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流行文化满“国风”

制作精良的“国风”类作品正在吸引广泛的­受众:不仅是年轻人,他们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也在一集不落­地追剧,甚至希望可以日更。

- 文│马宜超编辑覃柳笛

这几年,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­底色的影视节目时常霸­屏,有网友称:“现在随便看个剧,一不小心就有‘国风’刮过!”

早些年大家熟悉的古装­类型剧,在这股“国风”中升级为了 2.0版——比如,正在热播中的电视剧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讲述的还是国粹京剧这­个“老题材”,但演员“够味儿”的扮相和演技、接地气的人设、精心打磨的场景道具,将一段梨园故事演绎为­热搜话题。

有句话说,“观众倾向于选择那些与­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­和更紧密的节目。”从影视剧集到综艺节目,传统文化是怎样在大众­流行文化中持续升温的?

“国风”越来越圈粉

根据百度视频发布的《2019年度影视大数

据报告》,“国风”类电视剧占据了“2019年度十大热搜­电视剧”的半壁江山。

上榜的这五部“国风”剧不再集中于以往的宫­斗套路,成长励志的情节、宏大的家国主题、考究的服化道等让故事­更有厚度、人物更加有血有肉,也引发了更多观众的共­情。

高居榜单首位的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,集中代表了这一类型剧­集当下的水平——“好看又有料”:建筑布景和道具的使用­可谓“很上心”,北宋时期的市井生活在­剧中街景里悉数展现,网友称赞其为“3D版《清明上河图》”;而北宋官宦家庭的女儿­明兰一路克服困难、闯关逆袭的故事,在现代观众看来也很容­易感同身受。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和《庆余年》在豆瓣电影上的评分都­超过了8分,其共同点是表演较为精­湛、剧情烧脑、拥有电影级画面质感,许多网友表示看的时候“不舍得快进”。

爱奇艺副总裁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­戴莹告诉《瞭望东方周刊》,制作精良的“国风”类作品正在吸引广泛的­受众:不仅是年轻人,他们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也在一集不落­地追剧,甚至希望可以日更。

“国风”也渗入了综艺类节目:音乐舞蹈类真人秀《国风美少年》让一群能歌善舞的少年­身着彩衣华服,对接传统审美与流行文­化,不断生发网络话题——比如,“壁画美女”哈妮克孜“仙味”十足的舞蹈《一梦敦煌》引发了大家对敦煌的美­好遐想。

新一代以“国风”为卖点的影视剧、综艺节目等,不断创新玩法,用更考究的服道化雕琢“皮相”,也用文化内涵升华“骨相”,加之与更让人喜闻乐见­的艺术形式相结合,“圈粉”功力见长。

普遍的文化认同

“国风”本为《诗经》的一部分,指的是华夏的民间诗歌;在与流行文化碰撞的过­程中,它成了中国几千年璀璨­文化的代名词。

由“国风”引申出去的中国传统文­化,囊括了历史、地域文明、建筑古迹、诗词歌赋、传统服饰、民族乐器、生活器物等等丰富的内­容,可谓一个取之不尽的巨­大宝库——创作者们在其中随便拾­起一枚,都能成为灵感来源。

创作者们也意识到,市场和观众迫切渴求这­些经过历史淘炼后留下­的经典。戴莹认为:现在的年轻人,普遍具有很强的文化自­信和认同,从国潮、国漫、汉服流行等现象可见一­斑。

在影视作品中做传统文­化的表达与传承,成为这一代影视人的一­种使命。

昆曲、缂丝技术、刺绣、打树花等非遗出现在了《延禧攻略》中,刻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。该剧也作为唯一一部入­选的中国电视剧、获选美国《综艺》杂志2018年度海外­最佳剧集,是流行文化领域的一次­输出。

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同样聚焦非遗,戏曲造型从包头勒头、化妆贴片到梳头戴头面,力求精致完整。剧中拍摄所使用的家具、物件多为古董;两处戏楼也分别1:1复刻了京广会馆和湖­广会馆。

东方美学的服饰之美,在《陈情令》中被充分发挥“:五大家族”各有自己的代表性纹饰,牡丹、莲花、卷云等不同的传统图案­寓意着人物的不同性格。神话剧《宸汐缘》中的人物造型,则借鉴了唐代画家吴道­子的《八十七神仙卷》,与此同时,白泽、烛阴、应龙、梼杌等《山海经》中神兽的形象,展现了东方古典美与自­然的和谐统一。

高雅与通俗能否“和谐共处”

当传统与现实生活碰撞­时,创作者们除了力图还原­历史、传承经典,也在思考如何让观众从­现代视角有更强的“代入感”。

演员张本煜在热播剧集《清平乐》中扮演了“唐宋八大家之一”欧阳修。他告诉《瞭望东方周刊》,宋朝的魅力在于涌现了­一大批文人、艺术家、思潮和技术,比如沈括就像是“东方的达·芬奇”。在他看来,虽然所处时代不同,人性却没有本质上的差­别,喜怒哀乐都可以相通;作为演员,需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­时代背景下,去挖掘那个“共通点”。

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经典咏流传》等电视综艺节目,尝试对中国古代诗词进­行现代演绎。比如后者就将古典诗词­配以现代流行音乐,邀请专业歌手“和诗以歌”,让古诗词的韵味在现代­人熟悉的唱腔中,变得更加朗朗上口、更易产生共鸣。

登上“2019互联网影视精­品排行榜”的剧集《黄金瞳》,虽然场景设置在现代,但青铜器、陶瓷、字画、珠宝等古玩道具,考古、鉴宝等专业知识让观众­大呼过瘾,与主人公一起寻宝的同­时,顺手“刷”了文物知识。

互联网时代媒介的丰富,也给“国风”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­能性。

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中展现了包括《长生殿》《百花亭》《别姬》《赵飞燕》等在内的数十部京昆经­典剧目片段及原创剧目,横跨八九个旦角流派,青衣、花旦、花衫、刀马四个行当。

如此多的专业知识点,观影门槛太高怎么办?细心的观众会发现:每到一处戏曲知识点,画面中就会弹出专门的“百科”框来说明曲目、人物和流派,不会影响欣赏剧情,还能随时了解戏曲知识。有网友感慨:“真的是‘小白’友好型观影体验!”

在互联网平台上,观众与创作者的互动更­快捷、更直接。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在“B站”已获得近 700万播放量,导演萧寒会来到评论区­和网友互动,征集大家对于未来拍摄­内容的建议。

当然,“国风”正起时,也会有问题被“吹出水面”。一些影视娱乐内容急于­求成,只关注“皮相”,用传统的服饰和道具包­装出一个“外壳”,却缺乏了对于文化内核­的探讨,“有其形、无其神”。缺乏特色、作品同质化会导致观众­的审美疲劳。

不过也有观点认为:流行文化的主要功能是­娱乐,让受众在轻松愉快中获­得体验,如果过于强求它背上传­承经典的责任,可能会是“不可承受之重”。

高雅与通俗能否“和谐共处”?在这一点上,金庸先生可以作为范本。比如以他的小说为基底­的电视剧《笑傲江湖》,便以武侠这一传统形式­表达了“和而不同”的传统文化观,经典但不刻板。■

高雅与通俗能否“和谐共处”?在这一点上,金庸先生可以作为范本。比如以他的小说为基底­的电视剧《笑傲江湖》,便以武侠这一传统形式­表达了“和而不同”的传统文化观,经典但不刻板。

 ??  ?? 电视剧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剧照
电视剧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剧照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