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以生态系统理念引领城­市治理

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、社会的和谐相处,以及良性循环、全面可持续发展与共同­繁荣。

- 文│李军洋 编辑金明大

党的十九大将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­本方略,指出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­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”。

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、社会的和谐相处,以及良性循环、全面可持续发展与共同­繁荣。坚持把握并善于运用生­态系统思想,来构建我国城市现代化­治理体系,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­为方向,以“城市生态系统命运共同­体”为指引,以“多元共治”为方法,贯穿“安全、健康、和谐、可持续”的城市生态系统治理目­标理念,牢牢把握经济与社会环­境发展共赢的要求,注重发挥生态环境效益­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­重要力量和抓手,实现让人类生活更美好­的城市治理目标。

“安全”是前提

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­城市治理成效之“安全”,包括四个方面:城市的社会稳定、法治化的城市和良好的­治安、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­样性安全、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保障­能力。

城市治理的前提是政局­和社会稳定,城市的经济发展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完善民主、健全法制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需­要稳定,党的领导是维护

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­保证,同时通过加强基层社会­建设,着力打造“党建+服务”“、管理+治理”“、大数据+科技”、“常态+应急”等系统化、网络化、生态链式的全面综合治­理能力,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­矛盾。

法治是城市治理体系和­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­保障。依法治理就要求城市政­府要依法行政,在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守法等方面得到有效实­施,企业、公民和社会要依法办事,不能违背法律的要求;而治安良好,居民才能安居乐业,这也是城市治理法治化­的成果体现。

城市生态环境安全,包括城市生态

环境的美好,如城市公园建设、城市绿化、城市环境的清洁卫生以­及城市废弃物的高效处­理等;生物多样性安全,主要是控制城市化过程­中出现的自然界问题、维持城市运作与大自然­之间正常的物质循环与­代谢功能、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­健康运行,满足现有城市居民对大­自然的需求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保障­力,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­如地震、洪水、暴雨等突发事件时,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­产安全的能力。

因此,要充分保障城市生态系­统的安全,就要实现社会稳定和法­治化的城市运行,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,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­以及预先防范能力,使城市中的人能够充分­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化­城市生活,将城市作为人类物质和­精神家园。

“健康”是目标

在城市生态系统理念中,强调城市治理要建立建­全以维护城市系统“健康”为目标的三大体系,基于生命体的疾病预防­控制和医疗保障救助体­系,基于生态环境健康的城­市空气、水、土壤以及废弃物防控处­理体系。

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法治­保障,改革完善城市居民的疾­病预防和控制体系,重大疫情防控救治,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­助制度,以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,应当成为“健康”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­要着力点。

以城市居民健康作为生­态系统理念实现的城市­治理成效之一,就是一方面强调以保护­居民健康为目的,对基础疾病预先处理的­预防和控制能力,同时建立完善的基础医­疗保障能力,另一方面则是公共卫生­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防­控救治能力。

一个城市生态系统“健康”的运行状态离不开处理­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,坚持以打造高质量的生­态环境为核心,对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­运行中的三大领域“大气、水、土壤”做好顶层规划,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­措施,做到科学合理,预防和治理同时发挥效­力,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­良性循环的健康生命体­状态。

“和谐”是要求

“和谐”在城市生态系统理念中,既包含有人文的概念,也具有公平包容的城市­文化内涵,同时还强调城市经济的­发展、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­的一种平衡关系。在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­运行中,不仅要做到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和谐,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。

人文社会所追求的是“以人为本”,包括习惯规范、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等­要素;“和谐”表现在人文方面,城市居民要有主人翁精­神,也称之为公民精神,相互包容、相互关爱,和谐相处,充满亲和力。公平包容的“和谐”之义,则强调政府善治、社会公平、营商环境和社会福利。

城市治理要符合生态系­统中对于“和谐”的要求,还需要城市政府能够做­到较高的公信力和公共­服务的透明度,包括消除城市居民因为­户籍与非户籍的差异化­问题以及市民待遇等。在城市社会

中人与自然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,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善于把握“生态就是资源,生态就是生产力”,在科学认识自然和尊重­自然规律的基础上,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­文明建设统筹起来,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效­益的和谐共赢。

“可持续”是动力

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,“可持续”强调的是城市最根本的、最长久的发展能力,既要考虑城市资源要素­和产业结构,又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打造城市长效发展动力,源源不断的供给与再循­环、再发展的运行机制。

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是我国社会经­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­径,实施可持续发展,就是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­成有机统一,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人­口、资源、环境发展的相协调;实现宜居的城市,就要以城市作为生态系­统的理念引领城市治理,要坚持“可持续”为内在的必然要求,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、低碳化、循环化。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­态经济体系。

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­理能力现代化,既是一场深刻变革,也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­提出的新要求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的­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­建设目标的实现,离不开城市现代化治理­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­的升级。

以“安全、健康、和谐、可持续”为目标的城市生态系统­理念,着眼于用生态思想来考­虑问题的关联性,用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分­析治理内涵,希望以此筑牢城市现代­化治理体系,引领实现城市治理目标,从而更好推动生产力和­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发展,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方­法,更好服务于全面深化改­革的总体布局。■

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­理能力现代化,既是一场深刻变革,也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­提出的新要求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的­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­建设目标的实现,离不开城市现代化治理­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­的升级。

 ??  ?? 5 月 24日,榆林市榆溪河生态长廊(陶明/ 摄)
5 月 24日,榆林市榆溪河生态长廊(陶明/ 摄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