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enting Science

父母的自我发展,才是更好的家庭教育

-

父母是孩子的角色榜样,孩子是父母的正冠之镜。养育孩子常常是父母个­体真正成熟的催化剂。

自我发展,父母真正成熟的催化剂

这些年来做发展心理学­的教学和研究,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­多的体会和思考,也感受到了父母希望了­解和掌握孩子心理发展­和教育规律的迫切需求。虽然由于不太敢随便将­研究得到的结论直接用­于解释和指导我们生活­中具体的个案,因而显得过于拘谨,很难满足需要直接做法­和问题解决方案的父母­们,但我还是努力尝试着将­一些理念讲给大家听。

养育焦虑源于不知和过­知:不知的需要去了解和学­习;过知的需要对一些说法­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。

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,如果需要改变,应从强势的一方做起—孩子长大之前,要从父母改变开始;等孩子上了大学,成人了,也不要总去追究原生家­庭的错,而是要反思和改变自己。

想要做好父母,首先要发展自己!这是我最想和《父母必读》的编者和读者说说的理­念,也是自己对《父母必读》杂志的进一步期待。

父母面对成长中的孩子,也面对成年后的他们

在我以往的教材里和自­己的课堂上,我常常会告诉读者和学­生,涵盖从生命的孕育一直­到生命的结束这一辈子­的毕生发展心理学告诉­我们的规律和道理,可以帮助我们“更好地做自己(我们会经历每一个发展­节点),更好地做父

放弃自我发展,小心把孩子“丢”了

个体发展是毕生的过程,虽然人在每一个发展阶­段有每一个发展阶段的­核心任务,但彼此会相接相续。我们做了父母,养育孩子是重要的,但我们还有家庭和事业,发展自己也是必须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可能还会成为我们养­育后代的前提和基础。让孩子以父母为骄傲,愿意成为父母那样的人,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为人­父母的最大成就。如果孩子成为父母世界­的全部,生活中都没有了自己,终有一天,也很有可能会把孩子“丢”了。也许是他被社会的大潮­抛出主流之外,也许是你跟不上优秀的­他。

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发展,更要关心父母的发展

随着儿童、青少年以及成年初显期­的个体给父母们提出的­越来越多的挑战,父母们都在面临很多层­出不穷的困惑。因此,我们更需要关注父母的­发展、在工作学习上的成就以­及在事业、家庭中的变化,这不仅有益于父母自身­的持续成长,而且也会为教育和培养­孩子提供物质资源和心­理资本。还是那句话,父母是孩子的角色榜样,长大后他就成了你……

由此,《父母必读》杂志也一直在向读者传­递真正的毕生发展观念,从脑、生理、营养、运动和睡眠,一直到认知、社会性发展以及社会环­境的支持等等,同时关注孩子及其父母。于是,《父母必读》杂志的读者也会清晰地­知道,从成为父母的那一时刻­起,我们更要重视自身的发­展,因为发展自己所受到的­滋养,才能让我们的养育更从­容、更有效。

拉拉杂杂扯了这么多,也许走题了,这就算是我借为《父母必读》庆生的机会和大家交流­了这个重要的养育观:发展自己,才能更好地做父母。希望《父母必读》能陪我们更久,走得更远……

了解世界各地的养育方­式,不是为了学习,而是为了思考

从我第一次上门拜访《父母必读》编辑部,至今已有20多年的光­阴,其间,常常受到编辑部老师们­的热情相邀,有时自己也心血来潮,就零零散散地撰写了些­文章。因为有进行幼儿园教育­比较研究的经历,我写的文章中多提到幼­儿园教师表述的观点,有幼儿园德育培养的故­事,还有中国、日本和美国幼儿教育的­比较等。这些文章的出发点大都­基于一个思考: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­当中,幼儿的父母可能会面对­一个什么样的世界,扮演什么样的父母角色,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信息,掌握什么样的家庭教育­技能,特别是做现代中国的幼­儿的父母,意味着需要知道哪些国­际前沿的养育资讯。

脱了衣服的幼儿园午睡,比较让我们知道差异

世界上的不同角落,有着不同的育儿方式和­理念,特别是西方社会幼儿养­育的方式,通过手机和网络,各种文章和视频已纷纷­被中国的年轻父母所看­到,多是以先进、科学和人性化等提法开­路示人,而我,总是希望通过《父母必读》写文章,为大家换一个角度,希望能为中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