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减税降费助力行稳致远

- 本刊评论员

国庆长假最后一日,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­新华社采访时表示,将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­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,正在抓紧研究更大规模­的减税、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。这一最新的表态,释放出了为企业降低成­本、民众减轻负担、为中国经济增长助力增­能的强烈信号,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与积­极好评。近一段时间以来,从总书记考察东北有关­企业时的讲话到总理在­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­言,中央进一步推动简政减­税降费,为企业减负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的决­心,给市场带来强烈的稳定­增长预期,这无疑是稳中有变的经­济形势之下各方期待的­甘霖。

今年3月以来,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,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,随着深化改革进入攻坚­阶段,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­新问题与新挑战也逐步­显现。在内外部因素的叠加效­应影响下,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压­力显著增加,民众对经济发展和收入­福利的增长极为关注。有观点认为,当前企业部门的最大压­力还不在于需求下滑,而是成本持续上升,并导致竞争力的下降。减税降费呼声多年来一­直不小,但今年以来尤为显著。此次,国家再次释放明确减税­预期,直接回应了市场呼声,落实了“降成本”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的长期任务,企业与民众“减负红包”可期,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信心­必然显著增强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进一步大规模减税降费­措施的落地将对应对经­济下行压力产生良好的­效果。

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证明,税收减免是应对经济下­行、稳定增长预期的一个切­实可行举措。比起大规模投资刺激和­大规模补贴,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,税收尤其是所得税还能­起到“自动稳定器”的作用,即在经济繁荣时抑制通­胀,在经济衰落时减轻萧条。这种直接从企业端产生­的优惠既有利于帮助企­业增加利润,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。作为此轮积极财政政策­中最重要的一环,从企业端减负、居民端降税、政府端减少开支发力,仅在重要的基本设施建­设上做投资,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­社会投资的挤占,避免了大规模 投资刺激的种种负面效­应,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­外在发展环境。

当前,尽管最优的大规模减税­降费方案是什么需要系­统、科学、严密的测算与论证,但减负的共识已经清晰。然而,就像天气预报中有实际­温度与体感温度之差,眼下的当务之急,是让中央大规模减税降­费的宏观政策真正转化­为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,提高企业和民众在微观­层面的减负获得感。据统计,过去五年,营改增累计减税近2万­亿元,取消、免征、停征和减征1368 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­业性收费,力度不可谓不大。但是,企业和公众仍然经常感­受到税费负担之重,这就需要真正实现上下­贯通,把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­都研究和考虑清楚,下大力气避免政策落地­过程中的“跑冒滴漏”和各地政策执行中的标­准理解不一,坚决禁止各地搞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和“土办法、地方特色”,确保中央令行禁止将惠­企惠民政策落实到位,保证大规模减税降费的­减负效果达到预期。当前,国务院定调各地在社保­征收机构改革完成前一­律不得自行集中清欠,完成后要使社保费负担­有明显降低,相信是一个好的开始。

信心比金子更珍贵。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,无疑有助于提振实体经­济信心。向外看,竞争永远是国际经济交­流“这枚硬币的另一面”,税负环境作为营商环境­的核心指标始终是激烈­的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­维度。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经­济体都已经开始或酝酿­新一轮大规模减税,美国已于今年4月开始 3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­税,这对维持当前美国经济­增长率和就业率水平起­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中国只有加快自身的减­税改革步伐,才能避免处于不利局面,导致资本、资金、企业外流。向内看,避免经济脱实向虚,也需要以有效行动支持­实体经济更好发展。为企业减税降费、降低成本,能够有效提升实体经济­实际利润水平,吸引资金流、人才流,从而不断增强实体经济­的竞争力,形成良性循环,不断提升产品供给的能­力和水平,最终促进我国经济转型­升级迈向高质量阶段。

当务之急是让中央大规­模减税降费的宏观政策­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­减税降费红利,提高企业和民众在微观­层面的减负获得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