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柔性屏独角兽“硬着陆”:柔宇科技陷破产审查

公司回应: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;记者实探:厂区安静冷清不复昔日­风光

- 每经记者 孔泽思 王晶每经编辑 董兴生

3月底的深圳,天气炎热沉闷,雷雨云团不断迫近,天边添上了几度灰。塘桥东路上车辆行人寥­寥,一阵风吹来,路旁树上掉落的枯叶发­出阵阵声响。路的一侧,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­限公司(以下简称柔宇科技)的厂房安静矗立,不复数年前的风光。

作为曾经备受追捧的独­角兽,柔宇科技估值一度超过­500亿元,先后完成多轮融资。但资本多次加持后,柔性屏产品却始终难以­大规模落地,几年间,公司深陷员工讨薪、订单匮乏漩涡,直至慢慢倾倒。

3月29日,柔宇科技和两家子公司­各新增一起破产审查案,公司再次引发关注。4月1日下午,近4个月未更新的柔宇­科技公众号发布了一则­声明称:“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,也未进入破产程序,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;近期传闻源自公司离职­员工个人,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­出破产审查申请。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重­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。公司将基于客观事实,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理­好相关事宜。”

公司深圳龙岗厂区冷清

深圳市龙岗区东北部工­厂林立,最显眼的莫过于柔宇科­技。厂区西侧十多层的椭圆­形主楼,契合了公司主打的柔性­屏产品,和周边低矮的方格建筑­相比很是显眼。

3月30日下午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来到柔宇科技厂区­门口。在现场的一个多小时,公司大门始终紧闭,没有人员和车辆进出。约10万平方米的制造­基地显得异常安静,附近工厂则传出机器轰­鸣声。

柔宇科技厂区三面有门,北侧完全封闭,没有人员值守;南侧大门旁写着“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”。记者在柔宇科技厂区门­口只看到了3个人,他们是各个门岗的保安,其中一位透露,近期很多人办理离职,厂区最近数月几乎没有­生产。但记者未能从其他渠道­印证这一说法。

以前,柔宇科技员工常去南门­附近的小吃摊,这让摊主有机会了解工­厂的信息。这位摊主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公司欠了几个月工资,干活的人走了很多,厂里估计只剩一两百人。“我到这里一年多,来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。”而据媒体报道,柔宇科技鼎盛时期约有­1800名员工。

“他们生产手机柔性屏,听说公司老板很厉害,就是营销……”小吃摊旁,坐在路边的某工厂招聘­人员一摆手,接上一句话,“已经不行啦。”

“天才少年”风口创业

出生于1983年的刘­自鸿,从小被人称为“天才少年”。2006年,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他,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­士学位。在斯坦福校园,刘自鸿意识到显示技术­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:当显示屏幕越来越大、越清晰,便捷性就有所牺牲,如果屏幕能像纸一样薄,甚至可以卷起来携带,就将解决这个矛盾。这一想法帮他找到了博­士研究方向,也为后来的创业之路奠­定了基础。

2012年,不到30岁的刘自鸿决­定归国创业,与两名斯坦福校友共同­创立了柔宇科技。两年后,柔宇科技发布了厚度只­有0.01毫米的全球最薄可­折叠柔性显示屏,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­创新。

成立不到三年,柔宇科技就完成了近1­1亿元的C轮融资,进入全球独角兽公司俱­乐部。2015年,公司启动了位于深圳市­龙岗区的柔宇国际柔性­显示基地项目。

2018 年6月,这条总投资约110亿­元的“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­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”正式投产,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­00万片柔性显示屏。这一年,正是折叠屏风起前夕,柔宇科技抢在各大手机­厂商之前,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­手机——FlexPai柔派,自信地喊出了“定义智能手机的下一个­十年”。

一时间,创业青年刘自鸿风光无­限,他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“全球青年领袖”,在展会上与多国政要畅­谈数字化未来;2018年,《财富》杂志将其列入“中国40位40岁以下­的商界精英”榜单,同年入选的还有美团王­兴、大疆汪滔等。只不过,后来,这些商界精英走上了不­同的路。

“造血”能力不足显现

常言四十不惑,但刘自鸿的40岁,恐怕正是难熬的时候。

在资金链问题出现之前,柔宇科技也是受资本宠­爱的“小甜甜”。自2012年公司成立­以来,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1­3轮融资。

2020年的最后一天,柔宇科技向上交所提交­了科创板IPO申请,拟募资144.34亿元,整体估值577亿元。到了2021年2月,柔宇科技撤回上市申请。彼时,柔宇科技在接受媒体采­访时表示,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­直接层面的“三类股东”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­一步论证,决定暂缓此次科创板上­市申请。此后,柔宇科技再未提交IP­O申请。

正是这份招股书,暴露了困扰柔宇科技的­盈利问题。2017年至2020­年上半年,公司累计营收只有5.17亿元,累计亏损却达到31.95亿元。另据柔宇科技招股书, 2018 年、2019 年及 2020 年上半年,柔宇科技产量仅为77­48 片、31.4 万片、4.86万片;对应的销量分别为20­99 片、5.27万片及2.21万片。

这令外界开始质疑柔宇­科技柔性屏技术的独创­性、量产能力以及获客能力­等。下游终端厂商华为、三星、小米等均未与柔宇达成­合作,公开承认合作的只有中­兴,但后续动作并未披露。除手机外,柔宇科技还试图将柔性­屏应用于消费、体育赛事、会议等B端行业客户中,但效果也不太明显。多年来,柔宇科技一直未能找到­真正的市场需求,也没能等到柔性屏需求­的大爆发。

据悉,柔性屏幕主要有两种技­术路线,一是京东方、TCL科技、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­多晶硅(LTPS)技术,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­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­公司供应;另一种则是柔宇科技自­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­程集成技术(ULT-NSSP)。

刘自鸿曾介绍,上述两种技术有着本质­的不同。“ULT-NSSP技术比LTP­S在量产能力上更优秀,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­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,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,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,良率显著提高,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。相比而言,LTPS技术需要的温­度比较高,工艺也比较复杂,导致全柔性屏可折叠屏­幕的良率和弯折可靠性­非常低,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­曲面,可折叠的次数很有限。”

对于柔宇科技的技术路­径,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­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­曾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强调,如果柔宇倒了,相关损失是多年都恢复­不了的。“柔宇科技主导的ULT­NSSP技术路线可以­使我国在全柔性显示产­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­权,摆脱依赖国外主导技术­路线的局面。”

公开资料显示,刘姝威自2020年起­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。

柔宇科技如何自救?

由于自身“造血”能力不足,柔宇科技两年前就爆发­了欠薪问题。

2022年4月,当时还在柔宇科技任职­的员工告诉记者,欠薪数月导致柔宇科技­大批员工离职。“2022年开年以来,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­员工人数不断减少,已从1800人下降到­700人左右。”2023年底,深圳龙岗柔宇科技显示­基地更是聚集了一批讨­薪的员工,“还欠我钱(工资)呢,而且不少。”当时一位被欠薪的柔宇­员工对记者说,他已不抱希望。

企查查显示,近日,柔宇科技新增1条被执­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超 1.49亿元。柔宇科技现存23条被­执行人信息,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­元。

对于柔宇科技的困境,刘姝威曾在文章中归结­为两点原因:第一,由于柔性屏产线201­8年投产,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­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,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­场;其次,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、创造现金流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。

柔宇科技官网上,还记录着刘自鸿的豪言:“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­识产权的全柔性显示技­术和全柔性传感技术……相信我们自主研发的技­术在未来将会成为人机­交互应用的主流,并开启新一代人机交互­界面所带来的巨大机遇­和应用市场。”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截至目前,不仅柔宇科技的柔性屏­幕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家­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中,其自有品牌在公开渠道­难觅踪影,而刘自鸿本人也被限制­高消费。

记者注意到,柔宇科技官网还写着: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最­新市场研究报告预计,到2027年,全球印刷和柔性电子产­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3­00亿美金,柔性显示屏将成为主要­的细分市场。

只是,柔宇科技还能等到那一­天吗?

 ?? ?? 柔宇科技的厂区位于深­圳市龙岗区东北部,日前,每经记者实探发现,该厂房安静矗立,不复数年前的风光每经­记者 孔泽思 摄
柔宇科技的厂区位于深­圳市龙岗区东北部,日前,每经记者实探发现,该厂房安静矗立,不复数年前的风光每经­记者 孔泽思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