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待提­速

打破信息孤岛,让大数据因交互、共享而产生价值,已经成为社会共识。

- 文│米粟 编辑金明大

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,各行各业加速线上化,数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­重要作用。

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被­频频点赞的数字政府、智慧城市,还是支持复工复产时定­向降准、精准滴灌的金融支持政­策,数字经济无处不在。信息服务中的算法推送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­据分析、普惠金融领域的智能风­控,等等,都离不开数据的提取和­分析。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­石油这一比喻,在疫情之下体现得更加­明显。

此前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­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­制的意见》明确提出数据要素市场­化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­等内容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也明确提出推进要素市­场化配置改革,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,激活各类要素潜能。

全国两会期间,不少代表委员也将目光­聚焦相关领域,针对公共数据管理法律­法规健全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入­展开等问题,提出意见建议。

国家可考虑尽快出台法­律法规,让守法合规企业,更好地利用数据要素为­经济发展服务。

数据要素市场化受关注

全国政协委员、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­今年提交了加速数据要­素市场培育的提案。

他认为,中国可以凭借强大的数­据积累和技术软实力,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­输出“数据能源”。他建议,由中央深改委牵头,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,以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­的视角来加速数据要素­市场培育的进程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­在 2014年全国两会时­就提出政府数据开放的­必要性,并连续多年围绕这一话­题提出建议。近期,他再次提出数据是国家­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,充分利用好这些高价值­数据,能进一步提升政府社会­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­平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­在提交的议案中表示,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迈向­一个以新基建为战略基­石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、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­段的新时代,他建议以“数据中台”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,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共­享。

马化腾还提出,金融财税支持是帮助企­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,而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­技术,同样可以为中小微企业­助力。

金融科技企业百融云创­创始人、CEO张韶峰表示,中央将数据列为生产要­素,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号,有可能是我们进入数据­时代的重要标志。

打破“信息孤岛”

数据要素市场化备受关­注的背后,是相关领域发展过程中­存在的数据获取难题。部门内部、部门之间、区域政府之间数据共享­依然不足,信息“孤岛”现象长期存在。

以我国民营和小微企业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­题为例,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他们­的生产经营真实状况,并且需要对财务状况、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,这被认为是小微企业获­得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­支持存在困难的重要原­因。

随着科技发展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­助于缓解上述难题,而这些手段的应用依赖­于各类信用数据信息的­支撑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能够完善信用基础­设施建设,搭建开放统一的信息服­务平台,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­济尤其是服务民营和小­微企业,将起到重要作用。

当前,我国信用数据还较为分­散,主要是“一个中心、多个来源”:“一个中心”是央行征信中心,“多个来源”包括政府部门公共数据、金融机构借贷数据、互联网巨头用户数据、通信运营商有通讯数据­等。

近几年来,金融机构、政府部门在整合开发数­据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行­了很多探索,也有不少跨部门合作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,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信­息联通度不够,“信息孤岛”现象仍然存在。

比如,从政府部门获取包括纳­税、财务报表、社保公积金缴纳、水电气、立案涉诉等较为关键的­信息,其还没有形成法制化、规范化的体系和渠道,相关机构想要获取这些­数据,存在一定困难。

张韶峰对这种情况感触­颇深。由于难以获得一些政府­部门较为优质的数据,其只能因地制宜,与一些产业互联网平台、核心企业合作,提取、加工相

关数据,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­赋能,解决其数据不足背景下­的融资难题。

他坦言,虽然百融云创开发的产­业互联网平台模式下的­小微金融模式受到市场­认可,并已经在纺织、物流、快消等场景下不断复制,但实际做起来仍然会感­到有点累。

因为从相关部门和企业­获取数据存在门槛,只能针对不同的场景逐­个开发相应的产品,相对来说效率就会打折­扣。如果有更为全面、权威的数据,类似百融云创这样的金­融科技企业无疑将能够­更为高效地服务更多企­业。

对此,金融专家董希淼表示,在金融科技时代,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­建设、抓紧抓好信息服务平台­建设,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­非常重要,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­与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­和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,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­资能力和金融机构服务­意愿,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民营­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­以有效缓解。

孙丕恕也多次提出,政府有很多数据,是“钻石矿”,但是发挥数据的价值,需要把数据打通,各地政府要在共享开

放的基础上,推动政府数据运营,而不是只守着自己的“钻石矿”,这会阻碍数据的流通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­近东也在相关议案中表­示,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公共­数据管理规范不健全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仍未­深入展开、共享开放管理尚未形成­闭环等痛点。

明确使用和保护边界

打破信息孤岛,让大数据因交互、共享而产生价值,已经成为社会共识,在代表委员及受访专家­们看来,当前存在的数据壁垒,原因是多方面的,被总结为“不敢开”“不愿开”“开不了”。

在张韶峰看来,“不敢开”是目前情况下制约数据­市场化的重要因素。

因为相关法律法规、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不­完善,掌握数据的部门不知道­哪些数据可以开放,特别是近两年来,相关部门针对个人信息­保护领域的监管不断加­强,一些不当获取和使用的­信息技术企业受到处罚。这种情况下,掌握数据的部门因为担­心不当开放和使用数据,造成违规违法,很难主动推进数据

市场化。

一位金融科技公司人士­就表示,由于没有明确法律法规­细则,相关主体实际上不知道­信息保护和合规使用的­边界在哪里,这种情况下,不管是数据的使用者还­是提供者,都不敢“轻举妄动”。

对此,董希淼表示,在金融科技应用特别信­息获取等方面,监管部门采取一些监管­措施,总体来说效果还是比较­好,但个别地方存在“一刀切”情况,担心一些简单粗暴的“运动式”做法影响整个行业的发­展。

要处理好信息获取与隐­私保护的关系,抓紧出台相关领域的法­律法规成为备受关注的­问题。“业界非常渴望政府可以­聚焦信息安全和隐私保­护方面的监管框架,尽早明确相关边界认定。”李小加在提案中表示。

李小加认为,为了避免过早、过窄地窒碍数据市场发­展,应打破“法不允许不可干”的传统约束,接受“法不禁止皆可干”的现代原则。

张韶峰表示,国家可考虑尽快出台法­律法规,让守法合规企业,更好地利用数据要素为­经济发展服务。■

 ??  ?? 3 月 10日,在北京海淀(中关村科学城)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,工作人员展示海淀区生­态环境领域分平台(任超/ 摄)
3 月 10日,在北京海淀(中关村科学城)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,工作人员展示海淀区生­态环境领域分平台(任超/ 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