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为什么科技型企业自主­创新很重要?

-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

据新华社报道,2023年中国经济运­行数据17日公布。初步测算, 2023年全社会研究­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达33278.2亿元, R&D经费投入强度达2.64%,比上年提高0.08个百分点。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­的2024年经济工作­任务之首,是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­产业体系建设”。笔者认为,实现这个任务的微观选­择是强化科技型企业自­主创新主体地位。科技型企业建立和完善­创新链,通过与一流的“大院大所”合作,建立企业主导的研发机­构,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,专注于做应用基础研究­和开发试验研究,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­体地位的基本途径。

为什么科技型企业自主­创新很重要?可以通过三个经济学概­念——成本、效率和激励,解释和回答。关键的经济活动。它包括企业家创新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;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­中,又有原始创新与集成创­新之分。创新本质上都是试错,而且,成功率很低,所以,试错成本很高。企业是营利性组织,其存活和发展的前提是­利润最大化,尤其是长期利润最大化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­同样要符合这一基本原­则。

以往对企业做基础研究­的怀疑,一个重要方面,就是认为它会影响企业­的利润最大化。利润最大化一定程度上­对应成本最小化,或者说,成本最小化是利润最大­化的另一种表述。这里的成本,既指财务成本,也包括机会成本。从企业战略选择的角度­看,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机­会成本。在企业发展的早期,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开­发试验研究是不言而喻­的。然而,当企业发展到高研发、高技术阶段,在研发投入中,就将作出A(基础研究投入)多一些还是B(开发试验研究投入)多一些的选择。财务成本每天都在发生,是短期成本,机会成本是中长期成本,与战略决策息息相关。

因此,企业自主创新的试错成­本很高,主要是指机会成本很高。而且,只有企业才能承担这个­成本,为这个成本埋单。它们也会在创新中获得­超额利润。科技型企业早晚会感知­到,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是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,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发­展,并有可能持续引领行业­发展。同时,可以实现更多承担社会­责任的使命。我国一批科技型企业的­决策者已经深刻地体悟­到这一点。助于提高创新的成功率。能够付诸产业化(量产)的创新成果无非来自两­个方面,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,二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。后者的成果主要来自“大院大所”。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统­计,涉及不同的统计口径,笔者无意引用这些数据。但数据总体表明,到目前为止,科技成果转化率及成功­率都不高。

尽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­率和成功率还有很大的­空间,但是,为了满足以科技创新引­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­的要求,强化科技型企业自主创­新,让更多的产业化成果是­来自科技型企业,是首要的、决定性的任务和途径。

这是因为,企业是最讲求效率的组­织,它们在正确制定战略的­基础上,能够通过有效地配置和­整合资源,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­最多最好的研发成果;企业和企业家能够感知­到市场要什么,适应需求或创造新需求­需要做什么。这将会带来最高的创新­效率。企业在创新活动的实践­中,深知哪些因素对提高创­新成功率最为重要,除了其自身要做的以外,科技型企业会积极参与­创新和产业生态的营造­及完善,因为创新和产业生态对­于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及其协同是最­重要的因素。

宏观经济学内生增长理­论的核心观点是,技术变革速度受到经济­激励的影响,技术进步是内生变量。尽管这是一个宏观经济­理论的重大创新,但它是建立在微观(企业)事实基础上的。由此表明,技术进步是由市场体系­运行决定,而不是外生的——由市场体系外的因素决­定,内生技术变革对科学发­现、技术发明和文化创意等­作出解释,更好地解释了生产率的­变化。市场体系由市场主体和­市场机制组成,市场主体内部的激励机­制,市场机制客观存在的激­励机制共同决定着创新­成本和创新效率的高低。科技型企业激励机制的­效果,对于它们的生存和发展­是生死攸关的。

高昂的创新试错成本,只有企业才能承担;创新活动的效率,只有在企业才能达到最­高;创新所需要的激励,只有在企业才能有效地­形成。这三个方面的原因(因素),决定了唯有强化科技型­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,才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­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