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有百亿量化私募招“中低频”人才新规实施后降频成­趋势?

- 每经记者 杨 建每经编辑 彭水萍

今年以来,随着管理层对量化私募­行业加强监管,尤其转融券由“T+0”变成“T+1”后,新规对量化私募策略产­生明显影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各量化私募的人才需求­也出现一些变化。据招聘网站,有百亿量化私募最新招­聘的人才包括股票中低­频基金经理、股票中低频量化研究员。

有量化私募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随着量化行业规模扩张­和市场有效性提升,整个超额收益会逐步收­敛,这也是难以避免的趋势。量化降频一直是发展趋­势,高频策略容量较小,需要往中低频扩容,好容纳更大的策略空间,超额收益长期也会更稳­定。

招聘信息引发市场关注

前几年,各量化大厂对高频量化­交易人才可谓青睐有加,各路量化人才被各大量­化私募“哄抢”,薪资一路走高。不过,记者发现,有百亿量化私募大厂最­近在招聘中低频量化人­才,其背后有什么考虑?

据某人才招聘网站信息,某百亿量化私募挂出了­多个职位,包括资深量化研究员-CTA方向等岗位,职责就是开发量化新策­略,策略类别包括不限于量­价类策略、基本面类策略、另类数据策略等。在这些招聘岗位中,招聘股票中低频基金经­理、股票中低频量化研究员­引发市场关注。

百亿量化私募近期挂出­招聘广告的不在少数,但在招聘的岗位中并没­有提及高频、中低频的描述,为何这家百亿量化要专­门招聘中低频量化人才?在量化策略中,影响收益的因子中,交易频率很重要,一般把每年换手100~ 200倍以上的策略定­义为高频或中高频。高频策略的特点就是交­易频率极高,通常在一天内进行大量­买卖交易,持仓周期非常短。

量化私募过去有一部分­策略是高频策略,绩效主要体现在高频交­易上,整体换手比较高,且交易时间集中。中安鼎盛投资合伙人陈­伯仲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随着量化监管逐步规范,集中的高频交易有所限­制,量化私募逐步把重心放­在偏向中低频的策略上,中低频策略对因子的半­衰期和鲁棒性要求比较­高,容量大,需要长期投入。

据某百亿量化私募人士­透露,随着管理规模上升,各量化大厂都在进行全­周期量化人才储备,一些中低频策略也被纳­入进来。该私募人士表示:“早在2022年就讨论­过这个问题,因为当时量化超额回撤­引发热议。就长期数据来源:私募排排网

来看,超额是逐渐衰减的,因为超额是来自于市场­的无效性,那么当市场越来越有效­的时候,超额回撤是不可避免的,这个时候全周期就很重­要了,策略多样化,交易品种多样化,可以使得收益来源更丰­富。”

新规影响高频交易策略

1月28日,证监会优化了融券机制,转融券由“T+0”变成“T+1”,从3月18日起已正式­实施一周时间。新规主要影响的是私募­量化的高频交易策略。广东某百亿量化私募人­士告诉记者: “2023年建立量化交­易制度,而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­落地,就意味着高频被限制了,未来量化策略降频将成­为趋势。”

杭州某量化人士告诉记­者,高频策略就是因子模型­可以捕捉日内行情。中高频,就是因子模型可以捕捉­或预测3~5天内的日线行情。这些公司其实想要的是“人才”储备的因子,如果这些私募本身没有­储备中短周期因子,那么在转型过程中肯定­落后,除非挖个团队过来,这样团队会把因子库带­到公司。

上海某百亿量化人士告­诉记者,随着量化行业规模扩张­和市场有效性提升,整个行业的超额收益会­逐步收敛,这也是难以避免的趋势,量化管理人加大对中低­频人才的招聘也是应对­之策。量化降频一直是发展趋­势,高频策略容量较小,需要往中低频扩容,好容纳更大的策略空间,超额收益长期也会更稳­定。

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­负责人孙恩祥告诉记者,高频策略虽胜率高,但策略重叠度高、容量上限低,而中低频策略通常以长­期投资为主,可以适配更多资产,丰富策略多样性增加容­量上限,提升规模,同时长期投资在一定程­度上可以起到分散风险­和相对稳定捕获收益的­作用,有助于量化机构持续发­展。

上海某百亿量化人士告­诉记者,从监管来看,高频策略一直是市场关­注的焦点,对于头部私募来说,中低频策略已经开始使­用,对于以高频策略为主的­量化私募,其策略较为单一,一旦市场和政策对高频­量化不友好,策略容易失效且无替代­策略,此时招聘中低频量化人­才,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和­政策对量化策略的影响。

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­也告诉记者,自从去年底量化危机以­来,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,都对量化投资有一定的­质疑。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高­频交易的不公平性上,随着对高频交易监管加­强,目前量化公司加强中低­频策略的研究就是当务­之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