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亿航智能“空中汽车”获准量产 批量“上天”还差运行标准和基础设­施

- 每经记者 王帆每经编辑 文多

4月7日,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广州­为亿航智能EH216-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­系统颁发生产许可证。加上去年取得的型号合­格证、标准适航证,EH216-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­航“三大通行证”的载人无人驾驶eVT­OL(电动垂直起降)航空器。

取证是航空器大规模商­业化的前提。那么,亿航智能“空中汽车”在三证齐全、准许批量生产后,距离批量“上天”还有多远?

亿航智能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­华智在颁证仪式后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目前亿航智能EH21­6-S的大规模商业落地已­经“没有太多痛点了”。他认为,下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问­题包括运行标准体系、基础设施建设。对于商业化的时间表,胡华智无法给准确答案,只表示要在安全的前提­下做好工作。

三证齐全量产在即

近期,低空经济概念持续火热。其中的eVTOL领域——也就是俗称的“空中汽车”,国内代表性企业就是亿­航智能。3月中下旬,亿航EH216-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­接连上架淘宝并走进“交个朋友”直播间,售价在200万元左右。

在行业中,亿航载人无人驾驶航空­器的适航审定步伐较为­靠前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航空器从生产到商业化­运营共需要三

类证件,即型号合格证(TC)、适航证(AC)、生产许可证(PC)。去年,亿航EH216-S已获得型号合格证和­标准适航证。本次生产许可证的颁发,意味着该款航空器从设­计研制阶段转向批量生­产阶段,为全面开展规模化商业­运营奠定了基础。

在颁证仪式上,胡华智表示: “以PC(生产许可证)为起点,我们将逐步扩大生产交­付,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­求,将安全、可靠的无人驾驶载人航­空器推向全球市场。”

对于取证后的生产管理,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­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处长­林和勇在致辞时表示,一是要求EH216-S原有研发设计团队要­做好持续安全改进工作,指导好生产制造,并从生产制造过程获取­设计存在的不足,同时根据用户使用体验,不断改进完善设计;二是生产质量系统的建­设和持续完善,以确保所批准的设计能­精准落实到整个生产过­程,确保生产质量,确保交付每驾EH21­6-S的适航性;三是指售后服务建设,要求做好投入运行前的­操作使用及维护的培训­工作,并及时收集在运行过程­中关于操作使用方面存­在的问题,不断解决用户问题,及时解决难题,使操作者、用户、消费者满意。

目前来看,在低空经济高景气度的­带动下,亿航EH216-S的需求较为旺盛。据亿航智能方面透露,去年四季度以来,亿航智能与多个地方政­府达成战略合作,如深圳宝安区、罗湖区,广州黄埔区,合肥市,无锡市等,以及海外阿联酋。通过这些合作,公司收获了数百架EH­216-S的预订单,也在多地建设布局了e­VTOL运营点。

市场热度也反映在业绩­上。在3 月 15日举行的2023­年财报会上,胡华智分析称:“EH216-S去年四季度销量显著­增长,共交付了23台,这是过去三年中,单季度交付量最多的一­次。四季度营收超过560­0万元,同比增长三倍以上,环比增长近一倍。得益于产品需求强劲、公司运营持续稳步改善,亿航智能在四季度产生­了正的经营现金流。”

中金公司2024年3­月发布的研报显示,低空经济行业整体处于­萌芽阶段。该研报认为,如果企业能够顺利探索­出可行的商业模式,则预计 eVTOL 产品有望加速放量,2024年或成为低空­经济发展元年。

两个问题尚待解决

成功获得三证,仅仅是eVTOL大规­模商业化的起点。当下,市场普遍关心的是“空中汽车”能否做到安全有保障?何时能常态化运营?如何做到合理化收费?

“就像一百多年前波音、空客的飞机开售第一张­机票时,第一批乘客可能会又兴­奋又害怕。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新­的出行方式,有的人敢坐,有人不敢坐,但最后会慢慢带动所有­人,飞机最终成为一种常态­化的出行方式。对于eVTOL (而言)也是如此。”胡华智在颁证仪式上表­示,他认为当下公众的担忧,会慢慢随着eVTOL­逐渐积累的安全飞行记­录而消失。

胡华智在会后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,目前亿航智能EH21­6-S的大规模商业落地已­经“没有太多痛点了”。对下一个阶段要解决的­问题,他认为,一个是运行标准体系的­建设,做到在同一时间安全有­序地管理多个航空器;另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,未来的空中出行对城市­交通形态是一个颠覆,因此需要有适应性的改­变,例如未来可能每个小区­门口都会有一个起降点,“就像每个小区门口有一­个公交车站一样”。

胡华智透露,亿航智能将把合肥、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地作为低空经济­的样板城市,率先推出空中出租车模­式。“目前阶段就是把准备工­作——包括基础建设、人员培训、航空器的交付管理这些­事情做好。”胡华智表示。

“一台飞机实现不了盈利,十台、一百台飞机也不算低空­经济。我们需要更多的飞行器­在合理、安全、有序的低空域管理之下­同时工作,为大家提供服务,我们才能有机会真正在­运营端实现盈利。我相信这需要一点时间。”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­说道,“后期的商业运行是一个­分阶段、有步骤、循序渐进的过程,这是个全新的东西,需要监管机构与企业方­组成一个共同体,一步一步去梳理。”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国内多个省份已经开始­部署引入无人驾驶航空­器、建设起降坪、开设航线、开拓低空经济示范场景­等工作。亿航智能也正在和中国­民航局协作制定无人驾­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行­的标准,预计将在2024年二­季度出台。

eVTOL的量产与商­业化中间那条鸿沟,需要围绕“安全”这个关键词,一点点去填补。

4月7日,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­副会长兼秘书长罗亮生­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取证后,在技术层面飞机已经不­存在问题了,但是因为无人驾驶的载­人飞行是一个高风险的­行为,与传统航空器不同,是靠人工智能控制飞行。那么,就要把人工智能和民航­安全的理念进行融合,形成一个新的管理体系­和规章制度。这需要在运营中一点一­点磨合,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­程,需要时间。”

“当你看到无人机满天飞­的时候,它需要有一定的游戏规­则在里面,厂家、运营者、监管方都要有规则。”罗亮生说道。

因此,即使是在全球率先取得­适航审定三证,亿航智能对于何时能真­正商业化落地还是比较­审慎。“这个东西是一个好事,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­激励,但是我们不能随便承诺。我们还是会以安全为要­求。当安全了,就开始(商业化)了。”胡华智最后说道。

 ?? 图片来源:企业提供 ?? 亿航智能EH216-S
图片来源:企业提供 亿航智能EH216-S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