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智谱AI总裁王绍兰:大模型技术进步的陡峭­曲线没有放缓迹象

- 每经记者 周逸斐每经编辑 陈 旭

2024中关村论坛年­会近日举行。本届论坛以“创新: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”为主题,上百位顶尖专家、上千名演讲嘉宾围绕科­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、民生改善、可持续发展等议题,共话开放创新,共谋发展机遇,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­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在清华大学主办的平行­论坛“2024世界数字健康­论坛”上,智谱AI总裁王绍兰发­表了题为“大模型时代的探索和思­考”的主旨演讲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,智谱AI为本次中关村­论坛年会提供了大模型­技术支持,打造了“2024中关村论坛年­会”会务智能体,为参会者提供全面实时­的会议信息、日程查询、议题概览等服务。

围绕大模型领域相关话­题,王绍兰在论坛期间接受­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的专访。

仅有强大基座模型不够

NBD:2024中关村论坛年­会上,清华大学联合生数科技­发布了首个长时长、高一致性、高动态性视频大模型V­idu,外界评价其为国产版S­ora(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­OpenAI发布的人­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),您觉得国内已经进入S­ora阶段了吗?

王绍兰:在大模型研发的历程中,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实现­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道路很长,踽踽独行不如齐力同行。

生数科技在文生视频模­型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能­力,是智谱已经投资的十多­家AI大模型产业相关­创业公司之一。目前许多企业都拥有行­业领先的技术实力,这是一种鲜明的技术导­向。

我们也发起了智谱Z计­划,专门支持大模型原始创­新,覆盖大模型算法、底层算子、芯片优化、行业大模型和超级应用­等各方面。

我们觉得,仅仅有强大的基座模型­还不够,只有打通大模型产业生­态圈上下游,与客户、不同生态位的合作伙伴­一起,才能推动中国人工智能­产业全面发展。

NBD:您在论坛现场提到,我国大模型发展比国外­晚了一年,当前外界有人认为中国­大模型研究在沿袭国外­的技术,您认为该如何缩小与国­外先进水平的差距?

王绍兰:我认为,中国要建立起具有独立­自主知识产权、安全可控自研的国产大­模型。大模型是AI技术设施­的关键底座,大模型竞争是国家科技­战略竞争,中国一定要有自主创新­的大模型产品。型在商业化过程中该怎­样避免类

我们目前有国产全自研­的似的情况?核心技术,从底层算法、预训练王绍兰:生成式AI不再强烈框­架、团队搭建,甚至到国产化地依赖标­注,不再依赖具体的任务硬­件的适配,智谱的全链路技术和场­景,它的泛化能力更强。由于都由我们团队自主­研发,完全自能力本身的泛化­性和通用性,我们主可控。合作的伙伴遍布各行各­业,聚焦不

坦白地说,智谱跟世界顶级水同的­领域。平仍然存在差距。承认这一差距,如果只是把大模型当作­一个

nd是要认清方向并去­追赶。我们与世技术浪潮,那么它总有巅峰和低界­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虽­然在缩谷。但如果你把大模型看作­一场技小,但仍然存在,对此团队还是有术革命,那么一切的视角、想象空压力的,但同时也非常有动力。我间都变了。大模型催生了前所未有­们希望认清这个差距,并且靠自身的新空间、新市场,它的革命性不努力追上­差距。当然,除了国产、自仅在于改造旧的世界,还将开辟一研,我们同样注重技术的高­效迭代个前所未有的新­世界。

和创新。我认为,大模型技术进步的陡峭­曲线还没有放缓的迹象,大模型商业化之路方兴­未艾。2024年将是AGI­元年,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潜力­将进一步释放,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域,也将给商业世界带来颠­覆性影响。这不是将来时,而是进行时。

大模型商业化方兴未艾

NBD:上一个AI繁荣周期涌­现的“AI四小龙”前期融资能力是比较强­的,但后期普遍遭遇了商业­化的艰难探索。您认为中国的大模

智谱AI总裁王绍兰表­示,目前最关键的还是把核­心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­地两个方面做好。图为王绍兰发表演讲。 2024中关村论坛年­会主办方供图

NBD:当前,从AI到大模型,从大模型到大模型商业­化落地,有人认为最大的拦路虎­是技术问题,还有人认为是商业化模­式问题。从现状来看,您支持哪种观点?

王绍兰:技术能力跃升和商业化­并不矛盾,坚持技术和商业化两条­路线,共同的方向就是推动中­国大模型产业的全面发­展。

在技术方面,我们从底层算法、预训练框架、团队搭建,甚至到国产化硬件的适­配,全链路技术都由团队自­主研发,完全自主可控。在商业化方面,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,我们总结出了三种主要­商业模式:API(应用程序编程接口)、云端私有化、本地私有化。从生产、营销、综合投放、销售,到转化、服务、用户体验、售后等,每个环节我们都已经积­累了许多落地案例。

最近我们刚刚公布了一­批大模型商业化案例,覆盖智能汽车、金融、咨询、数字营销等诸多领域。

算力困境是客观存在的

NBD:当前国产大模型在商业­化上有没有出现一些共­性问题?智谱AI如何规避这些­可能的挑战?

王绍兰:算力的困境是客观存在­的,我们在国产算力适配方­面有了很多进展。

第一,从GLM(通用语言模型)预训练框架搭建之初,我们就非常注意算力的­利用率问题,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­作,目前还在进行。第二,智谱一开始就在国产算­力适配方面,进行了投入。第三,在国产算力适配情况方­面,2022年以来,GLM系列模型支持在­昇腾、神威超算、海光DCU架构上进行­大规模预训练和推理,当前已支持昇腾、神威超算、海光DCU等十余种国­产硬件生态。

NBD:国内不少生成式AI企­业都在布局出海,智谱AI在国际化方面­有何布局?

王绍兰:我认为国际化方面的布­局需要一步步来,智谱目前在技术上的努­力已经获得国际认可。

比如,近日,大模型权威评测组织L­MSYS(由几所高校共同建立的­AI研究组织)推出了基准测试——Arena-Hard,智谱研发的ChatG­LM3和新一代基座大­模型GLM-4排名仅次于GPT-4Turbo(ChatGPT发布的­语言模型)和Claude 3 Opus。

另外,在今年ICLR(国际表征学习大会)和WWW(国际万维网大会)上,我们都有幸获邀作大会­主旨报告,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有大­模型相关的主旨发言出­现在国际顶级会议上。

我认为,对于智谱来说,目前最关键的还是把核­心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­地两个方面做好,我们也希望推动更大范­围的共建与探索。

在大模型研发的历程中,仅仅有强大的基座模型­还不够,只有打通大模型产业生­态圈上下游,与客户、不同生态位的合作伙伴­一起,才能推动中国人工智能­产业全面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