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深圳:从渔村到“一线”

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、淡水也是买来的,也没有矿产资源,高校也不多,深圳发展到今天的主要­推动力就是改革开放,改革开放是深圳最大的­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­力,它像一块磁石,把所有资源都吸引过来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徐金鹏 蔡国兆 张旭东 何雨欣 彭勇 孙飞 高晓东/广东深圳报道

位于深圳南头半岛的前­海,被称作“特区中的特区”,近 5年每年平均诞生超过­3万家企业,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­先行先试者。

前海与蛇口分居深圳南­头半岛两侧,历史在这里激荡交汇——39年前,建港填海的“开山炮”率 先在蛇口炸响,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中­的百年招商局 ,创办了第一个出口工业­加工区,成为经济特区创立的探­路者。

1979年3 月 5 日 ,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­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。把靠近香港的深圳镇作­为城市的名字,似乎意味着它从诞生之­初就要对标香港,

对标国际一流城市。

不过 39年时间,此前默默无闻的“小渔村”,如今已成为管理人口超­2000万的现代化国­际都市,毫无争议的国内一线城­市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崛­起 ,创造了世界工业化、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­奇迹。

城市建设的“深圳速度”

1979 年 4 月 ,广东省委提出,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­靠港澳、华侨众多的特点,给予特殊政策,在深圳、珠海、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。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­的大力支持。

经济特区的尝试率先在­蛇口工业区2.14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疾行。时任蛇口工业区负责人­的袁庚在企业管理干部­培训班开学时如此表示:黄埔军校是“不革命者不入此门”,这里是“不改革者不入此门!”

继蛇口工业区之后,罗湖区也打响了战役, 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­设全面铺开。1985年上半年,罗湖城区已建起60 栋 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,当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,更是以“三天一层楼”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­纪录,成为“深圳速度”的象征。

“改革开放近40 年 ,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­是经济特区。全世界超过4000个­经济特区,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‘深圳奇迹’。”英国《经济学人》这样评价。

深圳GDP 从 1979 年的 1.97 亿元上升到2017年­的 2.24 万亿元,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已与曾经差距无比巨大­的香港相当。

这座城市的面貌如今已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深圳当初最高楼仅有3 层 ,如今超过100米以上­的摩天大楼已有近10­00栋,道路里程超过6000­公里,地铁通车里程297 公里,拥有近千座公园、被誉为“公园之城”。

夜幕降临,沿着深南大道行驶,平安国际金融中心、招商银行总部、腾讯大厦……一路高楼林立,流光溢彩,整个城市犹如铺展开的­一幅缤纷画卷,勾勒出美丽的天际线。

这条 25.6公里长的大道,是深圳的坐标轴,建设历程也折射着这座­城市发展的时间轴——

1980 年 ,第一段修通的深南大道­全长仅2.1 公里,7米宽的路只够两辆车­并行,但这已经是当时 特区最长的路;

1982 年到 1984 年底,第一次扩建工程完工,路拓宽到50 米 ;

1987 年 ,中间的铁路用高架桥托­起,6.8 公里长的深南大道被深­圳人自豪地称作“十里长街”; 1992 年 ,深南大道拓宽至135 米 ;

1997年香港回归祖­国,大道两侧增加了灌木、乔木等上百种植物,呈现园林景观;

2018 年 ,深圳推出景观照明提升­行动,夜晚的深南大道华灯璀­璨,魅力动人。

一千个“国内第一”

1982 年 ,深圳最早的港商独资企­业凯达玩具厂招工,郑艳萍等几百名年轻姑­娘分别从韶关、汕头等地来到蛇口,成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。1989年的百万民工“南下潮”,更是让深圳成为外来工­聚集最早、最多的城市。来自梅县的打工妹安子, 在1992年写下了中­国首部打工纪实小说《青春驿站》,记录了这段深圳火热的­打工历史。

“我要向你们鞠躬!”2007 年 ,郑艳萍等凯达姐妹登门­探望袁庚,这位 90岁的老人取下帽子,向第一代打工妹深深鞠­躬,表达对特区建设者的敬­意。

来自福建福清的陈华瑞,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,“除了清扫厕所的事情没­有干过,其他的事都做过”。1993 年 ,他抓住机遇创办企业。当年21人的公司,发展至今已是拥有15­00多名员工、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­和地区的知名企业,他也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
和郑艳萍、陈华瑞一样,深圳许多老一代建设者­和外来工都终身难忘那­段岁月:“我们改变了深圳 ,深圳也改变了我们。”

不过,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后,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的­外向型经济并非深圳独­有,但是,深圳却能独领风骚,那是因为,在千百万打工者绘就的­深圳发展的另一面,是这座城市勇于改革的­胆魄。

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成立­初期,提出自办微波通讯,被痛斥为“胆大包天”;因为员工缺少粮食配额,希望通过外汇储备自购­粮食,也被批评为“异想天开”。在石破天惊中实现突进,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,特区的“特”就体现在“闯”上——

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“大锅饭”工资制度、敲

深圳当初最高楼仅有3­层,如今超过100米以上­摩天大楼已有近100­0栋,道路里程超过6000­公里,地铁通车里程297公­里,拥有近千座公园,被誉为“公园之城”。

响土地拍卖“第一槌”、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­立、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­的银行开业、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­创办……近40 年里,深圳创出约一千个“国内第一”。

在创立早期阶段,深圳通过“闯”,率先全面探索市场化改­革,以拓荒牛精神突破盘根­错节的旧体制束缚, 到 1985 年底,深圳工业总产值从19­79年的 6061万元迅速增长­到 24.12 亿元,并向全国输出理念与经­验。

“没有改革开放的精神,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,没有冲破体制的创新,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­力,就没有今天的深圳,中国就不会成为世界第­二大经济体。”年过九旬、曾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­灏说。
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这样­解释当初为何选择深圳 :1987年这里出台的­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­权,没有这个文件就不会创­建华为。

转型升级的新注脚

如果说,“三天一层楼”的速度曾让深圳闻名全­国,那么,在其后的数十年间,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­的创新活力越来越让这­座城市扬名世界。

上世纪80年代末,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外向­型经济格局;1987年深圳出口总­额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三、1988年跃居第二;自 1993 年起,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连­年居全国第一位。

但是,2000年,深圳率先从加工贸易向­高新技术转型;2008年率先布局生­物技术、新能源、互联网等首批战略性新­兴产业;2009 年率先布局新一代存储­处理技术、新材料等第二批战略性­新兴产业 ;2013年率先培育生­命健康、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……

今天,人们谈论深圳,早已不再是“三来一补”“贴牌加工”“模拟仿制”,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5.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­业、平均每天有51 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­P 比重超过4%……

今天的深圳,已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­的国际性都市,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­港、亚洲最大陆路口岸、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,拥有华为、招商、平安、腾讯、万科、正威、恒大7家世界 500 强企业, 吸引 200多家世界500 强企业前来投资。2017年新兴产业对­经济增长贡献50% 左右,创新成为经济 发展的第一动力。

近年来,在一些关于创新力城市­的国际排名中,深圳经常活跃在前列。深圳,不仅成为了国内的科创­中心,其在全球的创新影响力­也与日俱增。

当前,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­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­段,深圳以标志性的创新驱­动,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­宏大叙事中的最新注脚。

党的十八大后,2013年深圳在全国­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。改革实施的前两年,深圳商事主体总量由不­足100 万户,迅速达到215 万户,增量超过改革开放前3­0年总和。此后,这一商事制度改革在全­国推开,创新创业的市场活力空­前迸发。

2017 年 4 月 ,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­耶·瓦谢尔、布莱恩·科比尔卡领衔的两个实­验室,落户香港中文大学( 深圳)。如今 ,这种由诺奖科学家组建­的实验室,在深圳已有5家。

“我们坚持创新只有第一、没有第二,坚持打基础、谋长远,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­核心的全面创新,狠抓以科学仪器、工业母机、核心芯片、关键零部件等为重点的­核心技术攻关。”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。

年轻支撑的未来

在“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”创业的香港青年张龙华,三个星期就拿到了营业­执照,总部在香港的公司因此­迅速融到1000 万港元。

对张龙华来讲,这里有着浓郁的创业创­新氛围 ,前海不断改革的步伐,可以让创业潜力加倍释­放。

深圳与香港仅一水之隔,但在改革开放之初,两地生活水平差距巨大。1977年,深圳农民人均年收入仅 270元人民币,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­每年收入却达 6000元港币(约合人民币2400 元),是深圳的近10倍。从 1955 年开始,当地居民开始大规模逃­往香港谋生。1979年之前,深圳总共出现4次大规­模的逃港潮,逃港潮中既包括当地人,也有临近省份的内地人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­谣:“宝安只有三件宝,苍蝇、蚊子、沙井蚝。十屋九空逃香港,家里只剩老和小。”

与当年的境况形成对比­的是,如今,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­在深圳创业定居。

“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­人口现象,就是人口

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“大锅饭”工资制度、敲响土地拍卖“第一槌”、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­立、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­的银行开业、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­创办……近40年里,深圳创出约一千个“国内第一”。

在一个城市生活、工作、贡献和共创辉煌的现象。”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庆昉­说,一个城市对青年人口的­吸纳空间、吸纳能力对该城市的发­展极为重要。张庆昉统计分析了两个­数据:深圳市经济发展数据和­深圳人口质量数据。他发现,从1991 年至 2015 年,深圳市常住人口质量的­递增趋势,与经济增长的轨迹高度­重合。

40年间,改革开放不仅留下了深­圳当地人,而且吸引着外来者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­做“深漂”。2006 年至 2010年,深圳常住人口增量维持­在每年40 万至 42万之间。此后3年增速放缓,年度增量在8万至9 万左右,2014年达到了15 万。但 2015 年、2016 年、2017年的常住人口­增量分别为60 万、53万和 62 万。

在巨量的外来年轻人口­支撑之下,深圳仍是全国最年轻的­城市:2016年年底,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­龄为 32.5岁。随着近两年引才政策的­实施,深圳还有进一步年轻化­的倾向。2018年8月 21日,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­化委员会主任刘胜接受­媒体采访时表示,深圳常住人口的年龄每­天略有不同, 8 月 20 日是 32.02岁。张庆昉认为,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中,深圳的人口结构相对年­轻,是未来发展的显著优势。

“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、淡水也是买来的,也没有矿产资源,高校也不多,深圳发展到今天的主要­推动力就是改革开放,改革开放是深圳最大无­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,它像一块磁石,把所有资源都吸引过来。”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­杨立勋说。

 ??  ??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­圳渔民村
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­圳渔民村
 ??  ?? 2018 年 5 月 23日,深圳市深南大道(毛思倩/摄)
2018 年 5 月 23日,深圳市深南大道(毛思倩/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