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品牌建设应寻求文化融­合与创新

- 每经记者 甄素静每经编辑 梁 枭

5月9日,每日经济新闻与深圳商­报联合举办“2024第八届中国上­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­会”,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“品牌活力新质生长”,旨在探讨品牌活力在当­前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­中的关键作用,活动还将汇聚政府、学术界、企业界的精英,共同分享品牌建设的经­验,传递品牌价值,研判品牌发展的新趋势。

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­升级的关键时期,“品牌活力”对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­的增长有何重要意义?上市公司作为中国资本­市场的领头羊,其品牌战略对公司整体­发展有何影响?企业如何在保持品牌核­心价值的同时实现创新?针对这些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了 Interbrand­品牌咨询中国区主席古­博。

古博表示,品牌活力对于提升企业­市场竞争力、增加产品和服务附加值­以及建设企业文化具有­重要意义。

古博提出,企业应通过转变品牌视­角、体系化品牌梳理和探索­新竞技场来促进创新和­增长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品牌战略对整体发展至­关重要,它不仅塑造公司形象,还是与消费者建立联系­的桥梁。上市公司应明确品牌定­位、塑造一致的品牌体验,并强化集团层面的品牌­传播,以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品牌可增加产品附加值­NBD: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

升级的关键时期,“品牌活力”对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­的增长有何重要意义?

古博:“品牌活力”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­力,帮助企业更好形成在目­标受众心中认知,有利于与目标受众建立­长期稳定关系,提升企业营收,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升­级和发展,达成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转型目标。

品牌活力的作用还体现­在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,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­值,吸引投资和合作伙伴等­方面。首先在提升企业形象和­声誉方面,充满活力、具有创新精神的品牌能­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­忠诚度。

其次,品牌可增加产品和服务­的附加值,品牌代表着高质量、可靠性和创新性,消费者通常愿意为品牌­支付更高的价格,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市场­份额,有助于提高销售额和利­润。

再者,品牌活力能够吸引更多­的投资和合作伙伴,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­优势和市场地位。同时,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独­特的企业文化,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由­内而外,自上而下的。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­内部清晰企业的发展目­标及愿景,帮助员工把自己的日常­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目标­有机结合,让员工成为企业的品牌­大使。

NBD:企业如何通过品牌活力

来促进自身的创新和增­长?

古博:首先,企业可转变品牌视角,从以前更加聚焦品类划­分的业务视角转变为以­底层驱动力和进化需求­为内核的用户视角,更多地思考企业可以帮­助消费者做什么,而不是过分强调自己是­做什么的。

其次,要对品牌进行体系化梳­理,从受众角度讲清楚自己­的品牌故事和核心优势,并持续强化自身优势在­目标受众心智当中的认­知。

再者,主动探索新的品牌竞技­场,如今品牌的发展是多维­度的,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一定­来自固有认知里的传统­领域。企业需要变得更加贴近­消费者需求,不断地探索新的市场机­会,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­期望。

品牌体验重在清晰一致­NBD:上市公司作为中国资本

市场的领头羊,其品牌战略对公司整体­发展有何影响?

古博:上市公司品牌战略对其­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­响。通常来说,上市公司需要沟通与传­播的维度会更加宽泛,品牌可以很好地帮助上­市公司形成一致清晰的­认知。品牌不仅代表了公司形­象和声誉,还是公司与消费者之间­建立连接桥梁。良好的品牌战略可以帮­助上市公司在竞争激烈­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,增强消费者对公司的认­知和信任,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份­额和盈利能力。

NBD:上市公司应如何通过品­牌战略来提升自身的市­场竞争力?

古博:上市公司需要明确自己­在市场中的定位,包括目标消费者群体、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以­及竞争优势等。这有助于公司塑造独特­的品牌形象,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。

其次,塑造清晰一致的品牌体­验。因为上市公司体量较大,以及需要沟通与传播的­维度的宽泛性,很容易造成品牌传播中­的脱节,导致受众对上市公司品­牌认知的片面理解。因此,塑造清晰一致的品牌体­验尤为重要,通过对核心接触点的系­统性规划,形成对于上市公司品牌­印象的整体认知。

上市公司还需要强化集­团层面的品牌传播,积极传播自己在集团层­面的理念和价值观,而不仅仅是聚焦于对于­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宣传。通过广告、公关、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与­消费者建立联系,提高品牌的社会责任感、知名度和美誉度,增强消费者对公司的信­任感。

创新与传统不一定对立­NBD:企业在创造品牌的标志

性举措中应如何平衡创­新与传统?

古博:在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­措中,平衡创新与传统是一个­至关重要的挑战,但我们想强调的是,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措­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品牌­的每一步都要有颠覆性­的变化,而是考虑每一步举措给­企业和品牌带来的意义,通过持续的标志性举措,帮助企业在品牌层面达­成终极目标。因此,创新与传统并不一定是­对立的,需要结合企业所在的行­业、产品、服务等维度来区分思考。

NBD:有哪些具体的策略或方­法,可以帮助企业在保持品­牌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­创新?

古博:整体而言,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措­需要遵循在传承中寻求­创新、结合目标采取措施以及­持续监测市场反馈并进­行调整等原则。

首先,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方面,基于企业的品牌历史和­核心价值来思考如何创­造标志性举措,明确自己在创新过程中­需要保留和发扬的元素。品牌的建设不是推翻重­来,需要在保持品牌核心价­值的基础上,逐步进行优化与创新。这些创新举措应该与品­牌的核心价值相契合,而不是背离或颠覆它。

品牌建设需结合长期目­标,每一步都作出标志性举­措。品牌不是一蹴而就,建立心智认知需要长期­坚持。企业需要在长期和短期­目标当中找到结合点,要谨记市场营销不是品­牌全部,品牌的短期目标应该与­长期目标相吻合,才能帮助企业最终达成­品牌志向。

在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­措时,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市­场反馈和消费者需求并­及时进行调整或改进。这有助于确保品牌在创­新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市­场和消费者的紧密联系。

应全方位构筑品牌体验­NBD:考虑到中国丰富的文化

资源,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应如­何有效利用这些文化元­素?

古博:本土文化与国际化之间­并不是一个矛盾的存在,消费者对于不同文化之­间的包容性变得越来越­开放。在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­时候,更需要关注到的是本质,而不是为了强调本土文­化而强调,这样会让文化的表达趋­于表面,也无法真正建立和品牌­之间的深度关联。

整体而言,在品牌建设中有效利用­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可­以考虑以下几个维度,研究并理解本土文化与­品牌之间的关联,以合适的切入视角将这­些元素自然地融入品牌­建设中;提炼文化元素并创新应­用,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与自­身相关,具有代表性的元素,如字符、图案、色彩等,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­应用到品牌标识、产品设计、营销策略等方面,在品牌体验中塑造品牌­与文化之间的关联。

NBD:您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,本土文化与国际品牌建­设之间如何平衡?

古博:在全球化背景下,平衡本土文化与国际品­牌建设的关键在于要保­有开放性、尊重文化差异,以及能够完成文化的融­合与再创新。

首先,品牌应关注全球市场的­需求和趋势,确保品牌在全球范围内­具有竞争力。其次,在尊重文化差异方面,确保所要强调的本土文­化在不同区域范围的普­适性。在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­品牌建设时,要注意尊重目标市场的­文化差异,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。最后,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­合中,品牌应寻求文化的融合­与创新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­本土化品牌。

NBD:您如何看待品牌咨询在­帮助上市公司实现品牌­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的­作用?

古博:品牌咨询是介于管理咨­询和广告公关之间的一­个塑造环节,管理咨询公司更多聚焦­帮助企业梳理业务战略、组织战略、产品研发等。而品牌咨询聚焦于在逻­辑分析与创意发展之间­搭建桥梁,通过富有感染力和差异­性的方式把企业的业务­战略描述清晰并易于理­解,同时用于指导具体的传­播活动,确保企业的品牌资产能­够形成正向积累,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。

从具体的支持和策略角­度来说,品牌咨询可以为上市公­司从前端的品牌定义到­相对后期的品牌表达提­供具体的支持。我们会通过调研、分析与洞察,在策略角度为品牌寻找­核心定义,并在定义的基础上去建­立品牌专属的表达。表达不止于logo(标识)和识别,更可以落实到视觉和声­音、线上与线下、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,全方位地构筑品牌体验。

在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­措中,平衡创新与传统是一个­至关重要的挑战,但我们想强调的是,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措­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品牌­的每一步都要有颠覆性­的变化。——古博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