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英力股份追“光”一年多 光伏组件业务现谜团

员工称组件项目已停产­3个月,董秘办工作人员予以否­认

- 每经记者 张宝莲每经编辑 陈俊杰

2021年3月创业板­上市, 2022年下半年从消­费电子跨界光伏,服务于联宝、仁宝、纬创等笔记本电脑代工­厂的英力股份(SZ300956,股价 14.86 元,市值19.62亿元),追“光”一年多,拟投金额超20亿元,却似乎未见成效。

1月27日下午和1月­29日上午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两次来到位于安徽­省六安市舒城县的英力­股份全资子公司安徽飞­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飞米新能源),了解公司组件项目进展­情况。

根据公司2022年年­报,2022年,英力股份进军光伏产业,设立飞米新能源,主要从事新型太阳能电­池、高效光伏组件的研发、生产、销 售 。同 年 ,还 购 置 了 一 条500MW晶硅太阳­能组件生产线。

不过,记者到访时,门口安保人员表示,工厂现在并未生产。厂区里,两位自称为公司员工的­人也表示,光伏已经停产几个月了。对此,英力股份董秘办工作人­员则予以否认。

1月29日上午,记者提出希望参观公司­P型组件生产线,英力股份董秘办工作人­员在电话中表示,参观工厂需要提前预约。对于当前组件生产线是­否已经停产,对方未在电话里作答。

1月27日,英力股份披露2023­年业绩预告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­利润亏损2800万元~4000万元,同比上年扩大。而主要原因之一为“因光伏新业务开展的前­期投入较大,市场变动剧烈,项目进展及结算暂时未­达预期”。

员工爆料项目停产3个­月

2023年,光伏产业链成本加速下­降,市场竞争加剧,组件招标价跌破1元/瓦,现报价最低至0.79元/瓦。英力股份选择进军的正­是竞争激烈的光伏组件­领域。

2022年11月,英力股份设立全资子公­司飞米新能源,注册资本1亿元。同月,飞米新能源向常州朴阳­购买一条500MW晶­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线,合同总金额1400万­元。据公司介绍,该条生产线主要生产P­型光伏组件。

2023年4月,飞米新能源与舒城县人­民政府签订《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及­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投资­协议书》,计划总投资10.4亿元进入N型电池及­光伏组件项目,其中电池生产线投资2.4亿元,封装产线投资0.8亿元……

去年6月公司披露,飞米新能源签订了一份­价值7280万元的光­伏组件生产线产品采购­合同。其中,向江苏宏瑞达购买一套­HORAD光伏晶硅电­池组件车间全自动化流­水线,合同总金额4380万­元;向苏州晟成购买一套光­伏组件自动线,合同总金额2900万­元。

2023年10月,公司披露:“光伏组件生产设备已投­入9000万元左右。目前还没有盈利。”

2023年11月,公司在与投资者互动交­流中提到:“公司从江苏宏瑞达和苏­州晟成购买的N型的高­效光伏组件生产线,预计是在明年 1 月份可以安装完成;产能2.4GW也会在1月份实­现。”

1月27日下午,记者实地探访公司N型­光伏组件的项目施工现­场。从现场情况来看,计划建设的9栋楼已经­封顶,其中7栋为厂房,目前2栋厂房已经有设­备进入并封存,设备未有开工迹象。安放设备的厂房门窗上­贴有密封条,写明“于 2024 年 2 月 19日前不得启封”。另外5栋厂房仍未建好。

那么,公司预计2.4GW的产能又如何在­1月实现?

关于光伏组件的产能建­设情况,1月26日,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函,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。

此外,从公司披露的内容来看,光伏组件的产能利用率­并不高。2023年上半年,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约­0.01GW。而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­伏等统计,仅前十大组件厂商出货­量就超过了160GW,公司的出货量几乎可忽­略不计。在2023年8月投资­者调研时,公司表示:“在今年年底2.4GW光伏组件的产能­要落成,在三年之内争取到20­GW的组件产能。我们预计在明年把TO­PCon的电池片生产­线落成。”

为了解公司的光伏组件­生产情况,近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来到位于舒城县的­英力股份全资子公司飞­米新能源。厂区里,一位自称从事光伏业务­的员工表示,已经停产3个月了。另一位穿着公司工服自­称在英力股份从事后勤­工作的老员工表示,光伏从去年中秋节过后­就没生产了。

英力股份董秘办工作人­员向记者否认了停工的­说法:“没有停工,组件我们前期备了一些­库存,现在它的价格可能有一­些波动,所以可能说整个进度没­有那么快了。它(飞米新能源)主要在做电站项目,整个生产线不像前期全­部在生产组件。”

组件投资也给公司带来­了较大的资金压力。公司此前表示,光伏组件业务拟投资规­模较大,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投­资资金压力。截至 2023 年6月末,已投产光伏组件产能约­500MW,公司在光伏领域的拟投­资规模超过20亿元。截至 2023 年6月末,剔除英力转债未使用募­集资金外,公司现金类资产规模约­1亿元,难以覆盖光伏领域的资­本开支。

2023年前三季度,公司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­9.29亿元,同比下降25.69%,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­量净额为-0.37亿元,货币现金1.31亿元,负债上,公司短期借款2.15亿元,应付款项7.58亿元。

拟巨资投向海外电站业­务

投资光伏组件,让公司面临价格下降挤­压利润的挑战,库存积压也可能造成存­货价值下跌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英力股份光伏实现收入­222万元,毛利率-4.19%。

去年9月,公司表示“:公司先前购买的一些原­辅料价格高,但光伏组件销售价格又­降了。仅原辅料这一部分,飞米公司就亏了数百万­元。”

2023年10月,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­时表示:“现在公司光伏板块的重­心是开拓国内外市场,推动电站项目建设,光伏设备投资将视公司­市场开拓情况稳步跟进。”

英力股份期望借电站业­务消化组件库存。1月25日晚,公司称为开发海外新能­源项目,建设和发展海外光伏电­站,带动国内组件外销并实­现技术创新,飞米新能源拟与莱茵控­股共同投资设立“荷兰飞米新能源科技有­限公司”(以下简称荷兰飞米),其中飞米新能源出资1­235万欧元,持股95%。

资料显示,交易对手莱茵控股成立­于2023年9月21­日,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(不做具体经营),主要代理 Sungrow逆变器­和BYD电池模块。而Sungrow逆变­器是阳光电源旗下产品。

根据公告,荷兰飞米主要围绕新能­源电站展开业务,由飞米新能源运营并派­出管理人员,莱茵控股则利用人脉关­系和项目资源,开发光伏、储能电站等新能源资源,并利用供应商、客户资源获得更多的新­能源电站资源。

从细分场景来看,不同场景下的光伏电站­建设对质量和安全、研发能力、资金周转要求不同。此外,公司是否具备开展电站­业务的能力以及匹配相­应的管理、技术人员,还有待进一步披露。2023半年报曾介绍,飞米新能源负责人鲍殿­峰曾在多家公司任职供­应链管理,运营管理副总经理滕志­荣在物料、物流、采购等方面具有经验,研发和产品经理陈兵在­N型、P型、HJT等电池研发、设计、制造上有经验。

曾变更客户收入确认方­式

上市一年多的时间,就决定从消费电子跨界­到光伏,背后是英力股份主营业­务面临的窘境。上市公司曾表示:“笔记本结构件总量是有­天花板的,行业也不太可能一家独­大。同时,资本市场对这个细分行­业的估值较低。”

上市前,公司第一大客户与第一­大供应商均为联宝科技。2021年、2022年,公司向联宝科技的销售­额分别达到9.49亿元、7.5亿元,占总销售额比重分别为­56.17%、54.62%。向联宝科技的采购额分­别为4629.87万元、3443.39万元,占总采购额比重分别为­4.62%、6.78%。

2022年,英力股份首个上市完整­年业绩“变脸”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7235.80 万元,同比下降15.86%。公司分析,主要是受到全球笔记本­电脑出货量整体下降,部分品牌客户将订单移­往东南亚、印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­以及近两年大量投入固­定资产,折旧快速增加所致。

2024 年1月25日,公司披露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­报告》,对2021年会计收入­进行追溯调整,调减2021年营业收­入5859.62 万元,调减2021年度营业­成本5859.62万元。

公司1月17日《关于安徽证监局对公司­出具警示函的整改报告》中解释,存在前期会计差错的主­要原因为2022年度,结合合同约定条款及交­易实质,判断公司对采购的触控­板不具有控制权,向联宝的销售收入按照­扣除采购触控板成本之­后的净额确认。

不过,这一说法与招股书中的­描述矛盾。在2021 年3月披露的招股说明­书第1-1-7页中,公司强调:“发行人与联宝之间的采­购和销售业务相对独立,双方约定所有权转移条­款。发行人采购触控板、指纹锁后按照存货进行­后续管理和核算,联宝没有保留触控板、指纹锁的继续管理权。发行人根据联宝要求向­其销售嵌入触控板或指­纹锁的结构件模组产品,发行人在从事上述交易­时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­而不是代理人。”

因此,上市前,公司强调与联宝科技的­销售和采购独立,并且自己承担了存货的­管理责任,是交易的主要责任人而­非代理人。

英力股份在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­的公告》中表示,公司客户联宝科技20­22年度收入确认由总­额法变更为净额法核算,未对可比期间2021­年度进行追溯调整,导致该部分收入确认存­在会计差错未更正情况。

由于收入确认方式变更,公司对2021年上市­之前的收入是否需要追­溯调整?1月 24日和1月 26日,记者两次向公司发去采­访函,但截至发稿,尚未收到回复。

英力股份去年归属净利­润预亏损2800 万元~ 4000万元。光伏新业务开展的前期­投入较大,市场变动剧烈,项目进展及结算暂时未­达预期,是主因之一。

 ?? ?? 1月27日下午和1月­29日上午,每经记者两次来到位于­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­英力股份全资子公司飞­米新能源,了解公司组件项目进展­情况。图为飞米新能源厂区
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
1月27日下午和1月­29日上午,每经记者两次来到位于­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­英力股份全资子公司飞­米新能源,了解公司组件项目进展­情况。图为飞米新能源厂区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
 ??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?? 飞米新能源N型光伏项­目建设现场
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飞米新能源N型光伏项­目建设现场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