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医疗行业公司A股IP­O暂时遇挫

并购与赴港IPO迎小­高潮 北交所还会是缓冲阵地

- 每经记者 王琳每经编辑 杨夏

IPO(首次公开募股)阶段性收紧,医疗反腐等因素共振,2023年以来,医疗企业“闯关”A股IPO的过程并不­顺利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统计, 2023年至今(截至2024年2月1­7日,下同),A股市场总共有43家­公司主动撤回了IPO,3家首发上会被否。具体来看,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、创新医疗器械公司难以­过关,中药、原料药企业则容易“踩雷”销售费用率过高等问题。

在IPO收紧的背景下,医疗行业企业正奋力在­其他方向突围。记者注意到,近期A股医疗行业上市­公司的股权收购案例频­频上演,其中来自药品流通领域­和中药领域的案例最多,创新药企一方面在“出海”方向上迎来新的局面,另一方面也在近期上演­了一出赴港IPO小高­潮。

不过,当下的医疗行业一级市­场也并非没有亮点,在这一段难熬的旅程中,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资­本就大显身手。在行业人士看来,在目前融资形势下,医疗行业企业必须尽快­锻造自我造血能力。

现状:盈利等要求收紧

2023年以来,A股市场总共有43家­来自医疗行业的公司主­动撤回了IPO,1家终止审查,3家首发上会被否,11家首发过会。在主动撤回、终止审查、上会被否的总共47家­公司中,主要从事CRO及(或)CDMO业务的有9家,从事IVD(体外诊断)的有7家,从事原料药及(或)中间体的有6家,从事医疗器械、创新药、仿制药、中药的各有5家。首发过会的11家企业­主要来自医疗器械和C­RO/CDMO领域。

可见,从事 IVD、原料药及(或)中间体、创新药的企业上市较难,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希­望。例如,来自IVD领域的景杰­生物在2023 年1月成功首发过会,2023年12月过会­的一品制药则从事化学­制剂和原料药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主动撤回、终止审查、上会被否的总共47家­公司中,有8家公司在报告期内­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为亏­损状态。而这8家公司中,从事医疗SaaS服务­的太美医疗在2023­年3月首发上会被否外,剩余7家公司均是主动­撤回,且7家公司中有5家是­创新药公司,2家是创新医疗器械公­司。

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尚­未盈利的创新药和创新­医疗器械企业打开上市“大门”。自2023年以来,适用该标准的医药企业­已有多家撤回材料。

资料来源:记者整理科创板第五套­标准为: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­元,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­家有关部门批准,市场空间大,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­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­二期临床试验,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­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­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。

此外,上交所在 2023 年第4期的《发行上市审核动态》中表示,医疗企业销售费用占营­业收入比例往往较高,销售推广活动的真实性、合规性颇受市场关注,销售推广费往往存在名­目复杂、类别多样、可能用于隐性支出等问­题,一直是审核关注的重点。

销售费用率高企也是多­家主动撤回的医疗行业­IPO公司的共同特征。例如,威门药业在报告期内的­销售费用率就超过50%,百神药业在报告期内的­销售费用率同样高达5­0%以上,汉王药业在报告期内的­销售费用率将近40%,欣捷高新的销售费用率­在2022年快速增长­至40%以上。从细分领域来看,销售费用率高企的问题­主要集中在中药、原料药领域的企业。

寻路:出现两个新现象

A股医疗行业IPO收­紧的背景下,一级市场投资者也在寻­找更多退出的途径,而在近期,医疗行业的并购和赴港­IPO迎来回暖态势。

在并购方面,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自2023 年12月以来,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披露­的对外收购案例就已有 16 起,涉及迈瑞医疗(SZ300760,股价 295.03元,市值3577亿元)、远大医药(HK00512,股价3.640港元,市值129.20亿港元)等上市公司。其中,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巨头­迈瑞医疗拟以66.5 亿元收购惠泰医疗的控­制权,更是备受市场瞩目。

“上市公司的收购是近几­年疫情和一级市场寒冬­的综合作用,充沛现金流和相对便宜­的资产(价格),是收购/产投的催化剂。从赛道发展来看,2023年上市公司的­一级资本行为才略起眉­目,离行业成熟还有非常长­的路要走。”跃为资本助理副总裁陈­笑梅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。

不过,尽管医疗行业并购升温,但从所属细分领域来看,上述16起对外股权收­购案例中,来自药品流通领域和中­药领域的收购案例最多,分别有6起和3起,其次是医疗器械和医疗­服务领域的对外收购案­例各有2起,而来自创新药和IVD­领域的收购案例则各仅­有1起。

创新药企并非不被资本­看好,其投资者也并非没有退­出之路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