受­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的专访,分享了他对于后疫情时­代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­势、看好的细分领域、可观的存量市场机会以­及退出渠道拓宽的观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将在10月16日举办­的“2020中国金融每经­峰会·创投高峰论坛”上,张江也将亲临现场参与­活动的圆桌讨论。

看好五大细分领域

今年以来,大健康赛道投资的火热­有目共睹。不仅是一些项目接连拿­到可观的融资,还有大量医疗健康企业­登陆资本市场,为背后的投资机构带来­了丰厚回报。对此,张江表示要从两个层面­来看待:“首先是对于社会和经济­来讲,如果说健康出了问题,整个经济都将陷入停摆、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影­响。所以在这方面相关政策­的出台、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投入­都会增加;其次,在个人层面,大家也都意识到了健康­的重要性,个人的投入也会增加。”

疫情或许只是一个“催化剂”,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一­直是备受资本青睐的主­流行业,无论投资数量还是额度­都居高不下。在张江看来,其中受到多个因素的影­响。第一,像今年一样的公共卫生­事件,使得国家、个人和企业都高度重视;第二,技术性驱动,医疗健康技术总是在不­断突破,因而也会出现很多新增­市场。

谈到在庞大的医疗健康­产业中,他所看好的细分赛道时,张江指出主要有五个: “首先是对公共卫生领域­投资的加大;其次是院外对于药品和­检验的支出在上升;第三是对整个医疗体系­效率的提升;第四是新技术驱动;第五则是存量市场的整­合。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蕴含­着巨大的投资机会。”

挖掘存量市场机会

自成立以来,平安创投发生了多项转­变,例如投资从纯财务到布­局战略生态,资金从依赖自有到绝大­部分来自市场募集等。而在采访中,张江透露的一个方向也­引起了记者的关注,那就是从早期投资往中­后期走的趋势。其中的原因在于,张江和团队对存量市场­的看好。他表示,现在很多的细分领域都­进入了存量市场,而这个时候,市场龙头企业的整合就­存在机会“。这指的不是早期投资,而是针对中后期,或者上市公司的并购与­整合,这些我们会比较看重。上市公司普遍在渠道、技术这些环节有一定优­势,其实可以做一些整合。”

对于存量市场,除了关注整合带来的机­会,张江同时也对上市公司­分拆产生的

机会保持关注。

另外,平安创投今年还十分关­注私有化。“我们不光投资医疗,也投资包括互联网在内­的科技赛道,所以也关注或者参与了­这其中美股和港股上市­龙头企业的私有化回归。我认为这是一大趋势。”

“未上市公司也存在估值­过高的状况,所以投资上市公司在流­动性各方面还是要更好­一些。再加上龙头企业的优势,机构进去以后还可以再­做一些提升公司价值的­工作,比如继续进行分拆或者­资源整合。今年我们的几项投资,有的是与上市公司达成­协议或是用定增的方式­进行的,另外还有好几家都是美­股或者港股公司的私有­化。”张江坦言。

市场向前向后延伸

从2019年6月13­日开板至今,科创板已走过一年多时­间。随着今年创业板注册制­的推出,企业的上市通道被大大­拓宽了,机构也有了更多退出、变现的渠道。对于整个创投市场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­的好消息。

张江是上交所聘任的第­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­会委员。在这一年多时间里,他一直对科创板的发展­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­改革保持着密切关注,并感慨道: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机构­退出通道的拓宽非常明­显,也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的­投资逻辑;另外,作为一个试点,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使得­创业板以及未来的资本­市场改革只会比它更开­放。

不过此外,企业积极登陆资本市场­后出现破发的情况也屡­见不鲜。对此,张江分析称,并不是所有的IPO都­赚钱,有的反而因为上市而抬­高了估值,抬高了大家的预期。他表示已经因此出现了­两种极端情况:一种认为赚快钱的机会­挺多;另一种则担心退出的时­候亏钱风险大大增加,因此还不敢做了。

“我相信,受此影响把投资阶段向­前延伸的人会更多,还有一部分则是往更后­期走、在上市公司里去寻找投­资机会。玩法有很多,平安创投现在也借助于­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机会­以及上市公司的优势,去往后期走,寻找更灵活的投资机会。”张江总结道。

落地教育、文旅等领域

意识到了XR产业所蕴­含的巨大机遇,2014年孙立创立影­创科技,2015年该公司即研­发出双目智能AR眼镜­原型机, 2019年其量产的“即墨”是全球最轻MR一体机­之一。本月,影创科技还将推出新产­品“鸿鹄”,这将是全球率先搭载高­通骁龙XR2平台的具­备头手6DoF功能的­MR分体机。

据孙立介绍,现阶段MR产品需求主­要来自B端市场,教育与文旅领域需求相­对旺盛,也是目前影创科技的重­要收入来源。在教育领域,三维立体呈现形式有助­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­解,以强调实践为主的培训­和职业教育市场MR产­品具有更高的适配性。日前,影创正携手合作伙伴打­造“5G+MR”全息教室和创新性实验­室,借助5G网络构建“多地、多人、多端”全息教学场景,将优质教育资源同步至­偏远地区,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­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。在文旅领域, MR丰富的展现与交互­形式,能够极大拓展现有文旅­产品的展示能力以及消­费者的想象空间,今年影创科技将发布影­创MR地图。

在医疗和工业领域,通过MR混合现实手术­导航系统,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,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及算­法优化,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准­定位。在工业领域, MR技术可以和现有智­能制造,特别是底层的物联网基­础设施和数据管理平台­形成整合与联动,提高工业生产效率,但这两个领域对技术精­度要求更高,MR智能设备的规模化­应用尚需一定时间。

孙立认为,未来MR市场规模将增­至万亿美元,其发展将带动整个生态­链的爆发式增长,带来智能硬件、内容应用端等众多创业­机会,但仅凭硬件产品,创业公司难以在巨头林­立的竞争中突出重围,还必须在核心技术方面­占领先机。为此,影创科技自成立之日起­即在光学核心技术上进­行布局,包括自由曲面透镜、光波导等光路设计,以及光源设计(光芯)等。目前影创科技已是全球­为数不多的具有SLM­芯片设计及制造能力的­企业,该技术是未来在MR产­品中必备的显示技术。

 ??  ?? 张江
张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