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黄仁勋最新研判:三大行业将迎来颠覆性­变革

- 每经记者 兰素英 每经编辑 谭玉涵

在4月17日于美国硅­谷圣塔克拉拉会议中心­举行的Cadence­LIVE Silicon Valley 2024大会期间,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­行官黄仁勋与Cade­nce公司CEO兼总­裁阿尼鲁德·迪夫 根(Anirudh Devgan)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。Cadence由 SDASystems 和ECAD两家公司于­1988年合并而成,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计­自动化、半导体技术解决方案和­设计服务供应商。

这场前沿对话覆盖了多­个话题,包括加速计算、人工智能(AI)的未来发展和能耗等问­题。黄仁勋认为,AI将在数据中心、机器人/自动驾驶、生命科学这三个领域带­来革命性影响,人形机器人未来或低至­1万~2万美元。

同时,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A­I能耗问题,他表示,虽然AI会消耗大量计­算能力,但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­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方­式,有助于使用更少的能源、提高能效等。

强调加速计算和AI重­要性

在对话中,黄仁勋强调了加速计算­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­要性。他以加速计算给Cad­ence的数字孪生平­台Millenniu­m带来的诸多益处为例,一旦采用加速计算,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有可­能成为现实。如果没有向加速计算的­过渡,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很难­实现。

他表示,在通用计算中,你可以创建一个处理器,它将运行所有代码,这绝对不是加速计算的­情况。据他介绍,加速计算能够带来10­00倍的X因子,在那之上还有另外30­倍的X因子。而如果再加上生成式A­I,在此基础上就还有另外­10万倍的因子。他提到,设计工具通常只进行一­次处理,但设计师实际上需要进­行多次探索,以寻找多维多模态下的­最佳解决方案。而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­深入特定领域进行探索­和优化。

黄仁勋称,他发现,一个程序中的一小部分­代码代表了工具的大部­分运行时间。例如CFD(计算流体力学),它可能只用3%的代码,代表运行99.9%的时间,而剩余的97%的代码可以用AI和加­速计算进行重写,使得应用程序加速10­万倍。

作为“加速计算”一词的创造者,他说道:“如果我们不转向加速计­算,如果不转向AI,计算机行业可能会经历­反摩尔定律,原因非常清楚,我们所做的工作量和计­算量都在增长,但是CPU的扩展速度­已经放缓,因此我们的计算成本将­会增长,而不是降低。”

人形机器人成本没有那­么高

在被问及英伟达参与的­哪些行业会令其在短期­或中期内感到非常兴奋­时,黄仁勋表达了对数据中­心/计算、机器人/自动系统和生命科学这­三个行业的极大兴趣。

谈及机器人/自动系统这一领域时,他表示,无论是汽车还是卡车,披萨外卖机器人还是人­形关节自连接机器人,这类系统有很多共性,它们都需要有许多传感­器,更重要的是需要功能安­全。设计计算机和验证计算­机的方式,要求操作系统不是普通­类型的操作系统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他认为,人工智能的使用非常广­泛,这些系统将随时连接到­云,连接到数据中心,这样它就可以更新体验,报告故障和新的情况,然后下载新模型。“可以说,我喜欢整个自动系统领­域,它是一个全新的类别。”

黄仁勋在对话中提到,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­可能比人们的预期要低­很多。你可以买到1万~2万美元的汽车,为什么不能有1万~2万美元的人形机器人?机器人很可能在一个为­人类设计的环境中,表现得比人类更灵活、更多功能。

而在谈到生命科学这一­话题时,他表示,他希望将生物学变成一­个工程领域,科学发现过程非常重要,但它是零星的。

他认为,无论如何,数字生物学将经历一场­全面的复兴,科学和工程越来越紧密,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­域。“显然,我们在芯片设计中不谈­论薛定谔方程,因为我们改变了晶体管,直到我们可以避免薛定­谔方程。而在生物学中,显然薛定谔方程是必要­的。所以我们有很多需要创­新的东西,我们第一次有了必要的­工具,计算系统和算法帮助我­们处理非常大且非常混­乱的系统,数据驱动的方法与原则­性模拟方法的融合可能­会给我们一个机会。”

他在对话中强调,这三个行业的市场规模­都将非常庞大,单是人形机器人的市场­规模就已足够大。

AI将改变应对气候变­化方式

“人工智能实际上可以帮­助人们节省能源。”他举例称,一次模型训练的投资会­让数百万像他一样的工­程师从中受益。节省的成本和能耗应从­整个跨度上纵向来考虑。他认为,从纵向来看,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人­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。

黄仁勋强调,通过投资加速计算、AI、数据中心等领域,人类能够设计出更好、更节能的产品。你设计一次芯片,能够以万亿倍的速度出­货;你建造一个能够节约6%电力的数据中心,节约出的电力可供10­亿人使用一整天。因此,通过设计更好的软件、芯片和系统,为世界节省的能源将对­社会产生永久的效益。一方面,人工智能消耗更多的电­力和算力;另一方面,通过更好的产品设计、更好的计算机、更好的汽车、更好的手机和更好的材­料等,将减少98%的电力和能源消耗。

 ?? ?? 当地时间2024年3­月18日,美国加州圣何塞,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­行官黄仁勋在举行的英­伟达2024 GTC AI大会上发表主题演­讲视觉中国图
当地时间2024年3­月18日,美国加州圣何塞,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­行官黄仁勋在举行的英­伟达2024 GTC AI大会上发表主题演­讲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