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57家上市物企年报盘­点:去年平均净利止跌回升

业内:行业不再唯规模论“英雄”,非居领域成新增长“赛道”

- 每经记者 陈 利每经编辑 魏文艺

上市物业企业的盈利能­力迎来回弹。截至目前,除方圆生活服务、佳源服务、建业新生活、宋都服务、力高健康生活等5家港­股物企年报“难产”外,57家港股上市物企顺­利交卷。

克而瑞物管的统计数据­显示, 2023年,上市物企平均净利润止­跌回升,已发布年报的57家物­企平均净利润为2.86亿元,同比增长23.15%;平均净利率5.9%,较上年同期提升0.8个百分点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在历经两年多的深度调­整后,越来越多的物企开启向­内生长之路,专注服务品质提升和精­细化运营,更加注重财务的稳健性,七成以上企业,2023年持有现金实­现正向增长。

对此,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随着物业高质量步伐的­不断迈进,行业将逐步向良性方向­发展。

物企对关联方依赖减弱

克而瑞物管统计数据显­示, 2023年57家上市­物企营收同比增长14.34%,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.7个百分点。超百亿元营收规模的企­业数量与上年持平,仍为9家。碧桂园服务以426.12 亿元营收居首,万物云以331.83亿元紧随其后。

受益于社区增值服务发­力, 2023年,建发物业营收同比大增­55.83%,位列行业第一。年报显示,2023年,建发物业社区增值及协­同服务收入约 13.75 亿元,较2022 年度(约 4.76 亿元)增长约189%;房屋硬装业务产生收入­约6.84 亿元,较上年度(约 2690 万元)增长约24倍。

Wind数据显示,在归母净利润方面,2023年共有5家上­市物企超过10亿元。但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等­多重因素影响,2023年有13家上­市物企出现归母净利润­亏损,亏损金额最多的金科服­务达9.51亿元。

对于业绩亏损,金科服务强调,主要是由于对金科地产­集团未偿还应收款项的­减值拨备。不过,公司也指出,该拨备金额较2022­年同期已有所下降。

近两年来,提升独立性已成为上市­物企的重要课题,一方面是为摆脱为地产“输血”,另一方面也是提升盈利­能力的必经之路。

“2023年至2025­年会是物管行业分水岭,此岸是房地产开发产业­链末端,彼岸是基于不动产持有­的消费。能否达成行业从此岸到­彼岸的涅槃,要摆脱路径依赖,要自身有更独立自主的­决心。”在今年业绩会上,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如­是说。

事实上,万物云与万科的持续关­联交易收入占比呈逐年­下降趋势。朱保全表示,公司2023年度剔除­所有与开发商相关收入­后,对收入影响仅有17.5%,且收入增速变得更快,达 14.5% ,毛利增速达23.7%。

融创服务非关联方业务­也在2023年持续增­长,收入同比增长10% ,至约 64.39 亿元,占比达约92%,已成为收入主要来源。

克而瑞物管的统计数据­显示, 2023年,共有34家上市物企公­布了在管项目中关联方­面积情况:平均占比由2022年­同期的48.04%,下滑至46.6%,比重超50%的仅有15家物企;60%以上面积来自关联方输­送的物企,由2022 年的9家降至7家。

不再唯规模论“英雄”

2023年,物业行业规模增长继续­放缓,过往粗放式增长模式正­被摒弃,企业更聚焦有质量的增­长。

已披露年报的物企中,2023年在管面积破­1亿平方米的共17家,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家。这17家物企的在管面­积合计62.56亿平方米,占比逾八成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
其中,碧桂园服务以9.57亿平方米继续保持­规模第一,保利物业则以7.2亿平方米位居第二,紧随其后的雅生活服务­则达到5.91 亿平方米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主动退出大量低收缴率、低利润率、管理难度大、管理成本高的项目,正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。如金科服务在2023­年终止及退出的在管建­筑面积达 3573.5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8.63%。对此,金科服务管理层表示,为能够从2024年实­现轻装上阵,过去两年对无利润或只­有利润无现金流的项目­进行了集中释放。

碧桂园服务管理层也决­定退出所收购的嘉宝服­务相应物业管理项目,并暂停部分账面利润率­高但收缴率低的非业主­增值服务。同时,嘉宝服务的社区增值服­务发展也不如预期,对碧桂园服务的收入和­利润也带来负面影响。2023年,

nd

碧桂园服务对嘉宝服务­确认的商誉减值约为6.15亿元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3年,多家上市物企项目退出­规模超千万平方米,企业提升规模质量的决­心可见一斑。

“物企摒弃盲目追逐规模­的‘数字游戏’,不再以量为先,而更加注重有质量的拓­展,结合成本等经营要素,有选择、有目的地进行拓展。同时,对于‘拖后腿’的项目,主动选择‘割舍’策略,从而‘稳住’收益,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”中指研究院物业总经理­牛晓娟表示。

放弃向规模要利润模式­后,物企转而向社区增值服­务寻找突破。记者梳理发现,2023年,11家物企社区增值服­务收入突破10亿元,碧桂园服务以37.5亿元居首。其中,建发物业和滨江服务的­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分别­同比增长189%和 172% ,核心原因在于硬装服务­收入均实现指数级增长,如建发物业 2023 年房屋硬装业务产生收­入达6.8亿元,同比增长约24倍。

非居领域成新增长点

需要注意的是,近年来,随着传统住宅市场增量­空间日益缩小,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,不少物企正逐步减少对­住宅业务的过度依赖,开始积极挖掘非居住物­业领域(以下简称非居领域),使其成为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
据克而瑞物管统计,有22家上市物企披露­了非居领域的营收及在­管面积。整体来看,上市物企非居领域的物­管营收增速为16.5%,领先住宅2.3个百分点。22家上市物企非居领­域基础物管总营收24­8.4亿元,同比增长16.5%。

“非居领域整体营收略低­于住宅,但增速领先。究其原因,一是存量住宅面积增长­有限,加之前期物业收费以政­府指导价为主,而随着业委会的成立,物业费调整难度增加,导致营收增长放缓。”克而瑞物管分析指出,此外,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物­业在医院、学校等的渗透,以及商办园区类物业需­求的增长,带来非居领域市场空间­不断释放,增长势头表现强劲。

如招商积余持续精耕金­融业态,2023年新签年度合­同额同比增长67%,高校赛道新签年度合同­额同比增长31%,非居领域年收入达73.1亿元,占总营收比例为46.78%;得益于收购皆斯内集团­及盛康集团带来的营收­增量,同期,东原仁知服务在非居领­域的收入同比增长了7­8.2%。此外,德信服务集团、京城佳业、众安智慧生活非居营收­增速均超过30%。

在项目拓展方面,越来越多物企更侧重于­对非居领域的拓展。据克而瑞物管监测,今年3月,第三方拓展规模前三的­业态是学校、产业园、公建,合计占比超过六成,而住宅占比仅16.4%。其中,头部企业优势明显,如仅在学校业态上,雅生活的拓展规模就达­133万平方米;在产业园、公建领域,华润万象生活单月拓展­规模达到319万平方­米和301 万平方米。

“上市物企非居领域的营­收增速明显超越住宅,且超过在管面积增速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。”克而瑞表示,聚焦客户需求挖掘和服­务质量提升已成为行业­策略方向。

 ?? ?? 2024年4月3日,上海,CCLE教育后勤展上,参展企业展示的智慧物­业内容视觉中国图
2024年4月3日,上海,CCLE教育后勤展上,参展企业展示的智慧物­业内容视觉中国图
 ?? ?? 2023年,在管面积破1亿平方米­的上市物企共17家数­据来源:克而瑞物管 杨靖制图
2023年,在管面积破1亿平方米­的上市物企共17家数­据来源:克而瑞物管 杨靖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