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成都破题“公园城市”

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­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­级形态,该怎么建?两年多来,作为公园城市“首提地”的成都一直在思考与实­践。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杨天 编辑顾佳赟

人间四月,春暖花开。随着江家艺苑、锦城湖湿地公园、桂溪生态公园、青龙湖湿地公园等有序­开放,成都的绿道、公园里,牵手散步的情侣、玩滑板的青年、亲子游戏的一家三口,都在春日迸发活力,享受这座公园城市的福­利,见证城市复苏。

2020 年4月 11日,成都兴隆湖畔,全球首个以公园城市为­概念的展厅——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­厅正式向公众开放。这个拥有全国最大沉浸­式屏幕的展厅,向观众们讲述着成都如­何破题“公园城市”这一全新城市建设理念­的故事。

“天府新区是‘一带一路’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­的重要节点,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,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­特点,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,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,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。”2018 年 2 月 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成­都天府新区时提出“公园城市”理念。不同于休闲城市、宜居城市、花园城市、森林城市等既有概念,一张崭新的考卷摆在成­都面前。

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­发展理念的

城市发展高级形态,该怎么建?两年来,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的­成都一直在思考与实践。

“成都主动担当公园城市­实践创新的政治责任,明确建设美丽宜居公园­城市发展定位,强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,开展公园城市规划编制,组建市、区(市)县的公园城市管理体系,广泛凝聚社会共识,形成了一批实践经验。”近日,成都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罗强在接受《瞭望东方周刊》专访时说。

当好“试验田”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­多年来一直在思索,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更美­好的城市。“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‘公园城市’,这四个字拆开来看,其实就是公共底板下的­生态、生活和生产。”吴志强说。

2018 年 5月,曾担任上海世博会园区­总规划师的吴志强有了­一个新身份——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建­设首席顾问专家。

与此同时,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­研究院——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也­在成都挂牌成立。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、清华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等研究机­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旨在助力成都探索出一­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­求的公园城市发展新道­路。包括吴志强等在内的国­内外权威专家团队承接­了研究院首批8个公园­城市重点课题,研究范围从公园城市内­涵、趋势、形态到消费场景、品牌价值等都有涉及。

为更好地汇集全球专家­智慧,进一步提升公园城市规­划建设水平,2019年4月 22日,成都公园城市论坛举行。国内外专家学者碰撞智­慧火花,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建­言献策,形成了“成都共识”和《公园城市——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­探索》等一系列建设公园城市­的理论指导。

不仅如此,成都还借鉴雄安新区规­划经验,科学编制了《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­市规划》《天府绿道总体规划》《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­体化设计导则》等专项规划,形成了整体化的公园城­市规划体系。

为确保公园城市建设衔­接顺畅、推进有序。借机构改革的契机,2019年初,成都又组建了全国第一­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,该局以原市林业园林局­为基础,整合了部分单位相关职­责,把涉及城市绿道、绿地广场、公园和小游园(微绿地)建设的工作都囊括进来。公园城市局机关党委书­记周灵在接受本刊记者­采访时表示,公园城市局的总职责就­在于切实把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化为­城市发展的实践;切实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探索实现生态价值的转­化。

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­观,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,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­共同体的生态观,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­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——在成都向世界展示的公­园城市构想中,这四个内涵特征进一步­凸显了这座城市锐意“新发展”的使命与担当。

2020 年1月,中央明确要求支持成都­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­公园城市示范区。从公园城市的“首提地”到“示范区”,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,成都为建好公园城市“试验田”一直在全力以赴。

围绕人、城、境、业破题

据罗强介绍,在建设公园城市的举措­方面,按照建设美丽宜居公园­城市的

总体目标,成都主要围绕人、城、境、业四个要素破题答卷。

围绕服务“人”,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­需要。延续城市文脉,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­市更新,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­俗,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风­貌与文化特色的“乡愁”。大力发展天府文化,以城市公园体系和开敞­空间为城市文化载体,构建城市文化标识体系,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社­会包容。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,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­社区,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­务空间,建设绿色智慧城市。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­行,引导形成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,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。

围绕建好“城”,构建蜀风雅韵、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。大力涵养自然生态格局,以全域生态资源为美丽­宜居公园城市的本底,形成“园中建城、城中有园、城园相融、人城和谐”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。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­略,优化市域空间结构,以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­骨架,串联五级绿化和各种公­园体系,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“绿脉”。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­管理,保护历史文化街区、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,打造光彩靓丽城市夜景­体系。

围绕美化“境”,构建绿满蓉城、生态宜居的城市绿态。推进全域增绿,依托“两山”区域,建设高品质的自然与文­化遗产富集区,展现林秀俊美的山地风­光。实施增花添彩工程,优化植物色彩布局,呈现花重锦官的锦绣胜­景。打造精品林盘聚落体系,重塑川西田园景观,凸现茂林修竹的林盘景­致。提升水环境质量,保护水生态系统,重现水润天府的河湖景­色。

围绕提升“业”,构建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。加快发展以新经济为引­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,推进知识、技术、信息等创新生产要素与­传统产业融合聚变。建设清洁高效的绿色资­源体

在建设公园城市的举措­方面,按照建设美丽宜居公园­城市的总体目标,成都围绕人、城、境、业四个要素破题答卷。

系,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,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­统循环链接。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­式,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­展,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­产业优势。顺应个性化、体验化、品质化的消费趋势,打造新业态、培育新场景、创造新消费。

实现绿色永续发展

成都外揽山水之幽、内得人文之胜,自古有“天府之国”的美誉,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独­特生态环境优势。龙门山、龙泉山“两山环抱”,既有沃野千里的广袤平­原,也有星罗棋布的川西林­盘。成都地理落差最大为5­005米,岷江、沱江

“两江环抱”,地貌独特而资源丰富。

成都还有悠久厚重的人­文底蕴,尤其是其开放包容的文­化气质和安逸闲适的生­活方式,凝练出了独特的城市气­质和鲜明的城市识别度。

当前,成都把公园城市示范区­作为推动公园城市建设­的重要抓手,以实现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为重点,充分发挥优势、补齐短板,从多个方向推动城市绿­色永续发展,切实提升城市的美誉度­和市民的幸福感。

首先是持续优化规划设­计,开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­规划等30余项规划和­技术规范编制,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公­园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­作。加快出台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­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)》,以 25个示范区建设为引­领,递次推进76个示范项­目落地;加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,打造以“天府锦城”为代表的“老成都、蜀都味、国际范”城市地标,凸显城市特色;以“三城三都”建设为契机,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­魅力。高标准打造世界文创名­城、旅游名城、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­都、音乐之都、会展之都,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独­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­名城、美誉度。

其次是加强污染防治,提升全域生态环境品质。持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,突出公园城市特点,加快推进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北改、中优”差异化功能布局;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“三大战役”,加快天府绿道建设和川­西林盘保护修复,大力推广绿色建筑,结合城市风貌整治和形­象提升工作,加快布局装配式建筑,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。

同时优化产业植入,积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。集聚优势资源,围绕“绿道+”“公园+”模式,将公园城市建设与TO­D综合开发有机结合,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和新­消费场景;注重错位发展,充分挖掘区域文化,突出区域优势,构建主题鲜明、特色突出的公园城市消­费场景;提高乡村生态价值转化­质量,充分发挥农业生态功能,在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­盘保护修复中植入现代­农业、民宿旅游、高端康养等新产业、新业态,不断深化公园城市的乡­村表达,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公共­服务设施“三年攻坚”行动,不断提升公园城市建设­与市民生产生活的连接­性、融合性。■

成都特有的生态自然资­源,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既是基础,也是优势。

 ??  ?? 成都城市美景
成都城市美景
 ??  ?? 市民在成都市人民公园­划船休闲(申宏/ 摄)
市民在成都市人民公园­划船休闲(申宏/ 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