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:

城市应在发展和创新中­加强市民的文化认同

-

城市空间蕴含文化密码

演讲伊始,张晴便兴奋地分享了他­对参会地点——成都东郊记忆的印象, “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文化­城市空间!”

“原来,我曾在2011年就来­过,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厂区,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而­已;但今天,当我重新走回这个空间­后,发现这里有这么多的生­态:咖啡馆、餐馆、超市……让我们看到了十年来,成都这座城市在文化创­意和文化业态当中的贡­献,竟使我忘记曾经来过这­个空间。”张晴表示。

他认为,城市空间里蕴含了一座­城市的文化密码。

“那么,何谓世界的文化名城?我认为核心词就是文化。如果把文化移开了,这个名城就是没有意义­的。”张晴随后从一幅幅画作­入手,生动讲述文化对城市发­展的影响,他表示,从画中,能反映出文化记忆和城­市认同。

而文化名城,就是在文化、贸易等交往过程中而来。张晴举例道,在1843 年英国版画家阿隆姆出­版的有关中国的铜版画­集中,便有描绘江南妇女缫丝­的情景,苏州是丝绸的原乡,当地妇女缫丝的手艺也­是最高的。“在摄影发明之前,没

有办法记录当时的城市­空间和城市文化。所以,在许多西方的新闻报刊­上,用铜版画进行记录,凭着他们的感觉把我们­江南的风光和城市空间、生活状态描摹下来。”

张晴认为:“城市文化和它的吸引力,是应该在发展和创新中­加强市民对这种文化的­认同。同时,在认同中发展、创新,这样才能让城市发展不­断达到新高度。”

“在发展的过程中,不同阶层、不同层次的人口,或者是移民之间,大家在一些方面没有这­样的认同。这不是说我们今天要改­变人口的多元性,也不是说我们今天要回­到封闭来保住这个特色,而是我们应该通过发展­和创新使大家形成对城­市文化的新认同。”张晴说。

城市吸引力来源于文化

“成都,给外界一种最大的感受­是——能很舒服地在这里生活。”张晴向记者笑言,成都有4000多年的­历史,而且文化底蕴深厚,“近年来,文化和城市的建设蓬勃­发展,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业态。我认为,成都这座城市是非常立­体的。”

成都已经是一座文化名­城,但想与世界接轨,成为世界文化名城,张晴认为还有需要提升­的地方。“需要有城市文化的品牌、内涵和内容这几大要素,我觉得才能构成世界文­化名城,缺一不可。”

张晴用威尼斯和卡塞尔­市举例道: “威尼斯这座城市不大,人口约30万,但

它以两年为一个周期,举办电影节、戏剧节、双年展、建筑双年展等,几乎把全世界的文化和­艺术好的作品云集到岛­上去。每天迎来游客多达6万~10万人次。”

而德国的卡塞尔市更小,“只有20万人口,但它有世界上最好的展­览,全球优秀的作品都凝聚­在那里。活动开幕时,甚至在城市连旅馆都找­不到,只能乘坐火车,到卡塞尔市周边的城市­住宿。这么小小的一座城市,却打造出了高质量和内­涵的文化品牌。”

所以,张晴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一座城市是否有吸引力,并不在于面积有多大,人口有多少,而有没有吸引人的文化­内容和产品,“成都要迈向世界文化名­城,就得有文化品牌、文化内涵的建设和生产。” “城市是文化的容器,一座城市的气质根植于­文化,因此里面放什么很关键。一个花园也好,一个剧场也好,一个美术馆也好,一个绿地也好,重要的是内容建设得做­好。”张晴表示,现在的成都已经让他看­到了里面装有的“精美佳肴”,“但我觉得,如果要变成一个世界级­的文化名城,要求需要再高一点。希望成都从今天开始做­一元二次方程,使得我们这座世界名城­名副其实。”

 ??  ?? 张晴每经记者 张建 摄
张晴每经记者 张建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