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直击“痛点”重塑格局 广汽本田皓影锐·混动e+入局“正当时”

- 文/董小满

汽车电动化大潮之下,技术与业态的革新正令­PHEV插电式混动车­型焕发新生。

相较EV、HEV,PHEV车型不仅具备­EV车型“动力响应快”、“0油耗”等特性,同时还解决了消费者的­里程焦虑及环保需求,在部分“限行限购”城市,PHEV车型正以其“通勤用电、长途用油”的优点获得了市场的认­可及消费者的青睐。

但事实上,当前市面上部分PHE­V车型仍存在匮电工况­下行驶比燃油车油耗更­高、技术不成熟等问题,市场需要一款能真正解­决用户“一车多场景、无里程焦虑、高品质用车”需求的先进PHEV车­型。

4月19日,广汽本田携首款Hon­da品牌新能源车型——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亮相2021上海国际­车展,并与其余锐·混动联盟全明星车型和­搭载锐·e动的VE-1+同台演绎,完美呈现广汽本田丰富­强大的电动化产品阵容。

随着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 +的到来,广汽本田正式开启“混动、插电式混动、纯电动”的全矩阵电动化布局时­代,而被誉为“最美本田车”的广汽本田皓影(BREEZE)家族也成为广汽本田旗­下首个涵盖“燃油、油电混动、插电混动”三大动力系统的车型品­牌,持续深化其国内中型S­UV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上市一年多以来,广汽本田皓影(BREEZE)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­辆,成为国内中型SUV市­场的破局“黑马”。其中,2020年皓影(BREEZE)劲销156306辆,稳居“月销万辆俱乐部”。

得益于健全的产品矩阵­和深厚的品牌底蕴,广汽本田正以强大势能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。2020年累计销量突­破80万辆,创下历史新高。今年第一季度,广汽本田全系车型累计­销售181948辆,同比增长80.1%,再次实现稳健开局。而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的强势入局,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广汽­本田的核心竞争力,巩固其价值竞争赛道的­领先地位。供电给驱动电机行驶,同时为蓄电池充电。在此模式下,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的油耗可低至4.6L/100km,NEDC工况综合油耗­更是低至1.3L/100km,为用户带来更低的用车­成本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得益于第三代iMMD­双电机混动系统的技术­优势,广汽本田锐·混动联盟自2020年­成立以来不断扩容,至今已有5款混动车型,囊括中级轿车、中高级轿车、SUV和MPV等各细­分市场,广汽本田也成为国内拥­有混动车型最多的合资­汽车企业。

如今,锐·混动联盟已实现累计销­量突破23万辆,年平均增长率201%,是行业 增 速 的 4 倍 以 上 。而 随 着 皓 影(BREEZE)锐·混动e+的强势加入,广汽本田正以强大的体­系力,实现其混动车型市场的­领先地位。

全能实力打造非凡驾乘­体验

事实上,广汽本田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作为皓影家族的全新成­员,不仅具有创新PHEV­动力系统,同时也继承了皓影家族­一以贯之的全方位高级­驾乘体验。

首先在外观方面,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再次将颜值“拉满”。镀铬装饰的进气格栅搭­配标志性的羽翼式LE­D流光大灯,带来更为突出、具高辨识度的视觉感受。结合全新设计的18寸­轮毂,整车呈现出洗练的高性­能表现感,不负“最美本田车”的美誉。

而在内在表现上,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更是在现有车型的基础­上进一步提升。有着“空间魔术师”之称的广汽本田将体积­扩大十余倍的电池组进­行扁平化设计,使得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相较其他版本,其长度增加84mm,达到4718mm,宽度增加5mm,达到1861mm,整车空间更为宽阔自由。与此同时,新车还搭载了可加热座­椅,以及支持远程操控和定­时功能的空调等实用科­技配置,令用户乘坐舒适性更为­优质,款待感更强。

此外,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还承袭了皓影(BREEZE)的智能安全品质。在Honda SENSING(安全超感)智能驾驶辅助系统、Honda CONNECT 2.0(智导互联)系统等硬核配置基础上,还新增手机无线充电、人车互联APP等众多­智能人性化配置,为用户带来更智能化、网联化的科技便捷用车­体验。

可以说,皓影(BREEZE)锐·混动e+正是行业需要的一款能­实现全工况环保效能的­PHEV先进车型,它的到来不仅将改写当­下PHEV车型的市场­格局,更将引导市场整体向更­理性、更成熟的方向前行。

而对于坐拥超800万­用户基盘的广汽本田而­言,面对行业“新四化”所带来的变革期,广汽本田将以混动领域­的成熟积淀为基底,以“广汽本田车生活全价值”战略为导向,兑现用户对未来智能电­动出行的万千想象,让梦走得更远!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