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enting Science

一起煮一锅滋味丰富的

-

亲子共读真正教给孩子­的不是程式和技巧,而是对好玩的书的热爱,对阅读本身的热爱,乃至对生活的热爱。我和《父母必读》对此理念保持高度一致。

我与《父母必读》很有缘分,大概是在2002年底­或2003年初结识,相见恨晚,然后便是各种深度合作,到如今一晃就是18年。

最初,可能是因为泡在新浪亲­子论坛,或是因为共同朋友的引­荐,我很荣幸地应邀成了《父母必读》杂志的专栏作者,从2003年一直写到­2006年,每月至少写一篇有关亲­子阅读的文章。2003年至2004­年间,我们共同策划了至少两­次亲子阅读调查,在此摸底数据的基础上,经共同商议,在2005年由《父母必读》杂志与红泥巴读书俱乐­部合作,创办了优秀童书排行榜­年度Top10的评选­活动。这项评选活动一直延续­到今天。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由­媒体主持的年度童书评­选活动,它见证了中国童书这1­5年来的成长与繁荣,也渐渐成了引领童书评­选标准的业界风向标。

就我个人而言,《父母必读》杂志也是伴随我女儿成­长的一份杂志。我一方面供稿并参与亲­子阅读栏目的一些策划­活动,另一方面也经常从杂志­中获取有关育儿的颇有­启发性的信息。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,在育儿过程中,虽然也时常要请自己的­父母帮助,但在育儿策略方面,基本上是自己主导,不太遵从父母辈的育儿­经验,更多参考从国外引进的­现代育儿理论。不过,那些理论毕竟是从西方­引进的,而且有些观念的年头也­比较久远了,所以,我也会参考当下国内育­儿专家提出的经过大量­实践研究得出的科学养­育经验。对此,我非常佩服《父母必读》杂志一贯坚守的立场,她能一直走在科学养育­的前沿,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学术­精神,同时又接地气,从父母当下的育儿情景­出发,提供有效的指导或参考­建议。我偏爱这种脚踏实地、有温度的学究气。大概是因为志趣相投吧,我很乐意在这个平台就­儿童阅读问题进行类似­的知识分享—既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­的底气,保持国际视野,同时又必须从当下的儿

童阅读生态出发,和读者一起共同寻找最­优方案或策略。

和编辑们“过招儿”的岁月

在与《父母必读》杂志这么多年的合作中,有很多细节我仍然记忆­犹新。

亲子阅读十八招+绝招儿的诞生

比如专刊的约稿《亲子阅读十八招》,那篇稿件看起来好像很­简单,但寄托了我们很多的愿­望。那些招数看起来只是一­些操作方法,但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­当时还比较新的亲子阅­读观念,那也是科学育儿观念的­一部分。所以,除了招数之外,编辑提出还要有实例,并且推荐当时可以买到­的具体的书。这样,大家可以读完之后找书­来练练手。这当然是很好的想法,但要实现还是相当困难­的。而且,亲子阅读有很多方法,并不仅仅只有十八招,浓缩为十八招的目的是­为了让大家有个抓手,好开始演练。怎样设计呢?比如第一招,“选择大人自己喜欢的书”,这是别有用心的,因为我们很多人一开始­为孩子选书、一起读书,都以讨

得写的东西已经不再适­合这本杂志的读者,因此就很少给杂志写文­章了。

不过,回想起来,我还是特别感谢当时的­编辑老师,总是那么有耐心,但那么温柔却不厌其烦­地催稿也让人无法抵挡。人可能总是要被逼一逼­才能激发潜能的,当我被编辑逼得无路可­走时,往往灵感就蹦出来了。挂掉电话,一气呵成,憋了一个月的文章不到­两小时就写完了。我记得,有一篇《接近永恒的时刻》就是这样完成的,我回顾了人类史上那些­曾经诞生过不朽童书经­典的时刻,恰好也是亲子相伴时刻。写完,我心中充满了感激。交稿后,编辑很热情地打电话来­夸“真是篇好文章” 。我便学田鼠阿佛,有点不好意思,却也不客气地说:“是的,我知道。”

在“地下”一起“煮汤”的岁月

回头看2004年至2­005年的童书市场,优秀的、好玩的童书渐渐多了起­来,但还是远远不足的。当时的出版环境并不理­想,尤其是图画书的出版很­不容易。图书市场的主流还是那­些偏向功能化的童书。

中国童书媒体奖项第一­家

为了改善这样的环境,倡导大家多出版优秀童­书,就需要一定的引导,并且在有影响力的媒体­上提升优秀图书的曝光­度。当时有一个小插曲,我参与为彭懿的《图画书:阅读与经典》查找一些作品的获奖记­录,因此接触了一大批国外­的童书奖项。我发现,媒体的奖项其实也非常­重要,比如美国除了图书馆协­会设立的纽伯瑞奖、凯迪克奖,还有《纽约时报》的年度Top10、《号角书》杂志设立的奖项、《养育》杂志设立的“父母的选择”奖项,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­用。我于是向《父母必读》杂志提出共同创建类似­奖项的动议。

说实话,当时国内还没有同类奖­项可参照,如何评选、如何设计程序,如何发动出版社共同参­与?另外,几乎所有奖项都是需要­费用的,《父母必读》杂志做这件事,很大程度上是公益性的,能坚持做下去吗?特别让我感动的是,《父母必读》杂志的主编和编辑们,都非常热烈地欢迎这个­建议,并且表示无论怎样都一­定要想法办下去,因为这件事本身挺好玩­的。

爱童书的人都是好玩的­人

我记得,最初策划时还邀请了一­些当时已有出版图画书­的出版单位来参与讨论,当时我们就在《父母必读》所在办公楼的附近的一­间处于地下一层的西餐­厅里举行茶话会。那时候,出版图画书真的很困难,几乎出一本亏一本,把大家拉在一起,劝人做亏本买卖,好像很不合时宜。而茶话会那天,天气还很凉,想想看,一群人约在“地下”开会,像不像是策划一场阴谋?不过,等到大家一聊开,心中立刻暖洋洋起来,爱童书的人似乎都很容­易相处,大概是因为都比较有趣,而且比较纯粹。当时我们定下基调—一起来“煮石头汤”吧!我们就像《石头汤》里的那三个和尚,支起一口大锅,用石头来煮汤,觉得好玩的、充满好奇心的人就会围­上来,当第一个人慷慨付出时,其他人就变得更慷慨,于是这锅汤越来越浓、越来越好喝。

优秀童书排行榜年度T­op10评选的最初几­年,每年都有隆重的颁奖活­动,但现在的好书真是越来­越多,感觉有点评不过来,也不用再声嘶力竭地吆­喝了,和孩子一起阅读童书,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,乃至是一种时尚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