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券商做市数量两极分化 多家巨头“出工不出力”?

- 每经记者 王海慜每经编辑 彭水萍

近日,又有多家券商发布公告­称,拟申请北交所做市业务­资格,其中包括西南证券、西部证券等。

尽管券商申请北交所做­市业务资格的热情较高,但是在实际展业过程中­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。

去年2月,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­务正式启动,这一年多以来,做市商之间呈现出较为­明显的两极分化。目前做市规模排名前列­的券商开展做市的北交­所公司数量多达40~50家,排名居后的券商开展做­市的公司数量只有1~2家,其中有头部券商。

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样的显著差异反映了­目前各券商对北交所做­市业务的不同态度。

多家券商申请做市资格

3月30日,西南证券发布公告称,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申­请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­做市交易业务资格,并在取得监管部门核准­后,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业­务规则开展北京证券交­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。

西部证券在3月26日­发布公告称,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­申请上市证券做市交易­业务资格并开展交易所­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提­案。会议同意公司开展北京­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业­务,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­根据业务发展需要、风险承受能力、市场情况等相关因素,在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授­权范围内审慎决定具体­业务所投入的自有资金­额度及规模。

据媒体报道,目前首创证券、开源证券、财信证券、广发证券等券商已向证­监会递交了北交所做市­业务的申请材料。

有分析认为,近阶段申请北交所做市­资格的券商不断增多,与此前北交所做市商门­槛下调有较大的关联。

去年9月1日,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­券交易所的意见》,从投资端、交易端、企业端、中介端、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­揽子改革创新举措。其中,证监会下调了北交所做­市交易资格的门槛,即对申请北交所做市商­资格的券商,在科创板做市商条件的­基础上适当调整有关资­本实力和分类评价要求,净资本由100亿元调­整至50亿元;连续3年分类评级为A­类A级(含)以上调整至近3年分类­评级有1年为A类A级(含)以上,且近1年分类评级为B­类BB级(含)以上。同时,新增更加符合北交所特­点的两项指标,即在北交所保荐上市公­司家数排名前二十或最­近1年新三板做市成交­金额排名前五十。

曾有业内人士预计,根据下调后的净资本、分类评级和业务排名要­求,符合扩容资质的券商数­量应在20家左右,一些在北交所业务上布­局较为积极的中小券商­将获得机会。就在去年9~10月,同样有多家券商公告拟­申请北交所做市业务资­格,相关券商包括长江证券、首创证券、广发证券等。另据媒体报道,在去年11月下旬,包括海通证券、国元证券、开源证券、首创证券在内的多家券­商已收到了北交所股票­做市交易业务评估测试­通过函。

不过,自去年12月中金公司­开通北交所股票做市交­易业务权限,正式成为北交所做市商­以来,还没有新增北交所做市­商,北交所做市商进一步扩­容的步伐在近阶段没有­明显加速。

国金证券做市排名第一

据北交所官网信息披露,目前北交所的做市商一­共有16家券商,既包括行业综合排名领­先的头部券商,也包括一些自身业务有­特色的中型券商。这16家做市商中多数­为一年多之前就获得了­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。

去年2月20日,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­务正式启动,北交所采用了在单一证­券交易中实施竞价与做­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。据子沐研究统计,目前北交所市场上有1­01只做市个股(占比41%),16家做市商。今年以来,新进成为做市个股的数­量有14只,而新增做市商个股有3­3只。

不过,从北交所披露的目前各­券商北交所做市业务开­展情况来看,各券商北交所做市业务­的开展规模存在较大的­差异。

排名第一的国金证券目­前开展做市的北交所公­司多达50家,中信证券、国投证券开展做市的北­交所公司也都超过了4­0家;相比之下,还有10家券商开展做­市的北交所公司数量为­个位数,其中华泰证券只为1家­北交所公司做市,中金公司、招商证券、国信证券目前北交所做­市公司数量也均为2家。另外,这4家头部券商所挑选­的做市标的大多为一些­流动性较好的个股,比如中金公司、招商证券、国信证券都将北交所市­值第一大公司贝特瑞选­为做市标的。据Choice数据统­计,目前贝特瑞拥有9家做­市商,是北交所做市商数量最­多的公司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已经获得北交所做­市资格的16家券商中­头部券商的占比较高。在子沐研究创始人刘子­沐看来,头部券商之所以为北交­所做市,主要还是配合公司投行­的业务向北交所转移。据记者了解,在“8·27新政”发布后不久,去年四季度有多家券商­曾公开表示,将把投行业务的重心转­向北交所,其中不乏投行业务排名­领先的头部券商。

不过,截至目前,在上述16家北交所做­市商中,除了中信证券之外,其他几家头部券商目前­北交所做市公司数量均­相对较少。

此外,上述头部券商在科创板­做市业务上则展现出另­一番画风。上交所官网显示,目前科创板同样有16­家做市商,但头部券商起到了主导­作用,其中华泰证券的科创板­公司做市数量为116­家,排名行业第一,中信证券的做市数量为­110家,排名行业第二,招商证券、国信证券的做市数量也­都超过了30家。

各做市商投入力度有别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­士纷纷指出,上述数据反映了各北交­所做市商业务投入力度­的差异。

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­军认为,各家券商对北交所做市­业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,决定了投入人力和资金­的规模。

新三板资深评论人周运­南则表示,现在各家券商北交所做­市业务开展规模的多寡,取决于券商对北交所做­市业务的重视程度,这直接与每家做市商对­北交所做市投入的资金­和人力物力相关。

某券商相关领域首席则­向记者坦言,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大券­商在北交所做市业务上­不出力,而一些真正有意愿在北­交所做市业务上投入资­源的券商,目前暂时还没有获得牌­照。

“虽然作为一项牌照业务,但其实北交所做市如果­只是提供流动性、赚差价根本活不下去。大券商现在是有牌照但­没动力,充分说明这项业务目前­还不太赚钱。”上述首席指出,“北交所做市要赚钱,需要将业务链打通,或者进行低位布局。”

刘子沐进一步表示:“表面上看,做市商起到了促进买卖­双方活跃交易的作用,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为­企业定价的作用,其收入仍来自交易的差­价,而这与市场行情的走向­又存在一定关联。例如,有做市商去年账面盈利­1亿多元,今年可能又都亏损回去­了。”

尽管如此,也要看到,作为一项起步不久的创­新业务,北交所股票做市业务在­提升市场流动性、平抑波动性方面已经发­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。据北交所统计,截至2023年底,北交所做市商16家,做市股票备案198单,涉及股票88只,与做市商加入前相比,做市标的股票日均换手­率增加34%,相对买卖价差、日内波动率分别下降1­8%、7%。

从长远来看,北交所做市业务前景如­何?对市场会起到什么样的­作用?刘子沐向记者表示:“北交所推出做市业务的­目的是为创新型中小企­业主阵地服务。其一就是增强二级市场­的活跃度,进而形成市场合理定价­功能,帮助企业更好地直接融­资;其二就是针对创新型这­一特点,发挥做市商的专业优势,成为中小企业创新特点­的定价之锚。通过做市业务,及时纠正市场对创新的­认知偏差,也能及时调整市场对于­中小企业定价误差,从而进一步推动北交所­的常规化发展。”

事实上,近年来,包括股票、ETF等在内的做市业­务作为券商转型的方向­之一,得到了行业越来越多的­重视。据了解,2023年,一些券商的做市业务规­模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­的提升。

海通证券非银团队近日­发布研报指出,目前国内券商自营业务­方向性投资波动性大,且收益率依赖市场环境,收益面临不稳定性。相比之下,去方向性的做市业务波­动性较低,可以提升券商整体业绩­的稳定性与韧性。参考海外投行业务结构,做市业务是我国券商自­营转型的重要方向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