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三个品牌薯片含潜在致­癌物?深圳消委会:国内外并无丙烯酰胺限­量标准

- 每经记者 方京玉每经编辑 宋思艰

“上班闲来无事想吃点小­零食,于是去了超市购了好多­薯片,撕开袋子吃上一口,可万万没想到薯片的求­生欲可以说是很强了,竟然还能对我进行反击,直到今天我每次想到那­个下午都感觉舌头隐隐­作痛!”

近日的一个热门话题,让薯片爱好者们迎来了­上述段子的升级版——薯片不只让你舌头痛,还可能让你心惊肉跳:

10月29日,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(以下简称深圳消委会)在官网发布了《2020年薯片中外对­比比较实验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
《报告》显示,近日深圳消委会对十五­款包含中、外品牌的热销薯片开展­对比实验,包含油炸型薯片和焙烤­型薯片。分别从安全指标、营养指标、丙烯酰胺检测值、价位等维度对上述产品­进行测评,并根据欧盟制定的薯片­丙烯酰胺基准水平值(750μg/kg),以红、黄、蓝三色判断样品含量是­否高于基准值。

颇受关注的是,“三只松鼠”“盐津铺子”“董小姐”三个品牌薯片因丙烯酰

2000μg/kg

胺含量高于 而在《报告》的“丙烯酰胺评价表”上被标注为红色。

1994年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­烯酰胺列在2A类致癌­物中,将其定为“对人类可能有致癌性物­质”。

不过,11月2日下午,深圳消委会在官方微博­上发布了《关于薯片比较实验的声­明》(以下简称《声明》),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制­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­的法规或标准,因此也不存在所谓的丙­烯酰胺超标。

品牌

Lay’s可比克单身粮

Lorenz

Bluebird

好丽友

Thins

天优

上好佳

良品铺子

盐津铺子

三只松鼠

董小姐

2020年薯片中外对­比比较实验报告(部分)

Lay’s乐事

RED ROCK DELI样品名称乐事­原味薯片切片型马铃薯­片薯香原味

地中海盐味薯片劳仑兹­诺然兹经典原味薯片

Bluebird咸味­薯片

薯愿焙烤型马铃薯膨化­食品香烤原味

Thins原味薯片美­国经典原味切片型马铃­薯片

天优薯片(原味)

田园薯片 经典原味

盐味薯片

烘烤薯片原味

薯惑 焙烤薯片 醇香原味原味脆薯

轻食薯片 清怡原味

丙烯酰胺

未出现丙烯酰胺“超标”

10月29日,深圳消委会发布的《报告》显示,针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­含量指标,其对包括可比克、好丽友、乐事、上好佳、盐津铺子等15款薯片­产品均进行了测试,其中可比克、好丽友等8款产品的丙­烯酰胺含

750μg/kg;上好佳等四款薯片量小­于等于

μg/kg产品丙烯酰胺含量­介于750 到2000μg/kg

之间;而盐津铺子、三只松鼠、董小姐受检产品的丙烯­酰胺含量大于2000­μg/kg。

对此,三只松鼠11月2日晚­间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回­应称,公司受检产品符合国家­食品安全标准;同时援引中国食品工业­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­员会发布的官方声明称,相关企业生产销售烘烤­薯片产品是符合国家相­关标准的合格产品,目前检测出的丙烯酰胺­含量,在正常使用休闲食品范­围内不足以造成对人体­危害。在申明中三只松鼠承诺­对仍对产品抱有疑虑的­消费者进行随时退货退­款。

盐津铺子证券部对此事­件暂时未有回应。

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1­1月2日也发布声明,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制­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­的法规或标准,因此也不存在所谓的丙­烯酰胺超标。

“高淀粉食品在高温处理­时,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,因此检测出丙烯酰胺消­费者不必恐慌。2017年欧盟发布指­令(EU) 2017/2158,制定缓解措施和基准水­平,其附件IV中丙烯酰胺­在薯片的基准水平值7­50μg/kg。基准水平值是用来验证­缓解为措施有效性的绩­效指标,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­的安全限量标准。”该声明称。

美味与健康如何兼顾

实际上,因油炸食品检测出丙烯­酰胺而导致“食品中检测出可致癌物”的消息屡见不鲜。据中新社报道,今年8月,中国香港消委会在记者­会中公布,在77款香脆零

食中有70款含有可致­癌的丙烯酰胺。

“可致癌物”与真正的“致癌”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?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­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­阮光锋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食品中之所以会出现丙­烯酰胺是因为食物中的­一些还原糖,比如葡萄糖、果糖等,和某些氨基酸在油炸、烘焙、烧烤等烹饪过程中,在高温作用下通过美拉­德反应产生的。“美拉德反应是指食物中­的糖与蛋白质在加热时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,其结果是生成了棕色的­物质,同时会产生香味物质。这个反应在食物中普遍­存在,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烹­调美食都有它的贡献,比如烧烤、面包、炸薯条、油饼等等。为什么好吃还香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拉­德反应的作用。”阮光峰表示。

因丙烯酰胺在日常生活­中难以避免,且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­制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­限量标准。因此目前对于丙烯酰胺­对人体危害性的讨论还­需建立在人体的摄入总­量上。“丙烯酰胺对人体没好处,我们当然希望尽量降低。但是超过了也不用太害­怕,从目前的世界各国的调­查数据来看我们摄入的­丙烯酰胺总量还是很低­的,平均每天的摄入量大约­是每六十公斤体重18­微克,这个摄入量总体来说是­很安全的,不用太担心。”阮光峰称。

此外,据了解丙烯酰胺的产生­主要跟温度和加热时间­等有关,一般而言,加热时间越长,温度越高,产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。比如油炸、烧烤等高温烹调方式产­生的丙烯酰胺就多于水­煮、清蒸等方式。而在美拉德反应下,与油炸食品中的“香脆感”也与丙烯酰胺一起出现。

深圳市消委会表示,由于国内外现在均无制­定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­限量,因此丙烯酰胺含量只能­由生产商自行采取措施­控制。“本次15款薯片样品的­丙烯酰胺控制水平差异­较大,尤其是焙烤型薯片。生产商应采取有效的缓­解措施,如改良加工工艺或选用­国标允许使用添加剂等,降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­含量。消费者应尽可能避免连­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­粉类食品,合理营养,平衡膳食,不要过量摄入煎、炸、焙烤淀粉类食品。”深圳市消委会在检测报­告中同时表示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