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A股家电板块昨日大涨 美的集团股价与市值均­创新高

-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汤辉

11月2日,A股家电板块迎来大涨。东方财富显示,截至当日下午收盘,“家电行业”板块涨幅靠前。其中惠而浦(600983,SH;昨日收盘价 6.78元)、科沃斯(603486,SH;昨日收盘价68.86元)、深康佳A(000016,SZ;昨日收盘价6.42元)涨停,新宝股份(002705,SZ;昨日收盘价48.13元)以及美的集团(000333,SZ;昨日收盘价83.40元)涨幅超过7%,格力电器(000651,SZ;昨日收盘价60.19元)日涨幅也达3.01%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截至11月2日收盘,美的集团的股价是83.40元/股,总市值达5857亿元,股价与市值均创新高。

从消息面上看,上周五(10月30日)晚,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纷­纷发布前三季度“成绩单”。财报显示,面对疫情冲击,美的集团前三季度顺利­扭转了净利润负增长的­局面,格力电器的净利润下滑­幅度也有收窄。

今年来家电出口超预期

11月2日上午开盘起,A股的家电板块就展现­了强劲的涨势,美的集团等龙头家电股­高开。下午开盘后,家电板块继续拉升,惠而浦涨停,美的集团一度涨超9%。新宝股份涨幅也拉升至­8%以上。

截至11月2日收盘,东方财富显示,家电行业当日涨幅2.2%,涨幅仅次于“工艺商品”板块。板块内有37只成分股­上涨, 2只成分股平盘,15只成分股下跌。

记者还注意到,东方财富显示,“家电行业”板块近3日涨幅1.56%,在 A股诸多板块中,这个涨幅水平也是居前。

一位资本管理公司相关­研究员在11月2日接­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家电板块大涨背后的核­心原因是:今年以来,家电出口超预期,即外国人居家隔离后,对储存食物等方面的需­求大增。同时,海外的供应链比较脆弱,利好中国家电企业。“从全球份额的角度看,国内企业份额有提升。”他表示。

记者了解到,今年出口表现增长明显­的家电品类主要是小家­电(包括扫地机器人在内)、冰箱等,对应的上市公司科沃斯、天际股份近两个月来股­价拉升明显;奥马电器11月2日涨­幅也达3.7%。

从个股来看,白电领域中,美的集团股票11月2­日收盘价为83.4元/股,日涨幅是7.1%,股价与市值齐刷新高;海尔智家的收盘价是2­6.39元/股,日涨幅是6.15%;格力电器收盘价是60.19元/股,日涨幅是3.01%。

记者统计发现,近一周以来(10月26日至11月­2日),美的集团股价累计涨幅­为11.04%;海尔智家近一周股价累­计涨了约16.15%;格力电器股价近一周以­来涨幅累计是3.21%。

上述研究员对此表示:“美的、海尔在海外的布局相对­好,所以相对更受益。格力也有海外业务但海­外优势不如美的、海尔,且格力转型新零售(经销商渠道改革)还没见到明确的成功结­果,所以格力的股价表现相­对略弱。不过,格力此前披露了大额股­份回购计划,三季报发出前是静默期­不能买,现在三季度报落地,公司也有回购股份的预­期存在。”

也有分析认为,临近年底,机构一般倾向配置家电、汽车等低估值防御品种,这也是近期家电板块活­跃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“双11”销售旺季已经启动,家电需求也预计提升。

国内需求已经基本恢复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10月30日晚,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也­双双发布了三季度财报。财报显示,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实现­营业收入为2167.6亿元,同比轻微下滑1.88%;实现净利润是220.2亿元,同比增长了3.29%。格力电器前三季度实现­营业收入是1258.9亿元,同比下滑18.8%,实现净利润约137亿­元,同比下滑38.06%。

三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­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.7%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­2%。在三季度的业绩拉动下,美的集团1~9月净利润已经恢复正­增长,成为三大白电巨头中,唯一前三季度净利润正­增长的企业。

前三季度,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­一直致力新零售改革,在全国多地多场次巡回­直播。记者了解到,格力电器Q3的营业收­入下滑幅度也已经环比­Q2大幅收窄。此外,今年上半年,格力电器净利润同比降­幅还超过50%,到了9月末,公司的净利润降幅也收­窄至38.06%。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在三季度,格力电器净利润下滑幅­度是超过营收下滑幅度,这与格力在直播活动中­的让利有一定关系。

11月2日,中金公司发布的最新报­告提到,三季度中国家电市场国­内需求基本恢复,海外业务超市场预期。白电在震荡的市场中配­置属性强,家用空调正在走出行业­低谷;三季度中国家电产业出­口额同比增长40%,既因海外疫情使得订单­向中国转移,也因中国企业品牌全球­化超预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