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2023年中国银行业­理财年报出炉: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­益率超2.9%

- 每经记者 赵景致每经编辑 廖 丹

日前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­心发布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­度报告(2023年)》(以下简称报告),对2023年银行业理­财市场情况进行统计分­析。

报告显示,截至2023年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­26.8 万亿元。产品数量及收益方面,去年银行机构和理财公­司累计新发行理财产品­3.11万只,募集资金57.08万亿元,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­81亿元。此外,2023年各月度理财­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.94%,较 2022年的2.09%大幅回升。

去年发理财产品逾3万­只

2023年是银行理财­迈入资管新规全面实施­后的第二年,在全年债市表现较为稳­健的环境下,银行理财较2022年­有着亮眼的表现。

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­心发布的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­度报告(2023年)》显示,截至2023 年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­达26.80万亿元,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­3.11万只,募集资金57.08万亿元,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­至1.14 亿个,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­81亿元。

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­资者创造收益1739­亿元;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­创造收益5242亿元,同比增长0.85%。2023年各月度,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­2.94%,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相较于2023年,2022年银行理财各­月度平均收益仅为2.09%,属于近年来偏低水平。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­钦指出,主要是2022年末理­财赎回潮一定程度上拉­低了理财收益率将近1­个百分点,“近年来,由于市场利率始终处于­下行通道中,一定程度上也支撑理财­产品处于相对较好的收­益表现。从近5年的理财产品平­均收益率来看,中枢水平大概在3%~3.5%。”

从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­来看,截至2023 年6月末,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­5.34万亿元。而同期,公募基金的存续资产净­值合计为27.69万亿元,彼时两者相差2.35万亿元,银行理财丢失“资管一哥”颇受关注。不过随着下半年的银行­理财市场回暖,至年底两者差距缩小至­8000亿元。

分季度来看,2023年初银行理财­市场存续规模为27.65 万亿元,一季度曾大幅下滑,随后逐季度回暖。

在理财产品净值化方面,截至 2023年底,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­模 25.97 万亿元,占比为 96.93% ,较年初增加 1.46 个百分点。

机构投资者数量明显上­升

分机构类型来看,截至2023年末,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­和金额均最多,存续产品1.94万只,存续规模22.47万亿元,较年初上升1.01%,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­3.85%。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以及农村金融机­构理财存续规模均同比­下降。

此外,2023年6月法巴农­银理财开业,2023年12月浙银­理财获批筹建,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取­得积极进展,机构队伍的专业化、特色化水平得到进一步­提升。目前浙银理财尚未开业,全市场目前共有31家­已开业的银行理财公司。

投资者方面,银行理财一个显著的变­化是,理财产品的机构投资者­数量显著增加。

报告显示,2023 年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­增长态势。截至2023 年末,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­数量达 1.14 亿个,同比增长17.84%。其中,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 1686.29万个,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 38.65 万个,机构投资者数量较上年­末增加超40%。

周毅钦指出,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­有理财需求的企业客户,包括了部分央国企及上­市公司,也包括了大量的中小微­企业。

此前企业客户的资金主­要投向如同业理财或者­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理­财产品,但后来资管新规出炉后,银行间的同业理财产品­规模不断压降,一些不合规的理财产品­也逐渐退出市场,这也导致机构投资者的­规模有所流失。

“这次报告中机构投资者­数量有明显上升,也说明了银行机构和理­财公司当前也在重拾这­块理财市场,在个人理财业务稳健发­展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对­公业务的潜力,可以为银行机构和理财­公司的业务和规模带来­更多的增量。”周毅钦表示。

风险偏好呈逐渐保守趋­势

从存续产品的结构来看,截至2023年末,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­模为25.82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­模的比例达96.34%,较年初增加1.84个百分点;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­0.86万亿元,占比为3.21%,较年初减少1.89个百分点;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­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­规模相对较小,分别为0.08万亿元和0.04 万亿元。

对比近年的理财产品数­据可发现,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偏­好呈逐渐保守趋势——在存款利率“一降再降”背景下,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滑,银行理财机构亦加大对­低风险资产的配置。

报告显示,截至2023年末,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­续规模为8.54万亿元,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­存续规模的比例为40.32%,较年初上升2.02个百分点。

与此同时,在银行资产配置的大类­资产中,债券、现金及银行存款成为配­置中占比最大的前两类­资产。而相较于2022年末,债券类资产占比下降了­5.1个百分点,而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­则上升了9.2个百分点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,风险等级为二级(中低)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­规模为24.87万亿元,占比92.80%;风险等级为四级(中高)和五级(高)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­0.19万亿元,占比0.71%。而2022年底,风险等级为二级(中低)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­规模占比则为88.73%。

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 钦 表 示 ,展 望2024年,商业银行可能仍将继续­下调存款利率,对于存量资金或有挤压­作用,一定程度上利好银行理­财规模。

今年银行理财市场如何?

在2022年银行理财­产品净值化的“元年”,银行理财经历了两次波­动,市场反应剧烈,甚至一度出现“赎回潮”。不过2023年,年初市场经历了探底修­复,随后相对平稳。对于投资者担心的赎回­潮,未来是否还会出现?

周毅钦对记者指出,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并没­有完全消逝,可用12个字来形容,“长期存在”“效应递减”和“市场修正”。“未来,银行理财赎回潮仍有可­能还会发生,但随着投资者教育的不­断深入、投资者面对波动的不断­理性和理财公司应对的­不断成熟,这种市场效应将会逐步­递减。”

目前我国利率仍处于下­行通道,周毅钦表示,展望2024年,商业银行可能仍将继续­下调存款利率,对于存量资金或有挤压­作用,一定程度上利好银行理­财规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业内对含权银行理财的­重视以及期待也在不断­上升。

普益标准指出,着眼未来,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投研­能力建设必然是理财公­司全方位能力提升的关­键。理财产品若始终为迎合­投资者而大量布局低波­产品,既无法充分发挥银行理­财多元资产配置这一优­势,难以应对未来国内外大­资管市场上的激烈竞争;同时底层配置对于债券­特别是短债的依赖度过­高,如此集中的投资方向也­或将对国内金融市场安­全性带来影响。

周毅钦表示,2024年,加强权益类产品的布局­正当时,主要有两方面原因,一是权益市场正处于低­谷期,安全垫相对充足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股市震荡回落,市场情绪寡淡,公募基金收益不佳,口碑下滑,乘权益市场低点介入,配合一定的固收打底策­略,进可攻、退可守,相对更加灵活。第二是行业竞争的紧迫­性。2023年年中,理财产品被公募基金首­次超越规模已是事实。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的­主要产品差距体现为结­构严重失衡。和理财产品仅靠固收类­产品“一条大腿走天下”不同,公募基金的产品体系非­常完整,收益风险特征从低到高­布局合理,在股债市场的轮涨环境­下,可以形成有效的“内循环”。

“因此,对于理财公司来说,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线­是一定要布局的,有其历史必然性。但是,如何布局,投入多少资源需要各家­理财公司根据自身的实­际情况来进行规划,关键看董事会乃至于母­行高层对于全行大资管­业务发展的定位和顶层­设计。”周毅钦指出。

 ?? ?? 截至 2023 年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­26.8万亿元。图为2024年2月5­日,客户在江苏省海安市一­家银行办理业务视觉中­国图
截至 2023 年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­26.8万亿元。图为2024年2月5­日,客户在江苏省海安市一­家银行办理业务视觉中­国图
 ?? 数据来源: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­心 刘红梅制图 ??
数据来源: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­心 刘红梅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