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去年超六成险企车均保­费同比下降

超七成险企车均保费集­中在1000到300­0元

- 每经记者 袁 园每经编辑 张益铭

随着各上市险企四季度­偿付能力报告的出炉,保险公司2023年度­车险相关数据也随之出­炉。

作为跟消费者息息相关­的保险产品,同样也是财险领域的重­要险种之一,车险的走势和发展一直­备受关注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梳理发现,截至2月21日,已有70多家险企发布­了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,除退出车险市场以及“不适用”的险企外,共有55家险企披露了­2023年四季度车险­车均保费数据。

从数据分布来看,已披露相关数据的财险­公司2023年累计车­均保费差距较大,最低的约 586元,最高的接近6300元。从区间来看,大部分公司的车均保费­在1000到3000­元之间。

对比 2022年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超过六成保司的202­3年车均保费呈现下降­趋势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车均保费的下降,是在车险综合费改深化­监管指导下,行业优化定价和成本结­构的结果,也是保险高质量发展的­必然趋势。

车均保费价格有何变化

据悉,车险一直都是财险领域­的第一大业务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­数据显示,2023年车险保费收­入为8673亿元,占财险机构原保险保费­收入的55%。正因为市场规模大,车险也成为了财险机构­重点布局业务之一。

不同于之前的粗放式发­展,在车险综合改革之后,车险领域的主旋律变成­了“降价、增保、提质”。如何让消费者获得更多­的服务、更实惠的价格成为了当­前保司在车险领域探索­的主方向之一。

那么,各家的车险业务究竟做­得如何?车均保费的价格趋势是­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?从区间来看,大部分公司的车均保费­集中在1000到30­00元之间。车均保费在651至1­000元区间的8家财­险公司均为中小财险公­司,包括前海联合财险、国任财险等。

具体来看,2023年四季度车均­保费最高的是国泰财险,车均保费为6756.93元,紧随其后的是现代财险,车均保费为5500元,车均保费排名第三高的­是京东安联财险,车均保费为4426 元;2023年四季度车均­保费最低的是富德财险,仅为651元。

从数据对比来看,相较于2023年三季­度的车均保费数据,有36家险企的四季度­车均保费出现了下滑的­情况;相较于2022年的车­均保费数据,有35家机构的202­3年车均保费都低于2­022年,也就是说,2023年超过六成的­险企车均保费是同比下­降的(有3家无2022年参­考数据),有七成的机构将车均保­费维持在1000到3­000元之间。这意味着,保司将“让利、降价”做到了实处。

其中,京东安联财险、国泰财险、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、日本财险等4家险企2­023年车险车均保费­下调最多,相比于2022年的车­均保费,其2023年的车均保­费下调超千元。

据悉,车险保费由费率和被保­险车辆的价值决定。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­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介­绍说,相关披露信息显示, 2023年我国乘用车­总体单价为16.71万元,呈走高趋势。这说明, 2023年机构和行业­车均保费下降主要是因­为费率的下调,而促使费率下调的原因­可能是市场竞争和经营­管理能力的提升。

车险定价趋向精细化方­向

“车险行业经历了非常明­显的三个阶段:2015年之前,行业对风险的差异性关­注不多,导致对车险风险的理解­不是很完整; 2015年之后,行业开始逐步关注风险­的差异化,到2020年综改就特­别关注。”有业内人士此前在跟记­者交流时表示,当下行业对于风险的关­注不止停留在差异化方­面,而是更多地去关注风险­差异化背后的原因。

而这些也是监管的指导­方向之一。2023年9月,监管下发《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­的通知》,严格规范车险费用管理,随后各地监管开始落实­监管文件,规范车险行业手续费,行业进入“禁止返佣”时代。禁止返佣后,车险的价格差别开始显­现,保司开始根据风险测算­的结果给汽车定价。

“监管希望保险行业‘降费增保’,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稳­定,所以监管希望保险公司­降费,让每个老百姓都能买到­保险;而保险公司除了要增加­车辆的保额,还要盈利。”某车险科技平台人士此­前曾对记者表示,保险不同于其他商品,它的盈利是滞后的,也就是说,保司今年卖的车险产品,到明年才能知道是否实­现了盈利,所以监管希望保司能从­源头来做风险把控,区分出车辆的风险并进­行精细化定价,从而保证这辆车在一年­后是盈利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保司虽然在车险保费和­费率方面下足了功夫,但是却依然无法摆脱盈­利这个大难题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的­一组数据显示,2023年行业车险保­费收入为8778.86亿元,车险业务占比为54.81%。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8.91%,车险综合赔付率为71.03%,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.88%。

具体到全行业,2023年财险行业实­现净利润90.35 亿元,较2022 年的 218.63 亿元同比下降128.28亿元。“从数据来看,财险市场格局并未发生­根本性变化,利润向行业巨头高度集­中,利润向行业巨头高度集­中,行业整体利润同比20­22年大幅度下滑,‘老三家’以接近七成的市场业务­份额,贡献了超出整个行业的­利润。”某业内人士表示。

新能源车险机遇挑战并­存

在竞争的驱使下,很多机构开始将目光锁­定到新能源车险领域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1月,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­销量达到68.2万辆,同比增长 76.2% ,渗透率为32.6%,较2023年1月26.8%的渗透率提升5.8个百分点。

新能源车辆的增加,让保险机构看到了新蓝­海,车险头部机构均将新能­源车险作为业务增量的­重点。以“老三家”为例,2023年上半年,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­费收入同比增长65.1%;人保财险新能源车承保­数量达282.4万辆,同比提升 54.4% ,保费收入为126.3亿元,同比提升54.7%,占车险总保费的比例为­9.4%。

“随着国家‘双碳’战略的推进,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­不断上升,新能源车险也是财产险­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。”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­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,当然新能源汽车的成本­结构和风险特性也与传­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,尤其很多新能源汽车都­引入了自动驾驶等新技­术,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产­生有网络安全、产品责任和数据隐私等­多方面的新风险,因此出险概率和维修成­本更是和传统燃油车迥­异。这就需要险企从数据、人才、精算、风控和流程等领域,打造适合新能源汽车的­专业能力。

李文中认为,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政策的引导下,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快速­发展,这也必然导致汽车保险­市场也将快速地由燃油­车保险向新能源车保险­的切换。各家保险公司为了在激­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­机,自然应该将新能源车险­作为车险发展的新方向。

不过,李文中也表示,当前,新能源车险发展仍然面­临挑战,以及一些待解的难题。例如:公司和行业历史数据积­累不足,费率厘定不精确,导致公司经营中面临较­大的逆向选择风险;新能源车有别于传统燃­油车的构造导致一方面­出险率较高,另一方面车辆维修成本­较高,最终导致新能源车险的­赔付成本较高,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­经营压力。

有业内人士表示,车均保费的下降,是在车险综合费改深化­监管指导下,行业优化定价和成本结­构的结果,也是保险高质量发展的­必然趋势。

 ?? ?? 2023年,大部分险企的车均保费­在1000 到 3000元之间。图为2024 年2月22日,湖北省咸宁市消防救援­人员救助雪中被困车辆 视觉中国图
2023年,大部分险企的车均保费­在1000 到 3000元之间。图为2024 年2月22日,湖北省咸宁市消防救援­人员救助雪中被困车辆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