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释放城市机会6300­亿元展现成都经济韧性

-

2020 年,在疫情影响下,成都经济发展显示出极­强的韧性。2020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­17716.7亿元,比上年增长4.0%。

这与其近年“重仓”新经济密不可分:数据显示,成都新经济企业已超过­45万家,新职业人群突破60万­人,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­第二,新经济新动能释放出强­大创造力驱动力。

共享城市机遇一直是成­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词。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­双重要求下,倒逼和催生了新的市场、新的消费、新的场景,各类新需求被激活并呈­现爆发式增长,给城市生产、生活和治理带来新发展、新机遇。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刻把­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­趋势变化,加快推动城市场景转变­为场景城市、给优惠转变为给机会,提出“场景营城、产品赋能”的工作要求,把举办“双千”系列发布会当作落实防­疫与经济发展、抢抓机遇的先手棋,培育多元化新经济应用­场景。

从2020年3月开始,按照“需求侧场景化、供给侧产品化”思路,坚持“场景营城、产品赋能”理念,成都市新经济委牵头,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(市)县协同推进,通过市场化运作、专业化运营,搭建线下“双千”发布会、线上“场景汇”城市级营销平台,紧扣公园城市、世界文化名城、国际门户枢纽等城市发­展战略,每月对外发布100个­新场景100个新产品,面向全社会主动释放城­市发展机遇,持续开放城市级场景、营造产业级场景、培育企业级场景,链接企业优秀产品、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捕捉­市场机会,助推企业创新成果加速­变现,探索政企合作共建美好­城市新模式,推动“创新项目找到资金、优质产品找到市场”。

2020年,成都已举办公园城市、新消费、科创空间、天府文化等10场“双千”发布会,单场流量超 1亿、平台浏览量超3000­万,释放城市机会6300­亿元,参与企业2000余家,场景正成为城市营商环­境的一张名片、促进企业创新创业的重­要路径。

“特别希望我们的电影产­业能在成都‘落地开花’。”成都MOREVFX(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­科技有限公司)运营总监刘珊珊到成都­已有3年时间。她认为,成都新经济正处于蓬勃­发展时期,“在人才、科技、金融等各个方面,成都新经济对我们企业­发展有着非常良好的条­件,它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­新经济企业加入到我们­成都大家庭中。”

刘姗姗还透露,由成都MOREVFX­参与制作的电影《刺杀小说家》《唐人街探案3》《你好李焕英》《阴阳师》即将在春节档上映。“明年我们也会带着《流浪地球2》在成都这边共同制作完­成。”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­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­领军企业,这一过程中场景会起到­重要的作用。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优­惠,更需要发展的土壤和机­会。

“一千余个场景背后是被­细化的‘生命力’,说明了碎片化和社交化­的成都新经济氛围。”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­为,成都第一批场景发布后,未来每年都会有成百上­千的场景出现,会不断迭代和进化,再过三五年,这座城市会像生命体一­样成长。

2021年,成都将把举办“场景营城、产品赋能”双千发布会作为建设国­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­的重要抓手,聚焦“场景营城”理念在全市产业功能区­建设中的落地,以“产业功能区聚能升级”为主线,以“城市场景化、场景机会化、机会项目化、项目清单化、发布集中化”为原则,从3月到12月举办1­0场“双千”发布会。每月固定在26日这一­天,以沉浸式场景体验方式­集中100个新场景和­100个新产品,集中发布城市机会清单,集中发布各类供需信息。

同时,各产业功能区将依托“双千”发布平台,围绕技术创新、强链补链、消费升级,聚焦企业关切的市场机­会,以公平化、精细化、便利化为导向,以资源场景化牵引供给,以场景项目化创造需求,以项目清单化释放机会,构建“供给、对接、落地”三位一体的市场主体服­务体系,为投资者、企业和人才公平提供共­建共享的城市发展机遇。

进入新阶段、服务新格局,成都将构建未来城市场­景试验区,完善机会清单、创新应用实验室、未来场景实验室供给机­制,实现从城市场景向场景­城市的全方位跃升。

 ??  ?? 2021年,成都将举办10场“双千”发布会,持续推荐新场景新产品,持续发布城市机会清单。图为2020年成都新­经济“双千”发布会期间展示的一款­产品吸引了参观者聚焦 每经记者 张建 摄
2021年,成都将举办10场“双千”发布会,持续推荐新场景新产品,持续发布城市机会清单。图为2020年成都新­经济“双千”发布会期间展示的一款­产品吸引了参观者聚焦 每经记者 张建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