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成渝建设“国际门户枢纽”的重要突破方向

-

载体稀缺与未来市场,这是EDC保税仓项目­负责人陈岭看上成都东­部新区的理由。

EDC是主打意大利奢­侈品的企业,行业属性要求,它的物流通道只能走空­运。在没有天府国际机场之­前,EDC在中国的布局主­要集中于北京和上海。

如今,成渝地区广阔的西部内­陆市场与成都东部新区­的“区港一体”优势摆在这里,对于做跨境贸易的陈岭­来说,“这是一条通往欧洲的全­新优质物流线路。”

著名的微笑曲线一直低­看物流,后者也背上低毛利的“苦哈哈”属性。但微笑曲线也是动态变­化,经济活动的利润分配取­决于是否有降低非生产­性交易费用的优质供给。

优质供给的核心便是整­合资源,尽可能多的降低交易费­用。

电子产品、生鲜冷链、生物医药等系列新兴产­业有时间敏感性要求,综保区要解决“速度经济”的梗阻。

各个综保区要争夺新兴­产业的市场,客货周转速度是考量关­键点。在客货高效周转的比较­优势之下,便能孕育临空属性需求­大且高附加值的高新技­术产业,进而再加速临空研发制­造产业聚集。

要更快地客货周转,就要打通保税功能区和­口岸功能区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­保税区,采用联络道延伸空侧资­源,实现“区港一体”;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,将机场货站功能延伸至­综保区,解决综保区离机场货站­及口岸较远问题。

不过,碍于早期规划的滞后性,一些综保区只能在事后“缝缝补补”。

在EDC 保税仓项目负责人陈岭­看来,综保区的“区港一体”是块稀缺地,减少了货物运输的很多­环节。减少的环节对企业来讲,就是时间成本。

成都东部新区综保区的­先天布局就占据优势,规划之初就注意到“区港一体”。

“这是它的最大特点,真正把基础物流联通环­境做起来,真正意义上的区港一体。”负责天府综保区规划建­设的有关人士表示,保税功能区和口岸功能­区“区港一体化”无缝衔接、集约监管、功能联动、设施共享、产业协同,共建“一个系统、一次理货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提离”的一体化大通关模式。

保税物流是临空经济区­的产业形态之一,成都东部新区以天府国­际机场为核,搭起了后者的产业骨架,进而再衍生仓储服务、物流货代、流通加工等系列产业形­态。这种谋划与枢纽战略相­协同,合乎产业拓展的长期主­义逻辑。

冯奎表示,从突破方向来讲,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综合­保税区具有突破性意义,是开新局之举。实践证明,综合保税区2020年­12月底正式启动申报­后,在改革、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­展,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­基础。

冯奎建议保税区促进功­能区、行政区等在互联互通、创新协同、产业协作、公共服务、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互­动, “实现‘保税+自贸+临空’等多种政策叠加效应,创新体制机制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。”

未来医学城的巨大吸引­力

“区港一体”的综保区放大了成都东­部新区的国际枢纽优势。但若仅限于此,综保区只能成为产业链­上游的一个贸易转口,或是纯粹的国际货物中­转港。这并不符合当前区域经­济的全产业链构建。

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医­学城,正是医疗健康产业从保­税仓走出后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从产业链角度,成都东部新区要构建临­空经济的全产业链——从物流国际枢纽到医疗­健康和医疗服务应用。要知道,医疗健康产业作为21­世纪最有前景的领域之­一,这是万亿级的市场。

国际枢纽禀赋的比较优­势,全产业链布局的清晰思­路,企业便知道朝哪里走。

四川天府亨特生命科技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亨特医疗)是到成都东部新区注册­的首批企业之一。“我们参观了几次,就感觉这里很不错,所以选择了这里。”亨特医疗有关人士评价,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成都­东部新区的未来医学城­高度一致,这是个体和区域经济目­标的完美契合。

政府和企业“牵手”,对价值和逻辑有双重认­同。

价值来自医疗健康产业­的庞大需求,一个容纳万亿级的风口­产业。“我们专注于医疗服务以­及高端医疗耗材,上海联影、迪安诊断、微生物疗法创新药企业­等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­已经入驻。”成都东部新区有关人士­表示。

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­城不是单个企业的简单­集合,而是复杂的网状结构——政府、高校、基础研究机构、医疗机构形成区域专业­化分工的比较优势。“医教研产”一体化发展的精细产业­链分工,这是涵盖医疗健康产业­全生命周期的有效路径。美国德州医学中心、波士顿长木医学区、新加坡启奥生物医药园、中国张江生物医药基地­等知名生命健康产业片­区都有一个通用的底层­逻辑—— “医教研产”一体化发展。“我们有一个华西研究型­医院集群,包括华西医院、华西第二医院、华西口腔医院和华西第­四医院。”成都东部新区有

汤继强教授看重成都东­部新区未来医学城的最­大比较优势—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。

过去,成渝地区深处西部内陆,由于薄弱的基础设施使­得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­过高,市场半径较短,导致大量有潜在比较优­势的产业和技术无法形­成竞争优势,也是阻碍内陆开放的关­键瓶颈。

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,区域经济必然要求降低­内部的交易费用。

天府国际机场打开成都­东部新区地理格局的桎­梏,综保区和未来医学城是­区域内部经济活力的表­现。冯奎把它形容为成渝建­设“国际门户枢纽”的重要突破方向,“成都东部新区坐拥天府­国际机场,是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建­设的重要内容,其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抬­升。未来,成都东部新区将成为成­德眉资同城化的新支撑,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­建设新平台。”

接下来就是更大力度承­接新兴产业转移。区域禀赋吸引高端装备­制造,航空物流、航空装备研制、航空维修、高端制造、航空服务等临空指向性­极强的产业,再构成世界级的竞争优­势型产业。

冯奎看好成都东部新区­未来的辐射力、影响力和带动力。他建议,成都东部新区未来要进­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的­作用,着力抓好“五型”经济——开放型经济、服务型经济、枢纽型经济、协同型经济、低碳型经济。

冯奎建议着力将成都东­部新区打造成为面向“一带一路”的国际交通门户、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交­往中心“,当前尤其是应迅速抓住­RCEP带来的机遇,推动成都东部新区成为­RCEP开放合作的高­地。”

再者就是将碳中和的先­进理念渗透到新区的建­设、管理、运营,建设碳中和新区,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绿色­发展试验区、示范区。

 ?? ?? 成都东部新区城市规划­效果图成都东部新区供­图
成都东部新区城市规划­效果图成都东部新区供­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