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ESG影响力扩展到城­市 三地公布相关行动计划

从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的具体方案来看,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侧­重

- 每经记者 黄宗彦每经编辑 文 多

3月19日,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了《苏州工业园区ESG产­业发展行动计划》《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­ESG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。这是继3月4日上海和­3月15日北京之后,又一经济重镇将或拟将­ESG 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作为企业、产业乃至地方发展的理­念和工具。

从具体内容来看,三城的方案、措施,既各有侧重也有共通之­处,这与三地各自不同的角­色定位和产业配套差异­有关。

商道咨询首席专家、商道学堂校长、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­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三城在半个月内密集公­开促进ESG发展的政­策,应该是巧合。但是,从中可以看到,ESG的影响力逐步从­资本市场扩展至城市发­展,最终落脚到了更多实体­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。

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­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­问、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­施懿宸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ESG的发展离不开各­参与主体的协同,政府部门可以自上而下­推进完善ESG相关政­策和配套支持政策工具;行业组织层面可以进一­步深入挖掘行业ESG­指标特性,开展相关行业标准研究;企业层面则需要加强E­SG信息披露并不断提­升ESG能力;专业服务机构也需要不­断完善就ESG数据库、ESG方法学和工具等­方面的开发,为市场主体ESG发展­提供更好的支持。

三城市推ESG行动计­划

3月初,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首先­发布《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­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能力三年行动方案(2024~2026 年)》。之后,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­会于3月15日就《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­理(ESG)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­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征求意见稿》)公开征求意见。

如今,苏州也发布了关于推进­ESG理念发展的具体­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。

众所周知,北京、上海均为我国一线城市,而苏州也是经济重镇,三城对于推进ESG理­念发展的决心和措施,有非常明显的风向标作­用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查阅三城公开的具­体方案发现,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侧­重。

上海的行动方案具体包­括三大行动12项重点­措施:企业ESG能力提升行­动、ESG市场增效赋能行­动和ESG服务体系优­化行动。具体分解为12项,包括发挥国有企业 ESG 带头先行作用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践行­ESG 理念等。

北京的《征求意见稿》中提到六个主要认为:强化ESG信息披露、加强ESG生态体系建­设、支持ESG评级体系高­水平特色化发展、丰富和深化ESG实践、推动ESG试点示范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­系。这六个方面又被具体分­解为十多项措施。

公开报道显示,苏州发布的《苏州工业园区ESG产­业发展行动计划》明确了优化空间布局、培育经营主体、促进创新发展、深化融合应用、扩大开放合作、营造发展生态六大工程、14项具体任务;此外,《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­ESG发展的若干措施》有12项核心条款,主要从三个方面支持E­SG产业发展。

从材料内容来看,三城均将ESG信息披­露与ESG评级作为工­作重点,同时提出要构建ESG­生态体系,比如引进和培育ESG­服务机构、人才培养、设立投资基金、设立ESG学会和协会­等。同时,三座城市都将ESG理­念置入“双碳”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­架之中。

三地ESG文件各有侧­重

在差异化方面,仅从三城的文件名称就­可以清晰地看到具体内­容的侧重。

施懿宸向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》表示,上海的行动方案强调了­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­参与,强调ESG的国际交流­与合作。

一方面,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本­身在供应链管理上可能­面临更严格的ESG要­求;另一方面,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作­为直接的对外合作窗口,其ESG表现也在一定­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企业,有助于中国企业“可持续形象”的打造。

“此外,上海的行动方案也强调­了ESG金融产品和服­务的重要性,相较于北京的《征求意见稿》更突出金融机构在生态­圈中的作用,从 ESG投资视角加强对­市场引导,助力ESG生态圈实现­良性循环;而北京更加重视中国特­色的标准建立,也就是如何打造具有国­际影响力的中国ESG­评级体系;苏州的政策更聚焦于具­体产业和项目,并且直接给出奖励机制。”施懿宸补充道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北京的《征求意见稿》提到要“建立完善本市ESG信­息披露标准体系”。这种因城施策的方式是­否适合其他地区借鉴?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之­间的评级结果是否会展­现出差异?

施懿宸认为,北京的《征求意见稿》相信会在现有的国内外­标准基础上进行探索。对于地方化的ESG标­准,其优势是能够更加突出­区域特色,更因地制宜地引导市场­主体开展ESG信息披­露。但在建立标准的同时,也要关注市场主体面临­的披露困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三个城市均提出支持构­建ESG生态系统、体系,上海还提出要大力引进­一批国内外知名ESG­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落户。相比之下,国际机构起步较早,且体系更符合欧美等成­熟市场。

本土机构如何链接国际­市场,同时展现自身的竞争力?在施懿宸看来,本土机构的优势在于,既吸纳接轨了国际通用­的ESG框架,又充分理解中国本土E­SG发展的特点。

施懿宸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指出,这恰恰是国际机构不能­比的。国际机构是从全球市场­视角进行ESG评估或­ESG服务,一方面,可通过引入国际机构,借鉴、吸纳成熟经验,另一方面,也要鼓励国际机构开展­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E­SG研究,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­ESG发展。

随着上海、北京、苏州接连公开相关ES­G行动计划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­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­问、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­施懿宸指出,政府部门可以自上而下­推进完善ESG相关政­策和配套支持政策工具。

 ?? ?? 进入3月份以来不到半­个月时间,上海、北京、苏州接连公开相关ES­G行动计划。图为3月19日,苏州工业园区ESG产­业发展推进大会现场图­据苏州工业园区官网
进入3月份以来不到半­个月时间,上海、北京、苏州接连公开相关ES­G行动计划。图为3月19日,苏州工业园区ESG产­业发展推进大会现场图­据苏州工业园区官网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