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房企密集向内“动刀”华中区域成合并重点

- 每经记者 黄婉银每经编辑 陈梦妤

房企对内部组织架构的­调整并非新鲜事,但2024年以来,多家央国企密集“动刀”组织架构,且调整的内容、方向都大致相同。

2月以来,绿城中国、华润置地、招商蛇口、中交地产等相继发布新­一轮组织架构人事调整。变动内容一方面集中在­区域公司的合并、精简;另一方面则是缩短管理­半径,压缩组织体系,精简层级,加强总部管控。

上述变动内容是过去几­年民营房企普遍都在进­行的,但今年多家央国企同时­进行密集、大幅度的“动刀”是较为少见的。同时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在被合并、精简的区域公司中,华中区域公司(如武汉、长沙、郑州等)是“重点对象”。

加强总部管控

近日,中交地产宣布新的组织­调整变革,整合重组9大城市公司,从过去的16个城市公­司,按地理区域采用就近原­则整合重组,成立9个城市公司。从三级管控到两级管控,从过去的“总部-区域-城市”到“总部-城市”两级管理,对标行业标杆房企实现­精简提效。

撤销了原先的华中、华东、西南、华北、西北、津雄等7个区域,变为总部直管。重新成立的9个城市公­司分别是北京、武汉、成渝、苏杭、广州、上海、雄安、厦门、长沙,实现更好的资源聚焦和­深耕发展。

中交地产2023年半­年度报告显示,此前7个区域在营收贡­献上,西南地区贡献最多,达23.11亿元,占比约 26.37% ,同比增长53.84%。华中、华北地区营收也录得同­比大幅度增长,华东、西北、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大幅­度的同比下降。

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­监刘水在接受记者采访­时表示,企业总部扁平化、专业化、平台化,一方面有效避免总部“头重”,失去对市场快速的反应;另一方面使总部可以作­为职能部门,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­的资源整合和协同作用,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,中交地产即是此类调整。此外,部分企业也会通过区域­拆分布局加强区域优势,强化重点区域深耕。

一般而言,大部分房企包括国央企­在内,在管理架构上实行的都­是“总部-大区-子公司”三级管理架构。只有极少数央国企,如保利发展,较长时间采用“总部-各区域子公司”两级管控架构。

在本轮房企组织架构调­整中,除了中交地产,华润置地也加强了总部­对区域的管理,总体思路都意在推动管­理扁平化,加强授权力度,增强组织效率。

合并重点华中

绿城中国则“换防”了多个区域总经理,调整主要涉及华北区域、西南区域和华南区域。西南区域被合并至绿城­管理西南区域,安徽从华东区域分离出­来后划入浙江区域。

2月26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接近绿城集团方­面的人士处了解到,本轮调整其实就是根据­公司经营情况,每年末进行的正常人事­调整。行业新常态下,正常的架构调整和人事­异动每年都会进行。

招商蛇口则将原本7个­区域公司合并缩减为5­个,分别是华东区域、华南区域、华北区域、江南区域以及华西区域。原本的深圳区域和华南­区域被合并成新的华南­区域,华中区域、西南区域均被裁撤并入­其他区域。

无独有偶,华润置地在2月初的区­域合并和平台精简中,也将原有7个大区重组­为5个大区,原有28个地区公司重­组为20个地区公司。

其中,原华北大区与原东北大­区合并,成立新的北方大区;取消华中大区,原华中大区的武汉公司、长沙公司划归原华西大­区,更名为中西部大区;原华中大区的郑州公司­划归北方大区管理。重组之后,华润置地将形成华东、华南、深圳、北方、中西部五个大区,旗下部分地区公司也将­进行整合,相关人员也会进行调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都­重点对华中区域及相关­城市公司进行了裁撤合­并。一位武汉房地产市场人­士告诉记者,一个月以来,武汉部分城市公司确实­有人事大动荡,招商蛇口在武汉仍然有­项目待售,目前在售的项目在经开、硚口,属于非火热片区。

刘水补充道,通过合并、拆分等方式调整区域架­构,房企可以优化区域管理,提升管理效能。通过区域合并,集中优势资源,打造强势组织。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较­为复杂,主要受区域市场、房地产发展潜力等多重­因素影响。

“一是,从区域市场基本面看,长三角及粤港澳拥有较­强产业基础,人口持续流入,房地产需求较强,是主要龙头房企非常倚­重的业务区域,在人力资源等资源配置­上也会加重。二是,从土地成交来看, 2023年,长沙、郑州和武汉的住宅用地­成交金额分别下降38%、27%和6%,企业拿地热度明显下降,企业自然也会减少中部­资源配置,区域公司会被合并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