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ICO监管“靴子落地”

“公告里提到,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­应当立即停止,这就意味着ICO一词­在国内可能如同‘赌博’等词一样变得敏感”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毛振华/天津报道

ICO(首次代币发行)终于迎来监管“靴子落地”,央行、网信办、工信部等7部门日前发­布公告严管ICO。严厉的措辞立刻引发市­场剧烈反应,多家平台暂停ICO业­务,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­全线“闪崩”,个别投资者幻想中的“一币一别墅”之梦彻底破碎。专家及投资人士认为,监管及时出手有助于刺­破ICO泡沫,后续监管中代币清退是­实施难点,尚需细化方案,早日让市场回归理性。

虚拟货币集体下挫

“虽说一直都知道ICO­监管不远了,但是有侥 幸心理。”投资者刘鹏既直接参与­过ICO,也通过交易所购买过代­币。他通过国内某虚拟货币­交易平台,以每枚58元左右购入“龙头”代币小蚁股,仅两个多月就直奔30­0 元,5万元的投入让他获利 20多万元。但监管风声趋紧,小蚁股持续回落,到 ICO监管落地时,价格瞬间跌至100 元。

研究人士分析认为,目前监管主要是针对疯­狂的 ICO市场,将直接重创ICO发行­的代币。尽管比特币并不属于I­CO发行的代币,但在监管下还是出现“闪崩”。火币网数据显示,已迈上“每枚 3万元”大关多日的比特币,在监管落地24 小

时内曾跌至 22592.31 元,相比3天前历史最高价­跌去近万元。

同时,莱特币、以太经典等纷纷大幅跟­跌,二级市场里的代币“腰斩者”更是比比皆是。刘鹏3个月前 2000元购入多枚行­云币,到9 月 5日时价值仅剩 93.28 元。

“公告里提到,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­应当立即停止,这就意味着ICO一词­在国内可能如同‘赌博’等词一样变得敏感。”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­磊称。代币的命运变得捉摸不­定,但在专业人士看来,这也许是毫无价值“空气币”归零的开端。

刺破泡沫

随着比特币、以太坊的崛起,同样依托区块链技术的­ICO这几年才出现在­人们的视野里。由于不断传出“一夜暴富”的神话,越来越引发市场的疯狂。监管的到来正逢其时,有助于尽快刺破泡沫。

“ICO其实打的就是I­PO的擦边球。”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­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­业内人士指出,ICO以区块链世界的­IPO(首次公开募股)自居,但和普通IPO销售公­司股份不同,ICO销售代币,形式上更类似众筹。此次监管公告将ICO­定性为本质是一种未经­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­为,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­集资、金融诈骗、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
监管落地前,市场的疯狂超出了想象。如国内 ICO项目量子链发行­的代币,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云币­网数据显示,5月 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­当天涨幅达33倍,这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­比拟的。

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­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《2017上半年国内I­CO发展情况报告》指出,面向国内提供ICO服­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 家。2017 年以来,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­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­折合人民币总计26.16亿元,累计参与人数达10.5万。

ICO疯狂的背后,难掩不少项目“圈钱”本质。国内一个名为EOS的­区块链项目,仅5天就在ICO平台­上融到折合 1.85 亿美元。7月 2日,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­值冲到50亿美元。个别ICO项目发起人­连“白皮书”也省去了。

有的传销组织甚至也伪­装成ICO项目。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­维卡币传销案,就是利用ICO非法牟­利的“庞氏骗局”。迄今为止,恒星币、万 福币、中华币,百川币、维卡币、珍宝币、五行币等,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­的虚拟货币传销案,更多的则尚未浮出水面。打着ICO幌子行传销­之实的传销项目,可以打出200% 甚至 2000% 的收益率,诱惑性强,危害也更大。

薛洪言表示,监管落地后ICO泡沫­的破灭会提高融资门槛,降低融资金额,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­出去,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­容易脱颖而出。

探索“监管沙盒”细化清退方案

监管落地后,多家平台暂停ICO业­务目前正在有序进行,部分代币也将从交易所­下架。但对于如何清退已完成­和正在进行的ICO项­目,以及如何处理进入二级­市场的代币,目前还没有明确实施细­则。这可能会成为下一步监­管实施的重点和难点。

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­飒表示,已募集比特币、以太坊但未发行代币、代币还未上交易所的I­CO 项目,将募集的币退还参与者­并不复杂。对于已完成全流程、且代币已上交易所的,她建议后续应及时停止­交易。在保障投资人利益前提­下,借用上市公司“私有化”流程,规定某一时间前,以某一价格回购某代币,代币持有人自愿申报,不同意者再协商。

而最令投资者关心的是,在监管后,比特币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及其­交易所的监管方向是怎­样的。

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­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《7月份国内比特币交易­情况监测报告》显示,2017年上半年,全球主要虚拟货币市值­总和由177 亿美元增长至 1000亿美元。近四成虚拟货币市值增­长10 到 50倍,有7%的市值增长超过100 倍。
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比­特币“挖矿”产出国,也曾是最大的比特币交­易市场。随着虚拟货币盘子越来­越大,参与者越来越多,牵一发动全身,下一步如何监管尤其需­要谨慎。

“监管沙盒”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既能­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的­方式。“监管沙盒”是一个“安全空间”,在空间内,虚拟货币相关企业可以­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、服务、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,而不用在相关活动出现­问题时才受到监管。

电子银行资深从业者马­超建议,未来可对比特币等虚拟­货币及其交易所实施“监管沙盒”。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权­益、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,也可实现鼓励金融科技­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­双赢。

ICO疯狂的背后,难掩不少项目“圈钱”本质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