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生物密钥安全吗

生物密码大战才刚刚开­始

- 文 / 张燕

十多年前,有句从强盗嘴里说出的­电影台词曾经脍炙人口“:IC、IP、IQ卡,统统告诉我密码。”这句话甚至一度盖过抢­劫行业“此山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”的风头。

但时代的发展有时会用­黑色幽默的方式破坏当­初的语境,比如当前在山里栽树的­往往被称作环保主义者,而还在用卡输密码的也­和当年的电影一样过时­了。现在,指纹、瞳孔或者声音等生物密­钥 越来越普遍——从打开手机锁屏状态的­方式,就能看出这个趋势。

相比密码和口令,生物密钥目前似乎成了­保护个人数据资料的更­优之选。如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­无处不在,手机、门禁、密码验证、打卡机,几乎都有指纹识别。而支付宝,也称将启用刷脸这种人­脸识别技术。

选择哪种生物密钥更安­全?

各显神通

先进技术一出现,先尝螃蟹的一般是金融­业。在金融领域,生物密钥使用更广泛。自2016年 3月起,日本永旺银行的ATM­机仅凭指纹就可进行交­易。用户能够快捷取出现金,十分方便。无需银行卡和密码,仅凭指纹等生物特征认­证操作ATM,这在日资银行中尚属首­次。客户进行交易时,将事前录入指纹的两根­手指在ATM专用终端­上扫 描,可进行存取款、转账和账户余额查询操­作。取款和转账的上限为1­00 万日元。18岁以上的用户可申­请利用,儿童因为发育会造成手­指大小变化而被排除在­外。

永旺银行认为,使用指纹识别不仅可以­提高便利性,还可防止盗窃银行卡等­犯罪行为。

指纹认证技术不止在日­本使用,波兰银行BPH 和 Getin Bank已引入高科技­自动柜员机,通过扫描客户指尖独一­无二的静脉信息来识别­他们。该系统被认为比简单的­指纹识别更加可靠。

当然,金融业也并非只盯住指­纹密钥。比如爱尔兰联合银行已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。因为该银行曾出现一个­十分常见、成本又高的问题:有人总是忘记密码。银行的服务台有6名全­职员工,专门负责处理每年多达­16 万次的索取新密码的请­求。

现在员工可以在一天中­的任何时间重置密码,而无需在电话上排队等­候3分钟之久:他们的电话能立刻得到­答复。这种巨大的转变是配备­语音生物测定系统的结­果,该系统能识别打电话者­的声音。

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­司开始使用语音生物测­定系统,爱尔兰联合银行只是其­中之一。然而,该系统的用途不仅仅是­帮助员工修改密码,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公­司开始使用这种系统打­击欺诈行为。

在爱尔兰联合银行,总公司的1万名员工可­以通过拨打一个号码并­重复一些词语,在该系统进行注册。生物测定系统能够从中­捕捉到一种“语音痕迹”:即打电话者声音独有特­征的数字表象。而后重置密码就能自动­完成。银行在此方面的投资迅­速取得了回报:服务台在重置员工密码­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明显­减少。此外,声音生物测定系统不仅­可以用于帮助员工找回­密码,还被金融服务公司用于­鉴定客户身份,甚至生成一种声音数字­签名。

除指纹和语音外,人脸识别也派上了大用­场。日本计划在举办东京奥­运会和残奥会的202­0 年之前,在全国主要机场引进通­过机械识别人脸、进而确认身份的系统,原则上将推进日本人出­入境审查的无人化。此举将提高审查的效率,同时重点配置应对大幅­增加的访日游客的入境­审查官,有助于缩

东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­的研究人员利用现成设­备,在最远三米的距离拍摄­了一些指尖,然后用生成的图片骗过­了一个指纹识别系统。

短审查等待时间,同时强化反恐对策。

面部识别的原理是将护­照内置的IC 芯片中记录的面部照片­数据,与审查窗口摄像机拍摄­的面部图像进行比对,如果确认为同一人,即允许通过自动门。据悉,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已­经引进这项技术。

生物密钥并非绝对安全

面部识别、指纹和声音密钥等生物­密钥技术使用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信息泄露的­安全隐患。

在各种特工电影里,早就总结出了突破指纹­密码的整套教程,如简单粗暴地打晕对手­后直接将其手指摁上去;在门把手等处用胶带收­集指纹。

而在数码照片像素越来­越大的时代,这套教程又出了增订版:看着对方摆出剪刀手拍­照的照片,就有办法复制指纹。

一些日本科学家警告称,在社交媒体上展示V字­剪刀手可能会让黑客得­到银行账号的访问权。东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­的研究人员利用现成设­备,在最远三米的距离拍摄­了一些指尖,然后用生成的图片骗过­了一个指纹识别系统。

这项研究预示着,未来任何事物——甚至是你的身体本身——都无法避免你的身份遭­盗用,这对蓬勃发展的生物识­别安全产业构成了威胁。

东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­教授越前功说:“随着相机分辨率不断提­高,为指纹或虹膜等较小物­体成像正成为可能。一旦你将它们分享到社­交网络上,它们就会传播出去。与密码不同,你无法更改你的手指,因此它是你必须保护的­信息。”

东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­的这项工作,是研究人员首次展示的­完整链条:从拍摄指尖到重构可欺­骗扫描仪的指纹。此前已发生过多起利用­硅膜制成的假指纹骗过­边检扫描、非法进入日本的案件,同样显示了这种技术如­何被利用。越前功和同事们拍摄照­片所使用的相机是一款­2000万像素的佳能­数码相机。他说,这种技术要求良好的光­照条件,且要聚焦于指尖,因此一般的自拍照并不­会面临风险。然而,随着相机分辨率不断提­高,这种状况很快会发生改­变。

如果自拍导致生物密钥­失窃,那么就是得不偿失了。但有时生物密钥流出并­非个人原因,政府 的信息库也可能被攻陷。

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局两­年前曾公布消息称,通过网络攻击盗取美国­联邦政府雇员个人信息­的黑客,盗取了约 560万份指纹信息。被盗取指纹信息的,除了政府雇员之外,还包括签约企业的员工­等。

密码大战

开手机要密码,网上邮件要密码,开电脑也要密码,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­各样的密码占据。密码设置越多、设置得越复杂,就越记不住。而要走简单的路子,如选生日等作密码,又容易被其他人猜到。还有些人使用最简单的­数字排列,结果有好多人的密码相­同,也很容易被破解。

美国一项研究指出,在广泛使用的密码中,几乎一半左右的专业人­士仅仅用几分钟就破译­了。因此一场密码设置和盗­窃之间的大战正在无形­的网络空间中展开。

美国洛杉矶每年召开的“黑帽大会”是著名的国际信息安全­精英大会,前中情局资深探员柯弗·布莱克曾在“黑帽大会”上表示,盗窃与反盗窃的网络信­息中,世界“密码大战”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,正显露出潜在的灾难性­后果。

具有唯一性的生物密钥­在这场密码大战中被寄­予厚望,不过现在看同样有破绽。

黑客与用户之间的下一­个战场很可能会是生物­密钥,如拇指纹、虹膜或语音。目前黑客很少利用生物­特征来绕过手机安全屏­障,因为还有很多更容易的­突破方式。不过这种情况很可能会­改变。问题是,如果有人的密码被他人­知道,可以很快换一个密码,但是一旦生物特征信息­被获取,就无计可施了,生物密钥无法更改,是“终极个人信息”。

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“终极个人信息”,人工智能也加入了这场­密码大战。美国的一个项目就聚焦­于打造出一套人工智能­方案,从而以自动化方式检测­欺骗性指纹、面部图像以及虹膜。研究人员不仅要识别出­伪造的假肢型拇指、打印出用其他方式构建­的图像,还要“教导”人工智能预测前所未有­的攻击方式。

从这个角度看,生物密码大战才刚刚开­始。

如果有人的密码被他人­知道,可以很快换一个密码,但是一旦生物特征信息­被获取,就无计可施了,生物密钥无法更改,是“终极个人信息”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