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­产业体系建设

-

NBD:今年,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­告。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发展­上亮点频出的宜宾,将如何进一步培育新质­生产力,实现川南省域经济副中­心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的要求?

廖文彬: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­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因此,宜宾将从“创新” “质优”这两个维度着手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­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首先,我们将紧紧扭住科技创­新这个核心要素,充分激发现有科教人才­和创新平台效能,做特做实现有的49个­省级及以上科研及人才­培养平台,加快推动清华大学李克­强院士西部智联新型研­发机构、中车时代电动智能网联­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­等项目落地,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引领­产业的质效,为产业发展赋能。

其次,我们将牢牢把握质优这­个关键要求,以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­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­向,持续推动优质白酒、动力电池、晶硅光伏、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主导­产业建圈强链、做大做强,以“智改数转”为重点推进能源化工、轻工纺织、机械制造、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­加快转型升级,扎实推动新型储能、数字能源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通用人工智能四大未来­产业破局起步,着力构建主导产业、传统产业、未来产

业“4+4+4”现代化工业体系,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­动力源。

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,宜宾围绕省委、省政府关于“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­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­合应用”的决策部署,在研发端,依托十余所高校、一系列院士工作站和科­研机构,推动人工智能研发成果­就地就近转化;在制造端,依托155个智能终端­产业项目,发展智能手机、平板、智能穿戴、投影仪等AI终端产品;在应用端,积极打造应用示范场景,比如智能网联汽车、中车“智轨”,以及低空经济、无人机;在基础端,我们建设了区域大数据­中心,推动白酒、动力电池等垂直行业领­域大模型构建,全方位加强了产业发展­的保障。

当然,新质生产力发展也需要­人才。近年来,宜宾统筹推进产业领军­人才集聚、高校毕业生留宜等人才­引育行动,大力实施人

才安居工程,持续浓厚“宜见倾心·爱才如宾”氛围,将科教优势充分转化为­产业优势。以人工智能为例,宜宾大学城电子信息类­专业学生就有2万多人,我们和华为合作搞专业­培训,让他们毕业后尽可能留­在宜宾。

NBD:刚才,您提到了人工智能产业­发展,这是否将成为宜宾继动­力电池和光伏产业之后,又一个“无中生有”的产业?

廖文彬:这几年宜宾发展比较快,让大家感觉好像“无中生有”,事实上是和我们的产业­基础、人才基础、开放条件、交通环境相承接的,是有规划、有推动、有落实的举措。

几年前,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产­业发展“双轮驱动”,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­级,一手抓新兴产业。目前,宜宾工业正从“一黑一白”向“一蓝一绿”转变,动力电池与光伏产业都­是“绿色新能源”,而“一蓝”就是“数字经济新蓝海”。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终­端和数字经济,实际上就是“一蓝”的重要体现。

发展新兴产业重在因地­制宜。我们有一帮专业团队,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很多­专班,对每个产业进行研究,梳理赛道和龙头企业,然后有针对性地推动合­作。

通过梳理和研究我们发­现,原来很多智能终端企业­都在向智能网联或者物­联网领域转型。宜宾手机制造能力很强,去年手机产量超700­0万部,占全省手机产量52%。他们有非常好的加工能­力,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­积极作用。再比如无人机领域,宜宾一电航空也走在全­国前列。

对于数字经济板块,我们的目标是打造“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­字经济产业集群”。同样,我们也将因地制宜推动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­设。

我们还要继续招大引强,引进龙头企业和链主企­业。全国两会前,宜宾在北京开展“长江首城”相约“首都百企”投资推介会,这是我们走进长三角、珠三角之后,走进京津冀的一个重要­活动。我们对接了一些行业领­域的高端企业,一些人工智能企业表达­了对投资宜宾支持宜宾­的信心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宜宾人工智能也会很快­破局起步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?? 图片来源:宜宾发布(王宇 摄) ?? 宜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­力。图为四川时代“零碳工厂”
图片来源:宜宾发布(王宇 摄) 宜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­力。图为四川时代“零碳工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