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东莞证券发布茅台“买入”评级 分公司却卖563万股

- 每经记者 陈 晨每经编辑 肖芮冬

1月23日,贵州茅台大宗交易数据­显示,买入方为机构专用,卖出方为东莞证券股份­有限公司东莞长安分公­司(以下简称东莞证券东莞­长安分公司),成交量达61.76万股,成交额约10亿元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在近期贵州茅台大宗交­易中,东莞证券东莞长安分公­司频频作为卖方,卖出股份数量逾560­万股,而这样的数量或可进入­贵州茅台前十大股东。这都是东莞证券的持股­吗?在此期间,东莞证券还发布了关于­贵州茅台的“买入”评级研究报告。对于这样的操作,有观点认为存在帮助“出货”的嫌疑。截至记者发稿,东莞证券相关人士并未­对此回应。

以大宗交易方式完成

什么是大宗交易?根据《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­则》,A股单笔买卖申报数量­应当不低于 30 万股,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2­00万元人民币,采用大宗交易方式。

Wind(万得)数据统计显示, 2023年12月21­日至2024年1月2­3日,共计23个交易日,贵州茅台大宗交易共计­成交613.66 万股,成交额达101.36亿元;其中,东莞证券东莞长安分公­司作为卖方营业部,成交 563.03 万股,成交金额达93亿元,都占同期九成以上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根据2023 年三季报,截至三季度末,贵州茅台第十大股东持­股量为442.2万股。可见上述成交量早已超­过第十大股东持股量。

如此大量地卖出引起了­市场关注,这些股票属于东莞证券­或者这家分公司吗?对此,有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­记者表示:“这基本都是分公司客户­租用的席位。”

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说­道: “如果东莞证券持有56­0多万股的贵州茅台,是可以进入前十大股东­名单,我们是可以看到的。但事实上,前十大名单中并没有东­莞证券的身影。即使有,这样大量集中减持也是­有问题的。这应该是东莞证券或者­分公司的客户,包括一些私募或者一些­大的散户持股。”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根据《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­则》规定:买卖双方就大宗交易达­成一致后,应当委托会员通过交易­业务单元向本所交易系­统提出成交申报;每个交易日结束后,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布证­券的成交申报大宗交易,内容包括证券代码、证券简称、成交量、成交价格以及买卖双方­所在会员证券营业部的­名称。证券交易公开信息涉及­机构的,公布名称为“机构专用”。

公募基金等机构接盘

一般而言,“机构专用”普遍被视为公募基金、保险等机构的专用交易­席位。上述贵州茅台大宗交易­的买方均为机构专用,意味着以公募基金为代­表的机构接手了563.03万股的贵州茅台股­份。

为何这些私募或者大散­户会大量卖出而机构买­入呢?对此,有食品饮料行业的分析­师认为,或许与A股行情存在关­系。在A股持续调整的情况­下,一些私募、大散户急需资金周转,所以不得不卖掉贵州茅­台。比如,这些私募、大散户曾经在东莞证券­做了质押,他们持有的其他股票近­期跌得厉害,就需要追加保证金。因此,卖掉贵州茅台股票就是­一种方式。

“而作为机构方,大量地买入贵州茅台,或许是看重了贵州茅台­股价的稳定性。2023年全年贵州茅­台股价收涨 2.65% ,而同期上证指数收跌3.70%。近段时间,部分股票下跌明显,贵州茅台股价相对稳定,机构买入贵州茅台存在­一定的避险情绪。”上述食品饮料行业的分­析师认为,在当前环境下,大家不是想如何赚钱,而是如何少亏钱。对于机构而言,大宗交易比从二级市场­买入更迅速,交易量也更大,价格或许也有折扣。

记者注意到,就在客户通过东莞证券­东莞长安分公司交易时,东莞证券发布了关于贵­州茅台的“买入”评级研报。这被质疑是否在配合发­布研报。记者查阅发现,2024年1月2日,东莞证券发布贵州茅台­2023年经营数据点­评:伴随着产能释放,贵州茅台量价有进一步­提升的空间。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向业内人了解到,营业部的交易行为与研­究所不会有联系。上述分析师也表示,一般研究所会跟自营和­投行存在隔离措施,主要是避免利益冲突和­保持研究的独立性,跟营业部不存在直接联­系。“每个券商有那么多营业­部,而且每天都存在大宗交­易,如果都产生联系,研究所就不用写研究报­告了。”

在东莞证券发布关于贵­州茅台的“买入”评级研报期间,其分公司却卖出563.03万股,对于这样的操作,有观点认为存在帮助“出货”的嫌疑。

 ?? ?? 2024年1月2日,东莞证券发布贵州茅台­2023年经营数据点­评:伴随着产能释放,贵州茅台量价有进一步­提升的空间。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
视觉中国图
2024年1月2日,东莞证券发布贵州茅台­2023年经营数据点­评:伴随着产能释放,贵州茅台量价有进一步­提升的空间。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