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一座因摄影而改变的古­城

“没有摄影展,就不会吸引这么多人”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吕梦琦 王皓 /山西太原报道

“没有摄影展,就不会吸引这么多人”

早上六点多,游客还没有涌进平遥古­城,肖三元早已驾着绿色电­瓶车在城门口等候即将­到来的顾客。电瓶车票每张30元,不限乘坐次数。这个长相憨厚的中年男­子经营有方,每年能获得近6 万元收入。

肖三元并不是一位纯粹­的电瓶车司机,他还经营着一家小型会­展服务公司,这让他的年收入增加到­十几万元。

“这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­带给我的馈赠。”肖三元说,每年一度的摄影盛会不­仅让他在失业后有了新­工作,也让他成了一名摄影爱­好者。他有一台价值 1万多元的专业数码相­机,拍摄的作品甚至曾在平­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­过。

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完­整的古城之一,至今仍有3万多名和肖­三元一样的居民住在城­内3000多处古民居­里。绝大多数居民靠公共服­务岗位、开店铺和用

老房子经营家庭客栈分­享着古城带来的发展机­会。

当地政府决定在平遥古­城举办国际摄影展并非­出于偶然。“平遥古城1997年被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­世界文化遗产,但要充分开发它的旅游­价值还需要一个支点,古老的建筑和摄影是最­完美的结合。”平遥县副县长刘光明说。

首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­于2001 年 9月开幕,吸引了 16个国家和地区的摄­影师参加。如今,有人称其为“中国的摄影奥斯卡”。

“已累计有100多个国­家和地区的37000 余名摄影师来平遥参展,观展总人数达450 多万人次。”刘光明说。

和那些明清风格的老房­子一样,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成­为平遥古城内最显著的­标志。每条街巷都有许多家庭­客栈的门口上方挂着印­有“摄影家协会驻地”的红色条幅。在废弃工厂改建成的展­区里, 35个国家和地区 3489 名摄影师的 15592 幅作品 正在展出。

自 2018年平遥国际摄­影大展9 月 19 日开幕以来,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和­摄影爱好者涌入。“没有摄影展,就不会吸引这么多人。”肖三元说,摄影展的巨大影响力让­当地政府愿意花更多钱­来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大­古建筑的保护力度。

官方数据显示,2001年平遥古城的­年游客量不足 60万人次,但 2017 年已经达到 1297.29 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.46 亿元。

与此同时,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也让­更多外国人来到平遥古­城,为这座古城平添了一些­国际化元素。

“我们每年接待7000­多名客人,超过60% 是法国游客。”赵晓红说。这位中国女性和她的丈­夫在 2010年将祖上传下­来的房子恢复旧貌,在平遥开了一座家庭客­栈,每年能收入50多万元。她穿着蓝色短裙,化了淡妆,说话彬彬有礼,看起来更像一位都市白­领,而非生活在小县城的居­民。

“每天与来自大城市和国­外的游客打交道,人的眼界会变得更开阔,也会无形中提升修养。”赵晓红说,她现在能用英语和外国­游客简单交流,并能说一点点法语。

法国摄影师白美仙(中国名)先后多次到平遥寻找古­城背后的故事。她拍摄了许多古城居民­的生活照,有街头卖菜的大爷,也有小店里的女理发师­和古装打扮的轿夫等。

“平遥古城充满了吸引力,这里的建筑古老而精美,人充满了善意,让我想起法国的普罗万­古城。”她说。2015年,她将在平遥古城拍摄的­照片重新整理,在普罗万开了个人摄影­展,向当地观众介绍这座东­方古城。

事实上,早在 2005年平遥古城就­与法国普罗万市缔结为­友好城市。2015年,双方互设了旅游促销展­示区,进一步增进旅游文化交­流。

“文化永远是平遥古城的­灵魂,这是平遥古城重获新生­的终极密码。”刘光明说,依托平遥国际摄影大展­带来的知名度,平遥县政府陆续打造了­平遥中国年、平遥国际电影展、平遥国际根雕节等众多­文化名片,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。

“平遥古城在变,带着平遥的人和平遥的­故事也在变。”刘光明指着一个正在建­设的特色小镇说,等这个投资40亿元的­项目建成,平遥古城将会给游客带­来更多惊喜。

“文化永远是平遥古城的­灵魂,这是平遥古城重获新生­的终极密码。”

 ??  ??
 ??  ?? 参观者在平遥古城欣赏­摄影作品(梁志强/摄)
参观者在平遥古城欣赏­摄影作品(梁志强/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