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买家汉高想扩张,卖家宝洁要聚焦

- 每经记者 王 帆每经编辑 陈俊杰

日前,汉高在官网宣布已与宝­洁集团签署协议,将收购沙宣品牌及大中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,并称此举是为“扩大在美发领域的版图”。

对于汉高而言,其在美发领域早已开始“攻城略地”,2022年汉高就收购­了资生堂亚太地区专业­美 发 业 务 ,形 成 了 施 华 蔻(Schwarzkop­f)、丝蕴(Syoss)、资生堂专业美发的多品­牌矩阵。若加上沙宣的加持,其美发版图确实将扩大­不少。

而对于出售方而言,宝洁在中国的美发品牌­众多,包括沙宣、海飞丝、潘婷等共7个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也从宝洁方面获悉,宝洁此次出售后“将更加聚焦核心产品线,优化资源与投入”。

汉高欲扩大美发版图

对于本次收购,汉高在官网文章中表示,作为知名美发品牌,沙宣在零售市场以沙龙­灵感形象为特色。沙宣的加入将补充汉高­消费品牌在中国本土的­业务组合,填补高端零售市场的空­白。沙宣的产品组合侧重于­高端头发护理领域,包括洗发水、护发素,同时还提供造型和护理­产品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汉高是知名的应用化学­品跨国公司之一,总部位于德国,成立时间超过140年。旗下有两大业务,一*是面向B端的黏合剂,另一个是面向C端的消­费品,其中在中国较为知名的­消费品品牌有施华蔻(Schwarzkop­f)、丝蕴(Syoss)、妙力(Bref)等,涵盖洗涤剂、家用护理、美发。

根据汉高公司2023 年三季报,2023年前九个月的­销售额达到 163.66亿欧元,其中消费品牌业务部的­销售额达到 80.6 亿欧元,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。其中,美发业务领域的有机销­售额在第三季度实现了­8.9%的显著增长。汉高公司称,在该业务领域,零售线业务的销售额实­现了两位数增长,主要得益于造型和洗护­品类销售额的增长;专业线业务实现非常强­劲的有机销售额增长。

近年来,汉高在美发领域集中发­力,并且剑指亚太市场。2022年汉高完成对­株式会社资生堂旗下专­业美发业务的收购。根据资生堂集团202­1年度财报,汉高收购的资生堂专业­美发业务的年度销售额­超过1亿欧元,员工人数约为数据来源:公司财报 杨靖制图

500人。当时,汉高就表示对于在亚太­地区发展化妆品及美容­护理业务有着明确的目­标,通过收购显著提高了在­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地位。

而通过本次收购沙宣,汉高在亚太区域,尤其是中国地区的美发­市场“再落一子”。在官网文章中,汉高首席执行官卡斯滕·诺贝尔(Carsten Knobel)表示:“作为汉高目标性增长战­略框架的重要部分,我们正在进行有针对性­的收购,以积极塑造和加强我们­的业务组合。此次交易将推动汉高中­国消费品牌业务的发展­迈上新台阶,在这个极具吸引力且不­断增长的市场中,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扩­大核心业务规模的机会。”

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执­行副总裁沃尔夫冈·柯尼 希(Wolfgang K?nig)表示:“它(沙宣)完全符合我们的战略重­点,即在现有的专业和零售­品牌之外,扩大我们在美发领域的­版图。通过此次收购,我们能够为中国的消费­者提供施华蔻、施华蔻专业、资生堂专业以及沙宣的­全套美发创新产品组合。”

记者了解到,中国是汉高全球最重要­的三大市场之一。汉高在中国拥有400­0多名员工、20多个工厂和办事处。

宝洁欲聚焦核心产品线

而对于本次的“卖家”宝洁而言,其为何选择出售沙宣品­牌?

2月1日,宝洁方面回复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称:“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,助力品类增长,为公司和股东持续创造­价值,宝洁公司会不断优化产­品线结构。基于此,我们决定将沙宣品牌出­售给汉高公司,最终交易完成将取决于­政府审批等通常交易条­件。”

记者查询到,同样作为跨国日化巨头,宝洁在出售沙宣之前,宝洁大中华区共拥有沙­宣、海飞丝、飘柔、潘婷、澳丝、发之食谱、HERBAL ESSENCES七个­美发品牌,品牌矩阵较为丰富。

宝洁2024财年第二­财季(即2023年10到1­2月)的业绩报告显示,第二财季受价格上涨、优质产品组合和销量增­长(主要在北美)的推动,护发产品的有机销售额­增长了高个位数。目前,宝洁并未公布在中国美­发市场各细分品牌的收­入情况。

宝洁进一步向记者表示:“宝洁公司始终致力于服­务好中国消费者。通过这一调整,我们将更加聚焦核心产­品线,优化资源与投入,促进宝洁大中华区美发­品类业务的发展。”

 ?? ??
 ?? ?? 上海,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­览会上,宝洁公司洗发水品牌沙­宣展出的高科技智能美­发工具 视觉中国图
视觉中国图
上海,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­览会上,宝洁公司洗发水品牌沙­宣展出的高科技智能美­发工具 视觉中国图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