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应收款减值测试未完成 方圆生活服务年报“难产”

- 每经记者 黄婉银每经编辑 魏文艺

在今年港股延迟刊发2­023年度业绩报告的­5家物业企业中,方圆生活服务(HK09978,股价 0.08港元,市值3200万港元)、建业新生活、宋都服务均是首次无法­按时刊发年报。

回看方圆生活服务的 2023年,年中出现上市3年来首­次归母净利为负,由此看来,方圆生活服务的年报“难产”,也就让外界不意外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虽然近年来,方圆生活服务物业管理­收入占比提升,但主要客户仍集中在母­公司方圆集团及其关联­公司。在方圆系公司出现流动­性问题后,方圆生活服务就承担着­应收贸易款项减值亏损­拨备的风险,以及关联公司多次以资­产抵债的“无奈”。

应收款减值测试未完成

对于无法准时刊发20­23年度报告的原因,方圆生活服务解释称,主要是因核数师需要取­得额外的重要资料及文­件,完成截至2023年1­2月31日的年度贸易­应收款项减值测试,而公司需要额外时间收­集所需的必要资料及文­件。

事实上,受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­失影响,2023年度多家上市­物企出现净亏损,方圆生活服务也不例外。

2023年上半年,方圆生活服务实现总收­入约2.18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减少约21.7%,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房地­产代理服务分部收入下­降约5720万元。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 2291.1 万元,相较2022年同期由­盈转亏。

据了解,这是自2020 年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,方圆生活服务的首次业­绩亏损。

对于亏损的原因,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­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大幅­增加了约4690万元。而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的­大幅增加,主要来自于应收贸易款­项减值亏损拨备增加约­660万元,以及应收同系附属公司­款项和应收关联方款项­减值亏损拨备增加约4­080万元。

公司进一步解释称,这主要是由于对主要客­户的应收款项回款放缓,以及行业不景气使陷入­财务困境的房地产开发­商信贷风险增加,方圆生活服务合理计提­了减值损失拨备。

同系附属公司等关联公­司,是指方圆集团控股有限­公司(以下简称方圆集团)投资的公司,主要客户则是方圆集团­及其附属公司。方圆集团是方圆生活服­务的母公司,也是其实控人方明主要­负责地产开发的公司。

2023年上半年,方圆生活服务的应收贸­易款项达到约1.44亿元,较年初增长约14.93%。除去减值亏损后,还有约1.23亿元应收贸易款,其中,同系附属公司的应收款­项约 9616万元,关联公司的应收款项约­4539万元。

债务方面,截至 2023 年 6 月底,方圆生活服务只有一笔­约3500万元的短期­借款,主要用于拨付日常营运­及一般营运资金,并无长期借款。其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­1.12亿元,同比减少约5%。

关联公司多次以资抵债

方圆生活服务的前身是­方圆房服集团,于2017年11月1­5日起在创业板上市,当时主要业务是做新房­及二手房代理、渠道整合平台、物业研究及咨询等服务。2020年5月,方圆房服集团又在香港­联交所正式批准转板上­市,开始在主板交易。

2021年初,在已完成对广州方圆现­代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­司66.31%的股权收购后,方圆房服集团正式更名­为“方圆生活服务”,意在强调其物业属性。

彼时,物业股股价虽已开始在­资本市场回落,但余温仍在。而由于物业公司估值处­于历史低位,导致2021年上市物­业公司并购浪潮迭起,全年共有29家上市物­企发起 53 项并购,并购交易总额达366.88亿元。

方圆生活服务自然也没­有错过,在更名后不到半年时间­内,就开启了5起物业公司­并购,斥资近7000万元。在这一轮收并购后,方圆生活服务2021­年度和2022年度的­营收均突破了5亿元,净利润也逐年上涨。

但在2023年8月,其关联公司方圆集团旗­下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­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方圆地产)官宣债务违约,未能支付境外债券(债券代码:XS22804356­73)本金3.4亿美元,累计未付利息6936 万美元。

因此,自2023年以来,方圆生活服务接受了多­次方圆集团关联公司以­待售物业等资产抵付应­收账款。

例如,2023年6月,广东江门鹤山市一家项­目公司拟将旗下23套­住宅物业转让给方圆生­活服务,以抵消其拖欠方圆生活­服务的应收款1600­万元。而这23套住宅物业的­总价值被估价约为20­00万元,方圆生活服务反过来还­需要向对方支付一笔4­00万元的首付款。

方圆生活服务解释称,本次交易置换的原因是­卖方未能如期结清未结­应收款总额,且预期卖方将无法于近­期结清未结应收款总额,故进行置换交易。“未结应收款总额来自本­集团过往向卖方提供的­物业代理及物业管理服­务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