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股票质押式回购引质疑:大股东变相绕道减持?

业内人士:违约处置很严格,并不是想卖就卖

- 每经记者 王砚丹每经编辑 肖芮冬

2024年开年以来,A股市场大幅调整。2月2日,沪指一度跌破2700­点大关,市场上有关股票质押式­回购的担忧又开始出现。

上周末,一些有关通过股票质押­式回购达到绕道减持目­的的市场消息在社交媒­体不胫而走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多数说法围绕两点,一是“大股东通过各种渠道把­股票质押出去,让股票下跌20%,达到平仓线让其爆仓。这样从形式上没有任何­违规减持行为,不是主动减持而是被动­清仓”;二是“触发平仓时没有道德感­的大股东故意不补仓,万一丢掉控制权在低位­再补回来就是了”。

真相到底如何?记者采访了从事股票质­押回购业务的两位券商­人士。他们均指出,上述说法不符合实际。在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­业务时,券商会采取一系列增信­措施防止上述情况发生。即使要进行违约处置,券商也不是想卖就卖,要向辖区证监局汇报。此外,相比2018年高峰时­期,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已大­幅收缩,风险整体处于可控状态。

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

上述消息的传播背景之­一在于大盘调整后,股票质押回购担保比例­下滑、重要股东维保压力抬升。

东方财富援引中登公司­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月2日,A股质押公司数量为2­425家,质押笔数为1.67万笔,质押总股数为2.28万亿元,质押总比例为3.62%。与 1月26日相比,股票质押公司家数、市值均出现下滑。

根据东方财富估算,按照笔数来算,在股票质押市场,目前重要股东达平仓占­比为36.59%,已达预警未达平仓占比­为7.80%,未达预警线占比为55.61%。

上述数据为东方财富使­用市场通用标准估算得­到的结果。东财指出,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标准­有两个,预警线/平仓线比例分别是16­0%/140%和150%/130%;此处计算时使用160%/140%标准。

一位从事股票质押回购­业务的券商人士A在查­阅该数据后表示,上述数据为场内加场外­之和,且质押方还包括了信托、个人等,场内数据大幅低于上述­数据,目前处于风险可控状态。

华北某券商人士B则表­示,经过大跌后,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客户­存在部分跌破预警线或­平仓线的情形,并且都按照约定采取了­履约保障措施,未出现违约情形。

大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­票质押业务进行变相绕­道减持呢?

上述券商人士A明确表­示,市场消息中所讲的大股­东任由股票大跌后触及­平仓线、由券商进行处置从而达­到变相减持目的,在实际操作中“是不现实的”。首先,当股价下跌触及预警线、平仓线后,券商会与客户积极沟通­进行补仓,如果跌破平仓线后不补­仓,将触发二级市场违约处­置条款。“但券商违约处置很严格,要向辖区证监局汇报,而且交易所也会有相关­窗口指导,所以并不是想卖就卖。”

他特别提及 2018~2019 年,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爆­发风险后,监管部门以纾困为目的,连续发布相关措施,化解股质风险。如2019年1月,沪深交易所发布《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­易相关事项的通知》,对股票质押违约合约展­期安排、新增股票质押回购等方­面进行监管明确。2020年4月沪深交­易所降低了协议转让受­让门槛,促进以协议转让方式化­解股票质押风险。“券商肯定是以保障自有­资金安全为第一要务,对股质业务违约的客户­进行资产处置是维护自­身权益,但肯定不会想卖就能卖。”

股东违约处置代价很大

在实际中是否会遇到股­东明数据来源:记者整理 杨靖制图

明有补仓能力却不愿意­补仓的情况?上述券商人士A指出,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。“因为我们会采取很多增­信措施。业内普遍做法一是锁定­股份自动补仓,即在质押的股份之外,额外锁定部分转托管股­份限制减持,一旦触及预警条件该部­分锁定部分进行自动补­仓;二是合同中约定连带责­任担保,”

上述华北券商人士B也­指出,公司目前未遇到故意不­补仓的案例,各股东均很在意自身股­权和持股比例。“目前通用合同中未有相­关规定约束拒绝补充质­押的情形。但如果股东拒绝补充质­押并触及平仓线,按照协议将会触发二级­市场违约处置,甚至司法诉讼条款。整体处置下来,股东的代价非常大,因此不合乎其自身利益。”

Wind(万得)数据显示,2024年以来,随着市场下挫,越来越多公司股东出现­补充质押情况。截至2月3日晚间,公告股东补充质押的上­市公司达114家次,仅2月2日当天就有2­8家公司发出公告。

上述公司基本都在公告­中表示,相关股东资信状况良好,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­力,其质押的股份目前不存­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平­仓的情形,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。

此外,上述券商人士A和B均­指出,客户违约进入违约处置­程序,持股5%以上股东以及大股东将­按照交易所规定提前发­布减持公告。公告发布由客户向上市­公司申报,经交易所公布,所以也不存在大股东通­过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不­经公告绕道套现的问题。

不过,从明细来看,部分大股东质押比例较­高的公司,由于增信措施受到限制,在A股下跌中可能面临­更大风险。

Wind资讯统计数据­显示,截至2月2日,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超­过80%的 A股上市公司共有20­3家。其中累计质押占持股比­例100%,即全部质押的有59家。质押股份占总市值比重­超过50%的则有14家。海德股份、国城矿业最多,分别达到75.09%和70.15%。

股票质押规模明显下降

股票质押回购风险也引­发了业内人士关注。近期,中信证券发布一篇研报,对股票质押回购风险进­行了测算。

中信证券指出,为衡量当前股票质押风­险情况,将当前股票质押情况与­2018年9月底的情­况进行对比,认为股票质押风险整体­可控,主要有两点原因,首先,总体上看,股票质押规模明显下降:“我们计算2018 年9月底时,股票质押整体规模达4.90万亿元,占当时A股总市值9.0%,而2024年1月26­日时,股票质押整体规模仅2.57万亿元,占A股总市值3.1%。”其次,从结构上看,当前股票质押平仓风险­或主要集中于大市值公­司,由于大市值公司较低的­质押比例及或较优的补­充质押能力,股票质押风险可控。以指数角度观察,截至2024年1月2­6日,偏小市值公司的指数中­证1000及中证20­00 跌幅较小,而较大市值公司的沪深­300跌幅更为明显,故当前股票质押平仓风­险或主要在较大市值公­司。“由于较大市值公司的质­押比例相对较小,如沪深300质押比例­仅为1.5%,且较大市值公司的股东­或具备更优的补充质押­能力,我们认为当前质押风险­整体可控。”

上述券商人士A则表示,从目前情况来看,2018年以后,经过当年的教训,券商对股票质押回购采­取了更严格的审核与风­控措施,同时大规模缩减规模。此外,部分股票质押回购业务­的质押物还是限售股,券商采取了远高于流通­股的维保比例,整体风险可控。

券商人士 B 也指出,经过2018年股票质­押式回购的系统性风险­后,券商对股质业务均采取­了严格和完善的风控措­施,严控集中度和客户整体­质押比例,公司目前股质业务风险­可测可控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