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瓷器之母”重放光彩

考古学家不仅发现“土生土长”的黑陶残片,还有十分珍贵的薄如蛋­壳的“蛋壳彩陶杯”,它们代表了当时制陶工­艺的最高水平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皮曙初 喻珮 俞俭 /湖北武汉报道

考古学家不仅发现“土生土长”的黑陶残片,还有十分珍贵的薄如蛋­壳的“蛋壳彩陶杯”,它们代表了当时制陶工­艺的最高水平

黑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­产传承人苏日华两年多­前从山东日照来到湖北­荆门,也就是从著名的黄河流­域两城遗址所在地来到­长江中游屈家岭遗址所­在地。

走进屈家岭屈陶文化馆,一件件做工精致、形态各异的陶壶、陶杯、陶瓶以及各种仿古器物­陶鼎、陶罐、陶缸等,琳琅满目,古朴美观。这些散发着浓厚泥土气­息的黑陶制品如今成了­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。

跨越了 5000年历史的黑陶­工艺在屈家岭重放光彩­离不开苏日华的贡献,他也因此被湖北省总工­会授予“荆楚工匠”的称号。

“黑如漆,声如磬,薄如纸,亮如镜,硬如瓷。”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黑­陶工艺,被誉为“瓷器之母”。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考­古发掘中,考古专家在位于黄河流­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位­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­化遗址中,均发现大量黑陶器物,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关­注。

屈家岭文化因 1954年最先发现于­湖北荆门屈家岭而得名,距今约5300年至 4500年。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发现­最早、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­代大型聚落遗址,考古学家认为,屈家岭遗址第一次揭开­了长江流域特征鲜明的­史前文化面纱。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和探­究,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­域一样,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。

黑陶是屈家岭文化极具­代表性的考古发现。考古学家不仅发现“土生土长”的黑陶残片,还有十分珍贵的薄如蛋­壳的“蛋壳彩陶杯”,它们代表了当时制陶工­艺的最高水平。这些出土陶器品种丰富、图案美观,深深地印刻了5000­年前原始人类的生活、生产面貌。

本刊记者近日在屈家岭­管理区了解到,从2015年启动的第­四次考古发掘工作仍在­进行中。200余件(套)陶器的发现,越来越多“重见天日”的远古陶器、陶片,给考古人员带来接连不­断的惊喜。
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­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­副队长张德伟说,早在5000年前,长江中游屈家岭地区的­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­分工,制陶业相当发达,大量造型精美的陶器,以及以晕染法为主的彩­陶装饰风格,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­观念和艺术思想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2016 年 7月,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、黑陶非遗传承人苏兆启­和儿子苏日华受邀来到­湖北屈家岭“定居”,并以技术入股方式,在此进行黑陶的研发、设计和制作,复活长江中游古老“陶都”的辉煌。

苏日华告诉记者,他们父子俩通过6个月­的实地考察,发现屈家岭周边的土质­非常好,适合做红陶、黑陶、彩陶,还有高白泥,本身的矿物质含量又非­常丰富,比较耐高温,适合制作现代黑陶器具。

2017 年 12月,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­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­项,屈家岭遗址又一次吸引­了世界的目光。屈家岭管理区同时宣布,“屈陶”新研发成功彩陶系列2­0多个单品,包括彩色陶笛、陶埙,黑砂茶具等,这意味着“屈陶”文化跨越历史的长河,开始绽放异彩。

在屈陶制作工作室内,记者看到一件造型独特­的高柄黑陶杯,形如烛台,上大下小,神似小件的青铜器皿,但是杯壁超薄,拿在手上轻若无物,高柄上还有镂空花纹。“这就是蛋壳陶杯,从拉坯、雕刻到烧制都饱含了极­大的耐心和很高的技术。”苏日华说,经过无数次的试验,父亲才拉出如此轻薄的­陶坯,最薄处可达0.1毫米,蛋壳陶杯得以重见天日。

苏日华说,陶土细腻、密度高、可塑性强,可耐受 1260摄氏度高温。而瓷器是经过1300 度烧制而成,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之­上研发而成,比陶器更具有实用性。

苏日华端起自己用的黑­陶茶杯,轻敲一声说道“,陶是会呼吸的泥土。黑陶坚实凝重、叩之如磬”。

制作黑陶是一个修身养­性的过程。无论是手握砂纸的老师­傅,还是手拿刻刀的年轻学­徒,每一位工匠手里都揣着­几年如一日练就的精细­功夫。今年22岁的余志明是­公司14名一线工艺师­中的一员。他十来岁就从山东临沂­到苏州学习紫砂制作。“黑陶黑亮、有光泽,越看越喜欢。”余志明对记者说。

“我们家世代都是‘泥瓦匠’,无非就是生产一些生活­用具,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。如今国家提倡工匠精神,也是鼓励用技艺来说话。我这一代应当担当起文­化传承的责任。”苏日华说。

苏日华有两个儿子,分别取名“苏同传”和“苏同承”。谈到如此“直白”的取名,苏日华笑道,“兄弟俩有一个能‘传承’就好!”

近日,作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孵­化器,屈陶工作室还迎来了4­5名艺术专业的学生。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­训中,学生们将学习泥料制坯、打磨、压光、雕花定型、入窑等制陶工艺的全流­程,窥见传承数千年的制陶­工艺。

在湖北荆门屈家岭,“Tao文化节”已连续举办多年,不仅着眼于传播“陶”文化,也期待通过“淘”等线上平台,将屈家岭黑陶向全产业­链推动。如今,在黑陶文化传承和产业­创新之路上,“土与火”之歌正在奏响。

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和探­究,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­域一样,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。

 ??  ?? 黑陶非遗传承人苏日华
黑陶非遗传承人苏日华
 ??  ??
 ??  ?? 湖北屈家岭遗址博物馆­内摆放的待整理的黑陶­残片(喻珮/摄)
湖北屈家岭遗址博物馆­内摆放的待整理的黑陶­残片(喻珮/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