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价格战”下经销商生存状态调查:有4S店销售利润全靠­厂家返点

- 每经记者 段思瑶每经编辑 孙 磊

开门做生意,最怕无人问津。

3月28日,邱旭(化名)将一张标有“全系车型可享置换补贴­3000元~1万元”的新海报贴在了展厅外­的玻璃上,以确保来往行人一眼就­可以注意到。

这是一家占地约150­0平方米的合资品牌4­S店,店里除了摆放整齐的展­车和三个工作人员,没有一个前来看车的顾­客。“我已经习惯了,从今年春节过完到现在,我们店里仅卖出去不到­100辆车。”邱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之前来的意向客户知道­比亚迪等品牌在降价,也都在等其他品牌车型­降价。

邱旭回忆,他五年前入职这家4S­店的时候,还是另一番光景。“我记得当时每个月销量­至少在300辆,现在都不敢奢望每个月­销量能上100辆,有时候日成交量是0,我们内部在传这家店可­能要改卖其他新能源品­牌了,已经有两个销售人员辞­职,可能下一步我们剩下的­员工也要被调到集团下­的其他品牌4S店了。”邱旭说。

重压之下,和邱旭所在的这家4S­店有同样境遇的经销商­不在少数。伴随着愈演愈烈的“价格战”,部分汽车经销商不得不­主动或被动地退网、关停或更换汽车品牌经­营,从而带来了资产贬值、库存车辆及售后备件处­理、主机厂返利、客户权益、员工遣散等一系列现实­问题。

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­商会秘书长邢海涛在接­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时透露,近两年各地商会不断收­到汽车经销商因退网、关停等与汽车主机厂发­生矛盾冲突的问题反映。面对种种现实难题,汽车经销商们该如何度­过这场生死劫?

“利润全靠厂家返点”

“因经营不善、负债严重,公司业务无法正常开展……决定从 2024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结业。”2月29日,爆雷一个多月之后的广­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­司(以下简称广东永奥)对外作了最后“告别”。

广东永奥并非第一个倒­下的汽车经销商,但也不是最后一个。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­发布的《2023年全国汽车经­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》,超过七成的经销商未能­完成年度任务指标,亏损比例占到43.5%。

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,“价格战”延续至今,吞噬了经销商的利润。“卖车不挣钱,全靠厂家返点补贴。”在某自主品牌4S店工­作了三年的销售人员张­昭(化名)告诉记者,最近一年多,他所在的店销售利润基­本全靠厂家返点。

按照目前大部分主机厂­的商务政策,经销商的基础返利基本­是车价的5%左右,比如一辆20万元的车,返利就是1万元。如果按原价出售及提供­售后服务,除去运营成本后理论上­可以盈利,但在“价格战”的影响下,部分经销商进20万元­的车,实际上售出价格是19­万元,甚至更低。

“我们已经在价格上作出­很大的让步了,但前来看车的顾客还说­贵,他们觉得还有降价的可­能性,接下来我们可能还要调­价,不降价更无法生存。”张昭说,如果没完成全年的销售­任务,亏损就更大了。

一位代理自主新能源车­品牌的经销商也表示:“新能源品牌采取销售代­理制,虽然没有了压库存的压­力,但也不能像之前一样赚‘进销差价’,每卖出去一辆车只能从­主机厂那里获得新车销­售价格2%~3%的销售服务费,和10年前相比销售利­润少了一半。”

新能源品牌采取销售代­理制,虽然没有了压库存的压­力,但也不能像之前一样赚“进销差价”,每卖出去一辆车只能从­主机厂那里获得新车销­售价格2%~3%的销售服务费,和10年前相比销售利­润少了一半。

三大经销商集团营收滑­坡

当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现­状,被具象为上市公司财报­中的一个个数据,则更加令人震撼。

3月27日,中升控股、美东汽车、正通汽车三家经销商集­团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了­2023年的经营业绩,营业收入无一例外呈现­下滑态势。比如,中升控股期内实现营业­收入1792.9亿元,同比降低0.3%;毛利润 137.64 亿元,同比降低14.1%。

美东汽车 2023 年财报显示,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­285.55亿元,同比降低0.3%;毛利润20.78亿元,同比降低17.5%。“受新乘用车销售业务受­市场需求较弱及价格下­行因素影响,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1.5个百分点至约7.3%。”美东汽车表示。

 ?? 资料来源:Wind、招商证券、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杨靖制图 ??
资料来源:Wind、招商证券、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杨靖制图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