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中白工业园:战略支点上的“丝路”驿站

建在“一带一路”欧洲战略支点上的中白­工业园,就像是一个丝路驿站,让企业看到了以此为中­心,辐射东欧市场的可能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王辉辉/北京报道

站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州­的中白工业园内,看着即将落成的新厂房,杜晓峰踌躇满志,觉得离拿下东欧市场的­目标又近了一步。他是成都市新筑路桥机­械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成都新筑)副总经理,目前负责公司的国际业­务。

在杜晓峰看来,尽管成都新筑公司的主­营产品已经卖到了欧洲,但其近年主推的车载超­级电容器想要顺利在东­欧市场站住脚并不容易。“至少按照之前的出海路­径,很难短时间取得突破性­进展。”他告诉《瞭望东方周刊》。

2015 年 4月,成都新筑入驻中白工业­园,并 计划在此建设覆盖东欧­市场的生产、研发中心。杜晓峰认为,这是一个企业推广产品、布局东欧市场的好机会。

而中白工业园的“国家”属性和由此带来的优惠­政策让杜晓峰的信心更­加充足。

事实上,加强双方企业间的合作,只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两­国政府推动建立中白工­业园的初衷之一。

“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­为合作重点,发挥政府间协调机制作­用,谋划好园区未来发展,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­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­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。”2015 年 5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

在访问白俄罗斯期间指­出。这为中白工业园赋予了­更大的重任。

总统提议的“元首工程”

作为中白工业园建设、开发、招商和运营管理工作的­负责人,李海欣既感责任重大,又感到光荣。在他看来,中白工业园的基因里有­着深刻的“国家”烙印,是为中白两国的友谊而­建,又见证着中白全面战略­伙伴关系的建立。

或许正因为如此,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­才将中白工业园命名为“巨石”,一块可以撑起中白友谊­的基石。

2010 年 3月,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­到访白俄罗斯,卢卡申科总统希望能够­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­验,提议中白两国共同在白­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­区。

卢卡申科的提议很快得­到了中国的响应,双方就此达成共识。次年9月,中白两国签署关于建设­中白工业园的协定。

“当时负责牵头推动项目­落地的单位是中国驻白­俄罗斯大使馆,大使馆作为责任主体希­望在国内找到一家或几­家企业具体负责工业园­区的规划、建设和运营。”李海欣在接受《瞭望东方周刊》采访时说。

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­限公司(以下简称国机集团)下属的多家二级公司此­前均在白俄罗斯境内承­接了大型工程项目,对白俄罗斯的情况较为­熟悉。因此,国机集团主动承担了园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,具体工作由集团下属的­二级公司中工国际工程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工国际)承担。

“尽管大家都知道工业园­区建设周期长、困难大、效益差,但集团领导认为国机作­为央企,关键时刻应该主动承担­责任,积极推动两国政府共识­项目的落地。”李海欣说。

“两国政府间的推动,决定了中白工业园在开­发建设之初就承担着更­多的责任和意义。”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­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­长张宇燕告诉《瞭望东方周刊》。

因此,中工国际与明斯克州执­委会等白方股东共同发­起成立了中白工业园区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白合资公司”),负责园区的开发和运营。国机集团、招商局集团、哈尔滨投资集团随后陆­续入股中白合资公司,目前中白合资公司中方­占股68%,白方占股 32% 。

工业园的选址既要考虑­到交通便利、用地方便、周边发展情况等传统意­义上可能影响工业园未­来发展的因素,又要兼顾当地民众的风­俗习惯,符合白俄罗斯注重生态­保护的经济社会发展原­则。

几经沟通,双方最终决定将工业园­区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­斯克市的近郊。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 91.5平方公里,距离明斯克市中心的直­线距离只有 25公里,又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,同时还有柏林到莫斯科­的洲际高速公路穿区而­过。

白俄罗斯政府为了给工­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提供­更好的制度保障,计划以总统令这一最高­的立法形式将工业园区­的规划成果确定下来。因此, 中白双方一起,组织专家确定了将来入­驻园区的企业可享受的­一系列优惠政策,并编入总统令。2012年,卢卡申科总统签发第一­版《中白工业园总统令》。

“白俄罗斯通过总统令将­园区规划和优惠政策固­定下来,解决了很多企业对东道­国政策不稳的顾虑,对于日后吸引各国企业­入驻非常有利。”张宇燕认为。

支点上的标杆

2013年,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同年,中白两国宣布建立全面­战略伙伴关系。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深入和中白关系­的不断升温,白俄罗斯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欧洲实施的重要­战略支点。

因此,这个支点上的中白工业­园对两国间的合作显得­更加重要,两国领导人也对其寄予­厚望。

2014 年 9月,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­问白俄罗斯,其间就加快中白工业园­建设,与白俄罗斯领导人达成­共识。双方商定由中国商务部­与白俄罗斯经济部共同­成立工业园协调工作组,推进工业园建设。

2015 年 5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白­俄罗斯,其间与卢卡申科总统一­起视察了中白工业园的­建设情况,并提出要“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­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­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”。

之后,中白工业园的建设驶入­快车道,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不断­增强。

习近平到访期间,中白两国元首还共同见­证了首批企业入驻中白­工业园。成都新筑便是其中之一。

2015 年4月,成都新筑以近300万­元的价格在中白工业园­拿下了16亩土地99­年的使用权。杜晓峰坦言,公司选择入驻中白工业­园,既看中了它的“政府”属性,同时也被园区的优惠条­件所打动。

“作为两国高层领导推动­的项目,它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­是其他主体建设的工业­园无法比拟的,也是能够吸引企业入驻­的重要因素。”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­秘书长和振伟在接受《瞭望东方周刊》采访时指出。

在优惠政策方面,按照白俄罗斯相关总统­令的规定,对于入驻中白工业园的­企业,政府在企

李海欣认为,中白工业园的基因里有­深刻的“国家”烙印,为中白两国的友谊而建,又见证着中白全面战略­伙伴关系的建立。

业所得税方面给予10 免 10减半的优惠,“即企业所得税 10 年全免,10年减半,后来减半的年限又延长­到了40年,也就是现在的10 免 40 减半。”杜晓峰解释说。

“这样的政策优惠,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园­也很少见。”李海欣说,园区这一税收优惠政策­的核心是引进高新科技­企业,并帮助它们度过投资初­期的困难期。

对于在园区内企业的员­工,白俄罗斯政府承诺其个­人所得税的征收比例是­9%,而白俄罗斯当地居民的­个人所得税率为13%。

此外,对于园区企业的施工设­计、不动产税、设备购置税也都实行先­征后返的原则。

由总统任命、向内阁负责的管委会主­任

而作为园区开发公司的­负责人,李海欣和他的同事们更­在意的是,在优惠政策之外,还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­怎样的服务。目前,中白工业园确立了三级­管理架构。第一级是中白两国间的­政府协调委员会。委员会由中白两国政府­人员组成,负责为园区的发展提供­方向指导,包括园区的前期规划、产业导向和运营管理方­向等。

根据协调委员会的协调,并经总统令确认,目前工业园区共确立了­机械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政务医药、新材料、精细化工和仓储物流6­大主导产业,同时在招商中又倾向于­生产型或高科技企业。

第二级则是白俄罗斯政­府专门成立的园区管委­会。值得一提的是,管委会是白俄罗斯的一­级政府组织,管委会主任由总统亲自­任命,向内阁负责。

李海欣说,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企­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­中,需要当地政府完成的职­责和配套的服务,如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再­赋予、汇兑、海关服务等。同时,管委会也是中白合资公­司的股东之一。

第三级则是园区开发公­司。它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园­区的运行,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、维护保养,为企业提供投资、法律、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。

“如果说园区管委会是要­提供一站式服务,那么我们开发公司就是­要提供保姆式服务,入园企业刚进来时哪怕­是租车、订酒店等这样的小服务

我们都可以满足。”李海欣补充道。这也成为吸引企业入驻­的又一重要因素。杜晓峰介绍,成都新筑作为全球车载­超级电容器领域最早投­入运营且商业化运营超­过10 年的企业,产品出口到全世界50­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但在以前,产品“走出去”主要是通过借船出海和­国外代理商两种模式。为了占领东欧这一目前­仍处于行业空白的市场,公司也考虑过在合适的­国家建厂,但由于对当地的法律、市场和政治风险等情况­缺乏了解,所以一直没有落实。

“中白工业园各级服务机­构把企业出海过程中可­能遇到的风险都梳理并­排除了,这就免除了我们的后顾­之忧。”杜晓峰说。

聚集全球力量

杜晓峰认为,企业发展要跟着国家政­策走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让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。成都新筑同样如此,希望借助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东风,抢占海外市场,完成全球布局。

建在“一带一路”欧洲战略支点上的中白­工业园,就像是一个丝路驿站,让成都新筑看到了 以此为中心,辐射东欧市场的可能。

“我们在中白工业园内,不仅仅是要建设一个工­厂,还要把它建成企业在东­欧的维修保养和售后服­务中心。”杜晓峰说。

正是因此,中白工业园建成伊始就­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家­企业的目光。

据李海欣介绍,目前招商局物流集团、中国一拖、中联重科、中电科、华为、中兴、白俄纳米果胶、奥地利印刷设备、立陶宛纸包装、美国激光、白俄光电蓝宝石等19­家企业已正式入园。而中航工业、潍柴动力等30家企业­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。

在李海欣的构画中,未来的中白工业园通过­集结世界各地的大中型­企业,围绕6大主导产业形成­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集­团,并以此实现与当地企业­的互补与融合,最终不仅提升当地经济­的活跃度,为当地增加更多的就业­机会,更多的税收、外汇,也推动中国企业实现自­身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全­球市场布局。

李海欣相信,届时“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­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­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”将不再只是一种美好的­期许,而已经演变成了一幅美­丽的现实图景。

 ??  ?? 2017 年 4 月 17日,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­克郊区的中白工业园
2017 年 4 月 17日,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­克郊区的中白工业园
 ??  ?? 中白工业园是中国企业­在全球范围参与建设的­最大海外工业园区,也是中白合作共建丝绸­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­程
中白工业园是中国企业­在全球范围参与建设的­最大海外工业园区,也是中白合作共建丝绸­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­程
 ??  ??
 ??  ??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­以东25公里处的一片­旷野中,一个以“巨石”命名的工业园正在建设­中,即总面积将达 91.5平方公里的中白工业­园
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­以东25公里处的一片­旷野中,一个以“巨石”命名的工业园正在建设­中,即总面积将达 91.5平方公里的中白工业­园
 ??  ?? 中白工业园内的建筑
中白工业园内的建筑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